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中金2022年十大預測:有“驚”無“險”
中金認爲,2022年中外增長與政策週期再次反向,A股可能機會大於風險,看好中國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等結構性趨勢。

第七個年度十大預測:中外增長與政策週期再次反向,中國市場“有驚無險”

展望一:A股“有驚無險”。儘管2022年盈利增長受到上遊行業拖累整體可能並不出色,中國政策逐步趨鬆、整體估值不高、流動性有支持,疫情影響逐步淡出,2022年A股可能機會大於風險。A股權益類公募基金年度收益中位數可能會明顯高於2021年。

展望二:港股“均值迴歸”。內外部多方面因素導致港股市場近年連續大幅跑輸A股。2022年海外科技監管趨勢仍值得關注,但中國科技監管政策出臺高峯漸過,港股新老經濟估值低、賣空交易佔比較高且持續時間較長、倉位偏低,香港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方向未變,港股可能在2022年迎來階段性明顯修復。

展望三:成長跑贏價值。中國“穩增長”階段偏成長板塊表現可能會受抑,待增長預期穩定,市場風格可能會轉向偏成長的風格。全年來看,利率不高、整體增長偏淡的環境中,有可持續增長的成長風格可能是獲取超額收益的重點。

展望四:電動車產業鏈及新能源行業高景氣將擴散到相關領域。雙碳趨勢日益深化,2022電動車產業鏈及新能源的高景氣可能擴散至電網及汽車零部件等相關領域。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可能正在走出2010年之後中國手機產業鏈類似的道路。中國製造業基於內需大市場的優勢正在走出產業升級的道路,逐步從此前的“三低一弱”特徵正在走向“三高一強”特徵。近年也經受了中美摩擦升級、疫情衝擊等考驗,整體趨勢未改,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展望五:泛消費領域可能是2022年亮點之一。疫情對服務和消費等影響大於對生產與製造的影響,當前市場對消費領域預期仍偏悲觀,但2022年疫情影響可能進一步淡出。疫情可能的好轉可能會帶來線下活動的明顯恢復。同時中期來看,中國糾正發展失衡、堅持房住不炒、完善社保和養老體系等舉措,對釋放消費潛力有利。

展望六:商品市場趨弱。儘管油價在全球經濟繼續走向重啓的背景下仍有衝高的可能性,但從2020年開始的商品牛市帶來的供應側調整效果將逐步顯現,而總體需求可能並不強勁。除了部分有結構性因素支持的商品外,主要商品可能在2022缺乏趨勢性機會,表現將比2021年遜色。

展望七:公募基金新增份額超過3萬億份。我們在2020年6月發佈《迎接居民資產配置拐點》專題分析,強調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可能正在迎來加大金融資產配置的拐點,財富及資產管理規模預計將快速增長。近年公募及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長足增長,估計2022年公募基金新增份額可能超過3萬億份,且互聯互通南下投資港股的潛力依然較大。

展望八:滬深港通北向資金淨流入超過3000億元。2021年滬深港通北上/南下資金淨流入分別達約4322/3791億元,其中淨流入A股重要的方向就是製造業。不少投資者考慮到2022海外流動性可能收緊,擔心中國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我們判斷“政策內鬆外緊、增長內上外下”、中國仍是全球成長機遇最好的市場之一,滬深港通北上資金淨流入可能仍會達到或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展望九:債務問題在2022年仍值得重視。地產整體逐步下行壓力凸顯、地方換屆等因素,可能仍使得信用債包括地方政府相關債務成爲階段性關注焦點。

展望十:美股2022年漲幅將明顯收窄。美國在疫情後的大幅政策刺激在股市反應得較爲充分,但當前通脹壓力已經較大、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收緊。2022年美國將面臨中期選舉,政策刺激持續性存疑。綜合來看我們判斷標普500指數在近三年連續獲得15%-30%的漲幅後,2022年漲幅將明顯收窄。

我們上述預測基於中國穩增長政策逐步加力、海外通脹偏高背景之下政策開始退出,同時疫情影響逐步淡出。風險因素則包括中國穩增長力度和節奏不及預期,債務壓力、疫情持續超預期,海外政策退出節奏更強或增長更弱,地緣衝突等。

2022年十大預測:有“驚”無“險”

第七個年度十大預測:中外增長與政策週期再次反向,中國市場“有驚無險”

