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六裏投資報
2020年最牛的5個股票,他抓住了4個;2021年把握住了多隻光伏、電池翻倍股;
到四季度根據宏觀擇時系統的示警,把倉位降到了三成;2022年也不冒進,業績並未出現大回撤。
第三方數據顯示,在百億級別以上私募的近一年、三年、五年期業績排行中,復勝長期霸榜,拉列前三。
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截至2022.2
方法論中的核心,一個字——“新”,求新求異。
市場始終在變,要想持續從市場中賺到錢,就需要一套合適的投資框架和方法。
陸航的框架基礎有兩條:“跟蹤邊際業績趨勢”+“判斷底層商業壁壘”,
方法論中的核心,其實就是一個字—“新”,求新求異,
“新東西”、“新邏輯”、“差異化”就是陸航尋找牛股機會的重要抓手。
“含新量”足夠高帶來的業績增速、估值提升,疊加商業壁壘為股價預留了充分的彈性空間,這是陸航的投資世界中牛股的幾大必要條件。
陸航帶領下的復勝對新變化更加敏感,對新事物有更快響應和研究效率。
以他們去年末買入的一家新冠檢測公司為例,從發現機會,到指揮全公司迅速撲上去研究,約談專家、梳理行業、對標海外、趕赴公司蹲點+草根調研,到最終決策下手加倉,一共也就花了2、3天時間,這隻個股自買入以來,最多時股價上漲了約4倍。
以這家公司為切入點,復勝順勢把相關經驗複製到整個新冠檢測和藥物行業,篩選出多隻有潛力標的,為他們今年組合注入了有活力的新鮮血液。
陸航認為,“只有勤奮的尋找新的投資標的,才是正確的路徑,這個可能比較辛苦,但我們覺得值得。”
對大家都在説的東西,我一般都會比較緊張。
陸航天生的就對新東西比較喜歡,但他同時“天生的對大家都在説的東西,我一般都會比較緊張,”這一點復勝的同事都瞭解。
可能也正是這一點,讓陸航對熱門的東西,擁擠的賽道充滿警惕。
2021下半年,陸航到深圳參加一場新能源高峯會議,他每年都去,但之前也就2、300人的規模,去年一下湧進來2、3000人。
而且有很多原來和新能源不沾邊的化工企業參加,他們都想在新能源裏分一杯羹;
陸航跟他們聊了聊,如果説原來的新能源龍頭企業淨利率有20%,那幫衝進來的化工企業覺得,做到5%他們就夠了。
這個現象給了陸航一個強烈的信號,説明行業已經開始捲起來了,異常激烈的競爭就在眼前。
在看好新能源長期方向同時,在操作上陸航並不機械持有,“經過2年大漲,很多個股的股價多少已經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收益”,
並且“新能源車有個風險可能大家並未重視,現在滲透率大家都是奔着80%去的,但是這個預期能不能如期達標?退補之後會不會也像光伏當年一樣?都是需要我們獨立地深度思考。”
而且,陸航投資上的一個特點是“不求貪勝”,歷數他過往多筆成功投資,從來不追求賣在最高點;
比如對買入的一家逆變器企業,結合業績判斷和海外對標研究,在市值漲到500億上方就開始減倉,雖然最高該股飆升到800億市值,但現在又差不多回落至陸航減倉時市值水平。
陸航的這些特點和他的經歷密不可分。
陸航是典型的基金經理成長路徑,2007年入職國元證券,覆蓋金融地產;
2009年加入海富通基金,2012年開始管理專户產品,比如QFII、社保、年金產品;2015年成立復勝資產,任董事長。
科班出身的陸航,有着紮實的基本功。
迄今約16年的從業經歷中,他實地調研過的公司就有上千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如今的陸航在泛讀公司上效率極高,往往能直擊本質圈出重點。
2年多前,有券商組織蘇州調研,一天要見20家公司,陸航用半小時篩選出重點要看的2家,一家是上市沒多久的邁為股份,一家是股價還在5元附近徘徊的東方盛虹。熟悉市場的投資人都知道,這2家公司都是後面幾年的大牛股。
在3月份的一個午後,投資報和陸航深聊3個多小時,試圖勾勒出他的投資成長路徑,他對投資的理解和自身的進化,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對新東西、新邏輯的揣摩和拆解,還有他的這套基於地產的宏觀擇時系統;
