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徐濤 王子源
在全球芯片缺貨和國產芯片份額爬升背景下,國內本土晶圓廠擴產持續,部分重點項目有望拉動2022~2023年設備領域資本開支的持續提升。同時,各國對半導體制造本地化加大政策補貼力度,全球半導體設備採購有望持續景氣。當前半導體設備交期普遍延長,部分交期長達1~2年,設備廠商在手訂單飽滿,在國產替代和國外供應鏈緊張的環境之下,建議關注國產半導體設備商加速發展機遇。
▍芯片缺貨+國產化推動,國內本土晶圓廠擴產持續,帶動設備需求旺盛。
芯片缺貨自2020年以來持續,受疫情干擾供應鏈以及消費電子、新能源等各類需求爆發以及“含硅量”提升推動,目前尚未見到明顯緩解。根據富昌電子數據,截至2022Q1模擬芯片、MCU、功率器件等半導體產品交期普遍長達半年(26周)以上,部分產品長達52周,延續2021年的交期延長勢頭。截至2021Q4,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國內主要本土晶圓廠的產能利用率高達100%左右,產能仍然緊缺。另一方面,根據SIA數據,2016年中國半導體制造商佔全球份額約3.8%,而2020年增至約9%,國內半導體制造份額的提升有賴於持續擴產驅動。因此在當前行業緊缺、政策支持背景下,國內晶圓廠具有較強擴產意願。
根據我們的統計,2021年國內12英寸晶圓廠總產能約115萬片/月,2022~2023年國內本土晶圓廠擴產仍然有望處於快速爬升通道,2022年12英寸晶圓廠重點項目年新增產能超20萬片/月,2023年中芯京城、中芯東方、華力八廠、華虹九廠、長江存儲二期、長鑫二期、士蘭集科等項目有望帶動更多產能增量,拉動資本開支進一步提升。
▍全球主流晶圓廠大多拋出擴產計劃,晶圓廠在地化或成為未來趨勢。
美國眾議院近日通過了《促進美國製半導體 (The Facilitating American-Built Semiconductors, FABS) 法案》,將提供25%的投資税收抵免以激勵半導體制造在美國落地。2022年2月,美國眾議院還通過了《為芯片生產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the 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CHIPS)法案》,將投資52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半導體制造和研究。歐盟委員會於2022年2月8日推出《歐洲芯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擬動員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和私人投資強化歐洲的芯片研究、製造。日本於2022年1月初亦通過一項芯片補貼法案。
在此背景下,台積電2022年將建設兩座海外工廠,分別為美國亞利桑那州Fab21以及日本熊本工廠;英特爾宣佈在美國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建造至少兩座晶圓廠,計劃2025年投產,還將在德國馬格德堡市投資190億美元建造至少兩家晶圓廠,其將需要政府補貼大約三分之一的投資。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和供應鏈重構傾向下,未來政策支持下的各國在地化建廠或成為一大趨勢,相應持續拉動晶圓廠設備採購。
▍半導體設備交期普遍延長,部分交期長達1~2年,源於需求旺盛且部分上游零部件交付週期影響。
根據The Elec統計,2021年國際主流半導體設備廠商交期已經達到1年以上,部分設備交期長達2年,相比2019年4~6個月左右的水平大幅延長。根據產業鏈調研,我們瞭解到近期設備交期仍在繼續延長。中微公司於2月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表示目前刻蝕設備交期較過去有所延長;華潤微1月於投資者問答平台中表示設備交期普遍延長的情況暫未緩解;聯電於2021年12月發佈資本預算執行案,計劃投資762.73億新台幣(約合175億人民幣)以滿足產能擴充需求,並表示28/14nm製程設備交期進一步拉長,部分設備最長可達30個月。除需求端持續擴產,提前下單設備之外,半導體設備上游零部件也出現供不應求現象。一方面受疫情影響,部分歐美零部件企業因為人力短缺無法按時交付關鍵零部件,另一方面部分芯片短缺也導致部分零部件交期延長。個別零部件的延遲交付導致整機交付受到一定製約。
▍廠商在手訂單飽滿,關注國產設備商迎來加速發展機遇。
應用材料、泛林等公司於業績説明會表示,在手訂單充足且訂單能見度已看至2023年。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如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已在業績快報中表示新簽訂單飽滿。在全球設備需求暴漲背景下,相較於海外設備,國產設備交期相對較好,在配套服務、響應速度方面具有優勢,供應鏈安全方面具有保障。我們預計國內晶圓廠有望繼續加快推進供應鏈本土化,國產設備的滲透率有望實現階躍式提升。
▍風險因素:
國際局勢惡化,行業需求下行,供應鏈本土化低於預期。
▍投資建議:
晶圓廠擴產新建持續,國內資本開支有望進一步攀升,同時設備國產化持續推進有望成為板塊催化因素。建議關注設備零部件板塊機會,關注盛美上海、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芯源微、華峯測控、長川科技、精測電子、華興源創、光力科技、江豐電子、新萊應材、神工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