2021年中國股市在“虛實收斂”背景下“整體平淡、結構亮點”的特徵符合預期。2022年疫情轉機可能“曙光在望”,中國與主要發達市場政策與增長週期再次反向。儘管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我們判斷中國市場機遇大於風險。我們繼續看好中國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等結構性趨勢。

展望一:A股“有驚無險”。儘管2022年A股盈利增長可能受到上遊行業拖累,整體相比2021年可能並不出色,但與海外相比,中國所處的增長與政策的週期位置相對有利,“海外政策退出、增長減速,中國政策寬鬆、增長逐步見底回升”,且疫情轉機“曙光在望”;流動性與估值方面,中國政策逐步趨鬆、當前整體估值不高、流動性有支持;結構性地看,中國產業升級趨勢方興未艾(包括產業自主、專精特新、碳中和等趨勢),消費升級波折前行,居民資產更多配置金融資產勢頭正盛,帶來較多結構性的機會。我們預計2022年A股可能機會大於風險,權益類公募基金年度收益中位數可能會明顯高於2021年(2021年股票型基金與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回報中位數爲5.1%)。

圖表1:全球大類資產表現:大宗商品>發達市場>中國債券>黃金>海外債券>新興市場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2021年中外增長與政策的週期再度反向,中國市場相對有利

資料來源:Haver,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歷史上中國新增社融增速觸底回升,指數往往有較好的表現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滬深300估值迴歸歷史均值水平

資料來源:朝陽永續,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滬深300股權風險溢價已回升至歷史均值

資料來源:朝陽永續,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中國的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等結構性趨勢仍在延續,具備較持續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7:2021年權益類公募基金收益率與主要指數表現對比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二:港股“均值迴歸”。內外部多方面因素導致港股市場近年連續大幅跑輸A股,2021年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科技指數全年表現分別爲-14%/-23%/-33%。2022年海外科技監管趨勢仍值得關注,但中國科技監管政策出臺高峯漸過,港股互聯網龍頭的業績風險已逐步兌現,港股新老經濟估值低、賣空交易佔比較高且持續時間較長、機構投資者的倉位偏低,香港經濟發展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方向未變,由於當前股價已較爲充分地反映了市場的悲觀預期,我們預計港股可能在2022年迎來階段性明顯修復。

圖表8:港股整體估值回落到歷史均值以下,且分化較大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海外中資股較多行業的估值處於歷史低分位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0:AH折溢價指數再度達到歷史高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1:港股的賣空比例達到歷史較高水平

資料來源:港交所,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港股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位置並未改變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三:成長跑贏價值。中國“穩增長”階段,前期漲幅較大、估值和預期較高且倉位不低的偏成長板塊表現可能會階段性受抑,待增長預期穩定,“穩增長”交易降溫後,我們預計市場風格可能仍會轉向偏成長的領域。從全年的維度來看,利率不高、整體宏觀增長偏淡且部分行業維持高景氣度的環境中,有可持續增長的成長風格可能是獲取超額收益的重點。

圖表13:2010年以來全球普遍出現成長跑贏價值,除了成長股遠期現金流更受益於貼現率下行,在宏觀總體缺乏增長的環境下,擁有持續成長能力的資產往往更容易得到資金集中配置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4:中金行業分析師自下而上盈利預測顯示2022年偏消費和科技製造的成長領域盈利增長相對佔優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注:預測數據來中金公司研究部,最右側數據爲行業的淨流潤增速預測

圖表15:寬鬆信號明確後市場往往進入階段性穩增長交易,寬鬆政策支持領域可能有階段性相對錶現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四:電動車產業鏈及新能源行業高景氣將擴散到相關領域。雙碳趨勢日益深化,2022電動車產業鏈及新能源的高景氣可能擴散至電網及汽車零部件等相關領域,我們認爲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可能正在走出2010年之後中國手機產業鏈類似的道路。中國製造業基於內需大市場的優勢正在走出產業升級的道路,逐步從此前的“三低一弱”特徵正在走向“三高一強”特徵。近年也經受了全球變局、疫情衝擊等考驗,整體趨勢未改,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投資者,對於中國製造業的認可度都有較爲明顯的提升。