陸航最忌諱的,就是自己投資標的的老化,他總是一遍遍審視自己的組合,就像不知疲倦的松鼠永遠在追尋松果一樣,陸航永遠在不知疲倦地尋找着新的投資機會。
先來看投資報提煉的訪談要點:
1.總結下來就兩組詞:“跟蹤邊際業績趨勢”+“判斷底層商業壁壘”,就是既要看“終局”也要看“當下”。
壁壘越深越好,只要壁壘夠深,它有業績驅動的時候,一定會有好表現。
壁壘和業績驅動如果缺一個,我就會謹慎對待。
2. 牛股的兩大特徵就是單一品種、規模化。一句話説清楚,這是工業化的本質。
選股上,我們是在基本面的右側,根據事實來判斷。
本質上,我做股票並不是靠自己的預測,不管買什麼,我要等這個事實發生。
3. 當一項東西成為必需品的時候,它的估值體系必然會發生改變。
光伏從原本的週期性行業,變為有穩定現金流的存在,並且壁壘更高的時候,那它的估值是要往上走的。
所以這就是戴維斯雙擊,不僅是業績增長,還有估值的抬升。
4.本質上我買的是“稀缺”,如果一個行業它好的時間太久,那麼供給就出來了,就不會再有“稀缺”了,那當然也就不值錢了。
稀缺的東西才值錢。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稀缺”不等同於經濟學上的價值。經濟學上,我們一直説,價值和價格是分開的。
而“稀缺”決定了我們能給估值給到40倍,還是20倍,還是隻有10倍。
5. 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房本位”,就是工業發達國家一線城市的房子,像紐約、香港、日本東京、台北、首爾等。
所以,出危機的時候,只要房子不出大問題,一般經濟情況就不會特別差。
今年可以看到,最近國家已經開始放鬆了,但是放鬆的過程大概需要滯後一到兩個季度,真正見底有可能是在5、6月份後。
6. 景氣度是一個結果,是後半段的事情。
我承認景氣度的重要性,但如果大家都開始説到景氣度的時候,那麼估值一般就高了,就是反而要謹慎的時候。
六裏:我們先聊聊你過往的從業經歷吧,2007年入行,從賣方分析師開始,到買方分析師,再到開始管專户。
陸航:最初我做賣方分析師是覆蓋金融地產。
現在來看,當時的金融地產完全是超預期發展,本質上是二階導已經結束,而這個行業還在發展,所以股票經常會超前。
就像這次的新能源車,即使後面滲透率再上升,股價可能多少已經提前反映了市場的樂觀預期。
何況還有低於預期的可能,就是説滲透率會不會到80%這是一個問題,會不會到45%就停住了。
畢竟我們現在看,電動車還沒有解決兩大問題。
第一是平價,電動車目前還有一定補貼。
第二是產品應用,如果家裏只有一輛車,那可能還是會選油車,因為電動車還是不方便。
在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前,可能45%或者50%的滲透率就會難以越過。
但可以看到的是,現在的廠商是按照80%的滲透率來計算自己的產能的。
如果滲透率沒能及時達到市場的預期,這就是一個風險,需要我們提前思考應對。
回到金融地產,當時的銀行中走出來的只有兩家,通過財富管理走出了自己的新邏輯,越過了前期的高點。
地產能持續穿越週期,越過前期股價高點的,更沒有多少。
後來加入海富通,當時海富通有一個職位叫做中小盤股分析師,我那個時候看了非常非常多的公司,實際調研過的公司就有上千家。
當時還是很辛苦,安排得緊,一星期就要看10家公司,每天晚上要做當天的調研紀要,調研回來之後晚上要寫報吿。
這中間就有一個過程,就是先泛讀,然後再精讀,
精讀多了之後就變成了泛讀能力很高,慢慢會有感覺説,到底什麼是牛股。
這就使得我現在的效率比較高,是因為過去打下的底子相對還好。
比如前年有一次,我去蘇州調研,券商組織的一場調研,有20家公司。活動前一天晚上,我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把大概20家公司看了一遍,就知道只有兩家值得一看。
這兩家公司一個邁為,一個東方盛虹,都是後面幾年漲得非常好的大牛股。
本質上,好的公司是不多的。
並不是説我選出來的就一定是牛股,但是看得多,效率就會高很多。
六裏:你加入海富通後,沒2年就開始上手管理專户了?
