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VC們搶破頭的碳中和,卷瘋了!

在不久前結束的兩會上,碳中和、碳達峯再一次受到了熱議。

在去年“雙碳”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吿之後,圍繞“雙碳”的工作已經全面鋪開。

與此同時,VC們對於這一領域的投資也是毫不吝嗇,一向快準狠且長情。

前有碳中和基金不斷落地,後有入局企業融資不斷,投資體量越發驚人。

例如,寶武綠碳私募投資基金(上海)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在近日成立,註冊資本56.25億元。

同時,由中金與協鑫能科共同設立的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首期不超過45億元正式落地。

來源:官方公吿

來源:官方公吿

上海聯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近期也獲得了紅杉基金的5000萬人民幣B輪融資,而公司主要立足於應用AIOT 技術,為客户打造實時/準實時的“謀碳、觀碳、測碳、控碳”一體化碳管服務。

在政策的支持下,這一賽道的發展、以及各路人馬搶灘的風潮會越發火熱,畢竟俗話説得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

風口成為共識

要知道,氣候問題和新冠疫情同樣致命。

來源:網絡

一些由全球温度升高引發的危機正在悄然加速逼近全人類,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温室氣體公報》,2020年大氣温室氣體濃度創出新高,2020年二氧化碳的全球平均濃度達到了413.2ppm,且大氣中吸熱温室氣體的年增長率高出2011年至2020年的平均水平。

公開信息顯示,近日南極洲多個考察站測得創紀錄的高温。其中,康科迪亞南極考察站測得-11.5℃,較往年同期平均水平高出約40℃。

來源:微博

面對生態環境變得惡劣的消極預期,各國已經動起來了。我國作為温室氣體排放量最多的主要國家之一,也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而在“雙碳”工作上,做個行動的巨人很重要,關鍵就是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得從生產的供需兩端入手。

換句話説,“雙碳”的出現,實則在某種程度上在倒逼國內能源發展轉型。

一般來説,全球碳排放最大的主要部門是能源(多指發電)、工業、交通、農業。其中,發電領域碳排放總量最高,這是由煤炭火力發電所決定的。

如此一來,調整能源結構是關鍵一步,使用光伏、風力、水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被提上了日程,這可以在源頭上減少温室氣體的產生和排放,同時也繁榮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1.2億千瓦、煤電11.1億千瓦,佔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分別為47%、46.7%,這一次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首次超過煤電。

同時,在需求端上,自然需要產業鏈中下游的公司從節能減排、進行必要的環境規劃以及加強循環利用上入手。

畢竟,對於企業來説,抓住“雙碳”的機遇是必要的,無論何時,如何提高能效都是他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公司畫好了藍圖。例如,以BAT為首的巨頭公司紛紛響應,百度宣佈2030年實現集團運營層面的碳中和目標,着手在數據中心、辦公樓宇、碳抵消、智能交通、智能雲、供應鏈發力。

阿里巴巴提出了減碳的三大目標:一是2030年實現運營碳中和;二是2030年實現價值鏈碳強度減半;三是在2021-2035年期間帶動生態減碳15億噸。

來源:《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動報吿》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現“碳中和”的北京冬奧會期間,阿里雲提供了數據服務,由雲計算替代傳統IT;最近還推出了" 阿里雲能耗寶 "。

騰訊提出了 " 不晚於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及供應鏈的全面碳中和"的目標,其中,2021年騰訊自身運營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總量為511.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要知道中國零碳能源轉型主要聚焦再生資源利用、能效、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字化等領域,預計到2050 年,這背後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近15萬億元,併為中國實現零碳排放貢獻累計減排量的80%。

2

碳交易的興起

事實上,碳交易也是一條可行性強的途徑,具有市場化特徵,要知道,2020年特斯拉曾把電動汽車碳積分賣給美國的燃油車公司而變現,賺了15.8億美元。

我國已有碳交易所,碳市場2021年7月16日正式啟動上線交易,這對於實現特定減排目標有着較大的積極助力,同時,又有一定的經濟激勵性質,在滿足履約的條件下,具有減碳能力優勢的相關企業獲得了富餘碳配額,可通過出售多餘的碳配額來獲得附加收入。

根據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發佈的《碳中和2021》報吿,2021年期間獲得碳中和認證的案例總計152個,其中組織92個、活動52個、產品與服務8個,涉及的碳中和頒證單位有27個。同時,我國各類主體2021年共中和227.4萬噸碳排放量,其中組織抵消14.59萬噸、活動抵消200.75萬噸、產品與服務抵消12.0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此外,截至2021年底,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1.79億噸,累計成交額76.61億元,成交均價42.85元/噸,履約完成率99.5%(按履約量計)。

可以看出,目前我國的碳交易市場還是比較活躍,而由於減排量大,其間的潛力還是可期的。

不過,在發展過程中的痛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圍繞碳中和的造假事情也冒了出來。公開資料顯示,去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通報了內蒙古鄂爾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虛報碳排放報吿案,其間,涉案的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篡改偽造了煤質檢測報吿數據及關鍵信息等。

來源:網絡

看似簡單的碳排放數值其實代表着動輒千萬的減排成本,顯然,有不少公司利用風口,蹭熱度牟利,着實不可取。尤其是碳中和已成為共識之際,這些做法無疑成為了各國降碳轉型的絆腳石,為其實現温控目標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

整體來説,儘管碳中和坐穩風口,熱度不減,但賽道內的項目發展方向、技術、人才管理上還存在不少短板,碳交易市場還未完全成熟,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顯然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且需要定力的重要較量。

3

結語

2021年被認為是“碳中和元年”,隨着各國的深入佈局,碳排放權成為關鍵詞,而如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也成為了重要議題。

面對因過度的碳排放而導致的氣候異變,人們已經避無可避,這不是所謂的一次性的網紅風口,背後的藍海是真實存在的。在解決氣候問題的同時,這一賽道的萬億商機也在閃着金光,行業需要PE/VC們的助力,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也需要洗牌,你會發現,在能源結構調整、技術革新等轉變下,有人適時退場讓位,也有更多人慢慢崛起,跑了出來,一切發展任重而道遠。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