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新能源“造車熱”又來了……

本文來自:中國能源報,作者:盧奇秀

“近年來,部分地方對汽車產業投資項目‘重招引、輕監管’,一批優質產能出現較大規模閒置。”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雖然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不斷增長,但總規模比燃油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且明顯滯後於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張規模,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風險凸顯。

其實,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舊問題尚未解決,新一輪造車熱卻又席捲而來,將進一步加劇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問題。

大部分產能閒置

王鳳英用一組數據直觀展現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情況:截至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達2669萬輛/年,當年銷量僅136.7萬輛。同時,具備生產資質的車企陸續建設、投產的產能達上千萬輛,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52.1萬輛,不算新增產能,按照2020年產能計算,僅有13%的產能發揮作用。

江蘇是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典型代表。去年江蘇省發改委發佈的《關於切實加強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出現個別新能源汽車項目違規建設生產、少數地方政府違規為汽車產業投資項目提供優惠條件、部分基層政府部門履行項目監管職責不力、一些整車企業產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閒置產能規模較大等突出問題。

江蘇33家整車企業中,僅有5家車企的產能利用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通知》點名北汽新能源常州分公司、東風汽車常州分公司、重慶長安南京分公司等存在建設進度嚴重滯後、產能利用率低等問題。此外,江蘇還建成動力電池產能約150吉瓦時,超過2020年全國裝車量,但同時,仍有一批在建、擬建動力電池項目,產能過剩風險進一步加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21年,在統計的98家車企中,月生產不足千輛的車企達50多家,近20家車企處於停擺狀態,月生產0輛。

收購舊產能成本高、優惠少

產能過剩的背後,是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日益高漲的熱情。近年來,在產業政策的推動下,投資少則十幾億元、多則上千億元的產業園區多地開花,其中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是資本競相爭取的標的。

2017年前後,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曾一度出現幾百家新造車企業的盛況,但隨着補貼退坡和市場競爭加劇,包括拜騰、賽麟、博郡等在內的一批新造車企業相繼倒下。

3月15日,阿里拍賣破產強清平台顯示,重慶眾泰汽車破產拍賣因無人出價而流拍。此前,網傳產能吃緊的特斯拉將收購眾泰汽車,但隨後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微博上回復,這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僅從產能角度來看,一邊是特斯拉連續6個月的月銷量超過5萬輛,工廠滿負荷生產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亟待擴產;另一邊是眾泰汽車擁有大量閒置廠房與產能,等待破產重整。那麼,為何新能源汽車產能難以優化、重組?

業內人士表示,對新能源車企而言,收購舊廠涉及較繁瑣的商業談判和程序,且廠房、設備陳舊,需耗費較高的改造成本,不如建新廠,還能獲得税收、土地優惠等政策支持。

“對於資源閒置、產能利用率低,但具備一定市場基礎、擁有改造升級條件及集羣優勢的生產項目,建議由當地政府主導,引進有實力的車企,並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以盤活閒置產能。”王鳳英認為。

需強力遏制盲目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舊的產能過剩問題尚未解決,而新的造車力量又席捲而來。近年來,百度、小米、阿里巴巴、華為等互聯網、科技巨頭紛紛佈局新能源汽車或直接下場造車。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尚未形成,基於對市場前景的好看,各路企業紛紛選擇跨界造車。

事實上,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的問題早有警覺。2020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就明確指出,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夯實地方主體責任,遏制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項目等亂象。 

王鳳英指出:“產能過剩不僅造成資源閒置與浪費,甚至可能帶來惡性競爭,不利於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鑑於各地汽車項目“煙囱林立”、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她建議監管部門對“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增汽車項目進行摸底調查,加強對產能過剩車企的監管,嚴控新增整車產能,遏制盲目投資現象,避免低效的重複建設,並建立退出機制。“同時,強化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對外資新建、併購、增資等汽車項目加強研究論證,對建設進度緩慢的項目或產能利用率低的企業,建議由地方相關部門進行科學評估並及時叫停,避免資源浪費。”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