陸航:2012開始管產品,作為投顧管的第一個產品是QFII的產品,
海外投資者對於基金管理者來説核心有兩個要求:
一是海外資金不信任擇時,所以要求一直保持一個較高的倉位運行;
二是海外資金同時也要求換手率比較低。
這些要求就被動逼我不要從交易角度思考問題,而是真的沉下心來去企業的基本面思考判斷投資價值。
同時,由於管理了QFII產品,與海外的同行包括投資者也有了大量的交流,這也無形中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從一個全球視野角度去判斷投資機會。
這些經驗都在搭建復勝資產的投研體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們如今的業績驅動股價、判斷底層商業壁壘,以及全球視野比較的這套投資框架都源於之前的工作經歷。
六裏:我們展開聊聊你這套方法的核心要點,比如你在挑公司時,最看重的是什麼?
陸航:主要兩點,第一,要有業績增速,業績的邊際變化趨勢向好。
股價的核心驅動力是業績。
未來中國市場肯定也會更加高效和理性,所以也一定是基於業績邊際變化趨勢去判斷企業未來投資價值。
價值的核心是成長。
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社會組織,只有這個團隊是在成長的,才能往前進,才能發展。你看一旦這些公司開始不增長了,或者沒有增量了,各種問題都會暴露或加重。
這點其實還不算難。
我們的優勢在於第二點,重視底層商業壁壘,
這一點我們的命中率比別人高,可能因為我們在思考深度上比別人更強。
我們不會投很多股票,每一個買入的股票都會更深入思考公司的壁壘在哪裏。
我們在找有差異化的東西。
因為有的時候,行業來風的時候,企業們盈利都上行,但是如果説沒有區分度,或者説沒有壁壘,那後面就會分化,
甚至可能你買了一個沒有壁壘的落後產能,反而要被競爭淘汰掉,那就是最大的投資風險了。
這個步驟我們會深度地和整個行業去交流,上下游以及我們關注的行業環節裏面的各個參與者,對公司競爭壁壘有一個大體的理解。
壁壘越深越好,只要壁壘夠深,它有業績驅動的時候,一定會有好表現。
壁壘和業績驅動如果缺一個,我就會謹慎對待。
總結下來就兩組詞:“跟蹤邊際業績趨勢”+“判斷底層商業壁壘”,就是既要看“終局”也要看“當下”。
我們做過很多數量統計,我們的擇時能力其實是不太行的,但我們的選股能力一直都比較強。
就是我們在一個行業裏面,我們能把那個漲得最好的股票拎出來。
而且,我們一向認為,只有勤奮的尋找新的投資標的,才是正確的路徑,這個可能比較辛苦,但我們覺得值得。
六裏:你強調公司要有壁壘,同時業績需要有增速的邊際變化,那麼這種變化與景氣度投資有什麼不同?
陸航:景氣度是一個結果。
理論上來説,如果你説到有景氣度,那麼估值一般就高了,就要相對謹慎了。
景氣度是後半段的事情。
我承認景氣度的重要性,但如果大家都開始説到景氣度的時候,就是反而要謹慎的時候。
六裏:剛才説到抓牛股,你覺得牛股一般都有些什麼樣的特徵?
陸航:牛股的兩大特徵就是單一品種、規模化,一句話能説清楚。這是工業化的本質。
比如説蘋果,所有的事情都圍繞着它的手機和iTunes來做的。
多業務的東西,我不喜歡,沒有聚焦,只有聚焦才能把自己逼上絕路,只能做這個。
過去最多元化的像通用,你會發現他最終也是被社會分工所替代。
所以要單一品種,做到規模化。
具體選股上,我們是在基本面的右側,根據事實來判斷。
做投資並不是靠自己的預測,不管買什麼,我要等這個事實發生。
舉個光伏的例子,十年前我們就在看光伏行業,那個時候的龍頭也是當年的大牛股,但是後面退出補貼後,光伏就成為典型的週期性行業。
這一波光伏行情準確説,應該是從2016年開始,
在那個時候,歐洲的補貼已經不高了,國內2018年531光伏新政後,也開始退出補貼,這個行業裏面基金的出清也是特別厲害的。
所以到2020年,硅料跌了下來後,光伏整體實現平價,需求高企。
平價之後,就會利用更多的光伏發電,進一步下壓了光伏製備的發電成本。
以前有補貼,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一個政策週期性的行業,過熱的時候政策就要踩剎車,蕭條的時候政策會來加把火,
估值也給不上去,因為根本不知道政策什麼時候有,什麼時候沒有。
其實,我已經有十年沒投光伏了,為什麼在2020年會投呢?
因為我們覺得拐點到了,能源革命是比電器革命還要大的一個革命,人類存在於世界上靠的是能源。
當我們瞭解到跟蹤的一家公司在阿布扎比拿一個項目,中標價格是歷史性的1.35美分的時候,我們就意識到,革命來臨了;
龍頭企業的估值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過去由於政府補貼有波動,估值上不去。
那麼,具體又去投什麼標的呢?
我們看過很多細分領域,包括硅片、組件、膠膜、雙玻等等,
光伏企業經歷了多個輪迴,當年的保利協鑫不行了,漢能也不行了,過去三年從多晶變到單晶,未來三年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我們發現,所有的技術路線都會發生變化,但是直流變交流這個邏輯是不會變的,
所以我們抓住了光伏裏面我們自己認為最為重要的一個板塊,變化不大的一個板塊。
逆變器是剛性需求;
無論上游用户用多晶、單晶還是薄膜,逆變的過程總歸客觀存在。
逆變裏面還可以綁定儲能、電控、智能設備,比如説哪個硅片出問題了要定期預清理,有智能化的概念在裏面,
它是延展性非常好的行業。我們也是慢慢去梳理得到的這個結果。
然後,我們就發現,當時逆變器龍頭企業的估值都只有十幾倍,這真的太便宜了。
當一項東西成為必需品的時候,它的估值體系必然會發生改變。
光伏從原本的週期性行業,變為有穩定現金流的存在,並且壁壘更高的時候,那它的估值是要往上走的。
所以這就是戴維斯雙擊,不僅是業績增長,還有估值的抬升。
就像逆變器,我們買的時候估值十幾倍,後來估值提到了80倍,再加上它的業績增速本身就很高,所以成為了過去幾年最大的牛股之一。
但是 ,製造業投資和傳統消費行業投資還是有些不一樣,製造業的競爭格局變化更快,而且行業上下游的成本壓力傳導比較迅速。
我們一直跟蹤着下游的數據,不斷地和下游客户溝通,
因為行業整體需求起來了,大家也看到硅料的價格漲的很快,這就導致下游電站的投資回報率下降的比較快,也等於傷害了終端的需求。
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大的電站項目增速放緩,但是,由於政府有補貼,所以分佈式的户用項目增速反而上來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及時對組合持倉做了調整。
六裏:這個單一品種怎麼理解?是指產品的單一嗎?
陸航:就像茅台,你可以發現它的所有產品都是從飛天衍生過來的。
茅台是有刻度的,這個詞用的非常好,比如一年新茅台、三年、五年的茅台在使用場景上,就會有對應不同的人羣區分,給消費者的直觀感受就有所不同。這是茅台做的最厲害的一點。
就像當年的蘋果,很多年輕人可能沒有用過最早的iPod,從它開始重新定義了MP3,到後面不斷的重新定義手機、耳機,在2002年就已開始成型,
而蘋果這個股票真正開始成為牛股,也是從2002年開始。
本質上我買的是“稀缺”,如果一個行業它好的時間太久,那麼供給就出來了,就不會再有“稀缺”了,那當然也就不值錢了。
稀缺的東西才值錢。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稀缺”不等同於經濟學上的價值。經濟學上,我們一直説,價值和價格是分開的。
而“稀缺”決定了我們能給估值給到40倍,還是20倍,還是隻有10倍。
六裏: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是供需之間的錯配?錯配越厲害的時候,這種機會越凸顯?
陸航:對,如果公司能有壁壘那就更好了。
比如説疫情的時候,為什麼我投了手套而沒投口罩?
就是因為口罩沒什麼壁壘。口罩的製備工藝非常簡單,但是手套麻煩很多。
手套的產能出來需要大概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而且由於海外停工,所以導致海外的供應商和製造商無法完成訂單,那麼這些訂單就會被動的到中國來,
這就是一個確定性,你的訂單已經轉移到中國來了。
手套裏面又分PVC和丁腈手套,PVC手套醫療比例低,製備方式簡單;
丁腈手套生產線的主鏈條超1.5公里,要大概花3000道輔助配套工序,還需要通過FDA的認證,新產能釋放週期比較慢。
所以丁腈的手套它比大家想的要有壁壘。
本質上,我們要找的東西,它既有潛在需求,又有一定壁壘,並且供給沒法一擁而上。
如果不存在壁壘,供給方一擁而上,那這個機會就不能稱為機會。
後來我們賣出,也有供求關係出現新變化的原因。
一是我們跟經銷商保持良好互動,瞭解到越來越多競爭對手在逐漸進入這個行業,產能還是能釋放出來的,只是時間問題。
二是我們發現因為海外疫情相對放緩,海外客户主要消費國整體庫存水平已經到了相對比較高的位置,疊加國內產能釋放的預期相對來説比較高,節奏比較快,整體供求關係出現了逆轉,
這本身是影響它長期價格走勢的,在這個考慮之下,短期的高增長無法維繫,並且這時有更好的其他標的。
這個市場變化很快,我們選出來的大牛股,有些可能在一年的時間內就漲完了四、五年的漲幅。
所以,對於這些大牛股,我並不是説一定要拿得很長,而是要做好長拿的準備。
六裏:這種供需錯配的機會是不是在傳統行業少一些?在新的行業比較容易發現?
陸航:其實在傳統行業也會有這種機會。
由於ESG,這一波像銅、鋁、原油等等都在上漲,這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可能之前大家不以為然。
如果發生戰爭,食品也會非常重要,而在和平年代,這個東西完全不會被重視。所以這些都是會變化的。
六裏:是最近的俄烏局勢讓你產生了這種體會嗎?
陸航:其實之前就有這樣的想法。
比如説鋁,本身它是因為天然氣價格上漲,導致一頓電解鋁耗電1.35萬度,中國4毛錢一度電,而歐洲2塊錢一度電。
那這就是中國的製造優勢,是中國的能源優勢,產生的製造紅利。
並且,有這個價差在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邏輯比較穩定。因為歐洲在虧錢的時候,我們中國還在掙錢。
這個價差我們用DCF來計算,一定要動態地看問題。放在這個階段,就會覺得,這個機會還挺好。
六裏:那麼,你們具體會如何去尋找牛股?
陸航:重要的是看新東西。
當然,我們看完新東西,如果發現它已經很貴了,我們也不一定會去買。
但如果它不是新東西、沒有新邏輯,那麼即使很便宜,我們也不會碰。
核心是,我們更多地傾向於尋找新的東西。
我很喜歡新東西、新邏輯,包括對公司也是,所以,我很喜歡招一些年輕人。
年輕人又比較勤奮。我們也年輕過,社會永遠是會給勤奮的人以嘉獎的。
六裏:那麼如何定義這個“新”?
陸航:市場上其實對我們也有些誤解,覺得我們經常追逐熱點。
但真實情況就是,不是因為漲了才去買,而是我們買了後它就漲了。
其中的核心矛盾在於什麼,就是這個“新”。
那麼“新”是什麼?
首先就是新東西,比如新冠檢測試劑,以前沒有出現過的,它當然是新東西。
第二,新的情況導致的新的應用,我們也在體會這一些新變化帶來的價值。
俄烏戰爭是不是也是新事件,但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什麼?
是這個“新”能不能持續,能不能劃時代,這個問題我們也並不能保證,有可能會犯錯誤。
但是,比如説我們看到新冠檢測這個投資機會的前提,是我們對這個事物有充分的理解。
通過研究對比海內外標的,通過走訪上市公司,通過調研專家等等,去了解這個東西能不能獲得FDA批文。
又比如,就像我們現在關注的傳統的油氣能源行業,看起來它也不是新東西,
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去看?
那不還是因為世界發生了變化,
你比如有疫情,有戰爭,有新的疫情之後的供應鏈的格局,
你要去理解它,那這又是新的問題了,它到底是貴還是便宜,其實還是要在新的體系下去理解。
六裏:就以你們曾建倉的新冠檢測公司為例,你尋找新東西,介入的時間點還是非常及時?
陸航:新冠檢測這個例子,其實介入時間也不算好。買的時候,是在去年12月,當時該公司已經漲了快三倍了。
我們是在該公司發了獲得FDA認證公吿後的第二天,才開始關注它,一看之後邏輯很好,當時只是輕倉介入。
之後,全公司立即投入研究,把全市場最好的賣方分析師請來交流,我們也有同事跑到天津去蹲點,去看數量,多少是代工等等。
做完這些工作之後,我們在市場上相對來説是比較瞭解這家公司的。
這家公司當時只有100億市值,而我們估算12月份大概就有10個億的淨利潤,2022年一季度最樂觀能賺150億,
那你想一家公司一個季度能賺150億,但是市值只有100億,那能不買嗎?
這個結果雖然非常簡單,但是在當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這就是投資的魅力,它不是100%的確定性。只能説這筆投資我做成功了,但也有沒有成功的例子。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勤奮一些,去挖掘新東西。積小勝為大勝,慢慢積累。
六裏:那麼你從試水到加倉,這之間經歷了多長時間?是什麼讓你下定了決心?
陸航:這中間大概2、3天時間。
下定決心的理由主要還是壁壘,
這家公司通過FDA認證,FDA批文是很難拿的,這後面存在真實的需求。
但我們去公司看了,它有70%是代工的,靈敏度和有效性其實是不如浙江的那幾個企業的,所以這個公司它也有缺點。
雖然不完美,但它當時只有100億市值,這些瑕疵是可以暫時不用去糾結的。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
就像我們買第一套房子的時候會尤為糾結,總能找到一些缺點。
最後你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房子,本質上就是不斷地去做比較。
所以,看股票和買房子一樣,都要出來跑一圈,多和中介交流,知道他們為什麼便宜為什麼貴。
六裏:在你的框架裏,除了這些選股的條件外,還有一套基於房地產行業的宏觀擇時體系,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陸航:現在我們依然在沿用這套體系。我展開來講一下,先來説貨幣。
過去的貨幣,我們使用過貝殼、銅錢,然後到金,以及中國的銀本位,這個體系發展了好多年。1946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後,美元和黃金掛鈎。
1971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到美元本位的時候,本質上貨幣就代表着一個國家的製造能力。
你會發現,我們M2一直是增長的,所以一定要找一個替代品。
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房本位”,就是工業發達國家一線城市的房子。像紐約、香港、日本東京、台北、首爾等等。
所以,出危機的時候,只要房子不出大問題,一般情況就不會特別差。
我們比較關注這一塊,如果房地產有很大問題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比較謹慎。
所以去年以及2018年的時候,我們都有降倉,會相對比較謹慎。
今年可以看到,最近已經開始放鬆了,但是放鬆的過程大概需要滯後一到兩個季度,真正見底有可能是在5、6月份後。
六裏:你會通過哪個核心指標來跟蹤房地產?
陸航:主要是去化率,就是核心城市的房子賣的怎麼樣。
房地產可以説是整個資產之母,這個數據大概提前統計局兩個月。
開發商賣房子,一般來説去化率50%~60%是比較合理的,如果過了70%房價就要漲,低於40%一般就形成冰點。
我為什麼會去看去化率,我舉個例子。
2008年10月份的時候,那時候市場其實很恐慌,當時我去萬科調研,他們介紹説,梅林關的房子從18000跌到12000元/平,突然開始放量。你就知道,這就是底部。
房子這種東西,如果在底部放量,那這一般就是真的底部,至少是一個階段性的底部。這説明買家願意建倉,歷史上好幾次都是這樣。
當去化率不行的時候,我們要謹慎。當底部放量的時候,大盤一般也就同步見底了。
根據這套體系,2018年,很長時間我們是空倉的。包括在2021年11月份,我們持謹慎觀點,把倉位降到三成左右。
什麼時候賣?
重新給你一筆錢,你還願意買那麼重嗎?
六裏:除了剛才講的這種大的擇時,在個股上什麼時候會賣出?
陸航: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到了估值位,那就慢慢減。
還有一種就是高位回撤下來,我再賣。我不苛求賣在最高點,所以分批賣。
有一個訣竅,就是反向思考,
比如説,重新給你一筆錢,你還願意買那麼重嗎?
當你say No的時候,就減掉。
六裏:到了估值位,你怎麼確定?
陸航:有幾個基本的算法。
比如説無風險收益率,我會特別關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趨勢。
如果美債現在1.8%,理論上,在美國比較好的資產那就應該是55倍、60倍。
在中國,如果國債收益率是3%,那33倍估值可能就是一個估值中樞,
但估值是有藝術成分的。
長期來説,無風險收益率肯定會下來,最終會步入低利率化,也就是説,估值還有提升空間。
但這是一個過程,中間有漲有跌有波動,很正常。
六裏:之前你也提到過,對梯類媒體不是很看好,這之中的問題在哪裏?
陸航:其實這個問題就在於,這個公司它雖然有品牌,但並不能説非常有價值。
比如説,一般情況下一羣認識的人一起進電梯,可能也就聊天。
要是一個人進電梯,電梯廣吿可能也就看一眼,
主要看的是什麼?是手機,是社交媒體。
這就註定了電梯媒體它是一個可選項,而不是一個必需項。這就是壁壘不夠。
所以壁壘不夠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做投資切忌只看需求。
如果看需求,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水和空氣,它其實不值錢。像我們每天都必須吃飯,但餐飲是一個很差的行業。
那什麼是好的?鑽石、奢侈品,女孩子喜歡,還有茅台,也很有價值。
還有人會説,上海某個高檔小區所有房子的價值加起來甚至超過了機場的市值。
所以這個問題本質就相當於,我們不是在談生意,而是在談需求。
但其實,經濟學裏一直説,決定價格的是供給。
所以最終來説,我覺得,好的公司必須成為這個環節不可或缺的一個東西。
這才是可以給估值的。
為什麼上海的房子估值貴,PE有80倍,本質上是因為它嫁接了上海在全中國比較好的醫療和教育,並且越往市中心生活越便利。這本質上是一種剛需。
六裏:但是其實像電梯媒體它也可以擴張,增加在各個樓宇點位,也可以體現出來業績的增長?
陸航:我不會看這個廣吿,所以本質上還是沒有壁壘。
如果有一天手機沒有了,它成為聚焦點的時候,可以給估值,而現在只是作為備選項,沒有意義。
如果它很便宜,它可能會成為巴菲特所説的那種煙蒂股。但是目前來説,我看不到它成為牛股的可能。
六裏:在你的框架中,這種撿煙蒂式投資,你會去看這種機會嗎?
陸航:我有時候會有這種投資,但本質上是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公司,所以一般不做。
六裏:這種低估值機會在銀行中應該比較多?銀行很多應該都是破淨的。
陸航:這個行業貝塔性的機會越來越少,本質上我們還是要尋找阿爾法的機會。
總體來説,這個行業的差異性不大,沒有太多區分度,不能成為我的重倉。
我的重倉股票最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才能成為牛股。
我喜歡剋制的公司,包括兩點。
一是,能賺錢的時候也要少賺一點。因為一旦多賺錢,就會引來無數的競爭者。
二是,估值在高位不要保持太久的時間,因為長期高估值就意味着VC會全進入到這個行業。
現在就是消費和醫藥的VC特別多,這兩個行業後面競爭格局會越來越激烈。
這不意味着百分之百沒機會,但是要謹慎對待。
六裏:去年最熱莫過於新能源,在新能源上你也要小心規避嗎?
陸航:新能源上也一樣,去年從10月、11月份的時候,我們開始減掉部分新能源。
尤其是去年下半年,我們到深圳參加一場新能源高峯會議,我們每年都去,以前也就2、300人的規模,但去年一下湧進來上千人。
而且有很多原來和新能源不沾邊的化工企業參加,他們都想在新能源裏分一杯羹;
如果説原來的新能源龍頭企業淨利率有20%,那幫衝進來的化工企業覺得,做到5%他們就夠了。
這説明,這個行業已經開始捲起來了,競爭就非常激烈了。
並且新能源有個風險是大家還未重視的,現在滲透率大家都是奔着80%去的,但是這個預期能不能如期達標?退補之後會不會也像光伏當年一樣,需要我們獨立地深度思考。
六裏:復勝在過往抓到了不少牛股,除了成功的經驗,有沒有什麼反思的教訓?
陸航:舉個例子,去年很多人説,我們做新東西做的很好。但是其實,我對自己是不滿意的。
因為我們沒有買到去年最牛的股票方向——磷酸鐵鋰。
我們看好新能源,但是看好的是三元。
去年1月份的時候,馬斯克説到了無鈷化,這就是三元。
去年4月份的時候,在一個會議上,沈南鵬問曾毓羣一句話,你怎麼看磷酸鐵鋰?
曾毓羣説,我認為,如果續航里程能到500公里,那也就差不多了,後面反而要增加的是充電的速度。
其實他在吿訴你,他們會加大磷酸鐵鋰的投入,三元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
然後就是8月份,馬斯克説,要全面擁抱磷酸鐵鋰。
這個方向我們沒有把握好。
雖然我們也重倉新能源行業,組合個股我們也是賺錢的,但是確實沒有磷酸鐵鋰那些標的漲得更多。
所以説,判斷未來這件事情很難。磷酸鐵鋰和三元的路線事情也給我很大的教訓,做投資一定要客觀。
六裏:在這個時間點,你們在港股一些傳統行業略有佈局,是出於什麼考慮,在港股投資有什麼心得?
陸航:主要是太便宜了,大概三四倍的估值,每年分紅率又很高。從價值投資來説,這就是有價值的。
而且有一點,這種公司它是不會股權再融資的。
我其實比較怕再融資的公司,邏輯很簡單,如果管理層覺得公司好,他怎麼捨得把股權拿出來做再融資呢?
六裏:有些行業發展比較快,產能擴張可能不得不再融資。
陸航:對,這個我是承認的,像光伏、新能源汽車再融資也很多,我也一樣買。這是類似於,攻城略地之後,後面再收錢。
但是,如果講價值,最終迴歸到DCF講分紅的邏輯。你看蘋果公司,或者茅台,哪裏捨得拿股權出來做再融資呢?
特別是在港股市場,一些公司的股權配售,需要引起警惕;
比如像一家電子煙公司,去年初宣佈要配售1%,當時股價是在往上漲,但是我心裏就咯噔了一下,你既然是好東西,你為什麼要配售?
這件事,其實也算救了我,因為後面又疊加了產業政策的變化,導致其股價大跌。
更典型的是一家香料公司,就在股價暴跌前實施了一次配售,現在的股價大概只有之前的1/4。
六裏:上面説得這些是偏防禦類的資產,後續會重點關注哪些方向?
陸航:對。後續的方向具體還要再看一季報。
我們特別重視一季報,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會重點研究一季報表現好的公司,這其中優秀的公司可能會有持續表現。
六裏:光伏去年受上游影響,下游需求也被壓制,後續產能放出來,今年會不會有大機會?
陸航:我覺得投資難度大幅上升,因為很多東西已經反映在股價裏了,相當於預期差不足了。
六裏:今年有一些市場預期可能困境反轉的行業,比如疫情受損的航空、旅遊等等,你會去關注這方面的機會嗎?
陸航:會看。我當年也做過交運研究員,相當於這些航空公司我都跑過。
航空其實,我覺得它是有問題的,
因為航空賴以生存的彈性被高鐵打掉了。
比如説,航空公司賺錢更多靠客座率80%以上,不得不買全價票。以前我去北京,沒有高鐵,只能選航空。
但是現在,如果是全價票,首先會覺得飛機太滿了感覺不好,第二你可以選擇去坐高鐵。
這就會導致,把航空的彈性打沒了。
所以這就是我前面説的,當你不能成為一個必須的選擇的時候,就會有問題。
六裏:投資方法也要匹配自己的性格,會用哪幾個詞描述自己的性格?
陸航:我覺得就是humble這個詞,謙遜。當我不謙遜的時候,我肯定也做不好了,
當哪天你們覺得我在外面説大話的時候,你們到時一定要提醒我。
投資做到最後,其實本身就是你對整個世界的一種思考跟理解,
這麼多年做下來,你會發現,我天生的就對新東西比較喜歡,我天生的對大家都在説的東西,我一般都會比較緊張,這點我們公司同事都知道,
我會反向思考,或者説叫批判性思維。
我看一個人怎麼樣,不看一個人怎麼説,我一般會看他怎麼做,這跟看上市公司一樣。
你會發現有道德情操的人一般來説他不會説那些大話,他會覺得自己未必能做得到,説得最漂亮的,反而要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