圖表16:新能源汽車銷量和滲透率快速上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7:新能源汽車時代下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明顯變化,中國汽車產業鏈在全球的市值份額明顯提升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8:中國智能手機產業鏈在全球份額已超過50%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9:國產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佔比已超過80%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IDC,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優勢較爲獨特:相比發達國家中國高端人才成本仍低,相比發展中經濟體中國技術領先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五:泛消費領域機遇可能是2022年亮點之一。2021年泛消費領域股票整體表現不佳,家電、餐飲旅遊、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商貿零售全年表現負收益。疫情可能的好轉可能會帶來線下活動的明顯恢復,疊加上遊漲價對中下遊盈利擠壓以及產業監管因素,當前市場對消費領域預期仍偏悲觀。但2022年疫情影響可能進一步淡出,上遊價格回落也將改善中下遊消費的盈利狀態,各類不利因素有望邊際好轉;而且中期來看,中國糾正發展失衡、堅持房住不炒、完善社保和養老體系等舉措,對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泛消費領域的修復機遇可能是2022年的亮點之一。

圖表21:隨着居民收入提升,中國勞動者報酬佔經濟的比例進一步提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2:消費和服務佔經濟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間,內需“精細化”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3:PPI從高點回落的週期中,下遊行業毛利率整體提升,大多數上遊出現較爲明顯下滑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4:PPI趕頂期間強週期和必需消費相對佔優,價格回落後配置逐漸由上遊切換至中遊製造、下遊消費(單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注:行業收益率爲相對萬得全A的超額收益

展望六:商品市場趨弱。2021年全球商品整體走強,標普大宗商品指數全年漲幅37%。2021年布倫特原油/NYMEX天然氣/LME銅/LME鋁年漲幅分別爲50%/48%/26%/42%。儘管油價在全球經濟繼續走向重啓的背景下仍有衝高的可能性,但從2020年開始的商品牛市帶來的供應側調整效果將逐步顯現,而總體需求可能並不強勁。除了部分有結構性因素支持的商品外,主要商品可能在2022缺乏趨勢性機會,表現將比2021年遜色。

圖表25:2021年主要大宗商品供應短缺並非產能瓶頸,而可能是天氣、地緣政治以及國內保供順價等綜合影響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6:海外刺激政策退坡、需求的提前透支和國內保供順價政策,可能助推大宗商品價格回落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七:公募基金新增份額超過3萬億份。2020年和2021年公募基金新增份額分別爲3.5萬億份和4.0萬億份,遠超2010-2019年1.1萬億份的年平均新增份額。我們在2020年6月發佈《迎接居民資產配置拐點》專題分析,強調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可能正在經歷加大金融資產配置的拐點,財富及資產管理迎來大擴容。近年公募及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長足增長,估計2022年公募基金新增份額仍可能超過3萬億份。

圖表27:迎接居民家庭資產配置的拐點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8:中國股市的機構化比例逐年提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部分數據來自估算,截至2021年6月

圖表29:2021年公募基金髮行規模繼續保持在歷史高位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八:滬深港通北向資金淨流入超過3000億元。2021年滬深港通北上資金淨流入達約4300億元,其中淨流入A股重要的方向就是製造業。不少投資者考慮到2022海外流動性可能收緊,擔心中國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我們判斷“政策內鬆外緊、增長內上外下”、中國仍是全球成長機遇最好的市場之一,滬深港通北上資金淨流入可能仍會達到或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圖表30:A股國際化進程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1:中國市場的外資佔市值比重仍低於海外市場

資料來源:各國交易所數據,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2:中國製造業龍頭獲得外資的認可度提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3:全球ESG基金髮行增加推動外資流入中國市場

資料來源: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4:美國通脹近年首次長時間高於中國,可能帶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九:債務問題在2022年仍值得重視。地產整體逐步下行壓力凸顯、地方換屆等因素,可能仍使得信用債包括地方政府相關債務成爲階段性關注焦點。

圖表35:中國宏觀槓桿率與海外主要國家對比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6:房地產基本面的風險仍未完全化解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展望十:美股2022年漲幅將明顯收窄。美國在疫情後的大幅政策刺激在股市反應得較爲充分,2021年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漲幅均超過20%。但當前通脹壓力已經較大、貨幣政策已經開始收緊。2022年美國將面臨中期選舉,政策刺激持續性存疑。綜合來看我們判斷標普500指數在近三年連續獲得15%-30%的漲幅後,2022年漲幅將明顯收窄。

圖表37:新興國家的疫苗獲取能力明顯低於發達國家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8:新興國家的疫情防控能力明顯較弱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9:美國超額廣義貨幣M2領先核心PCE通脹

資料來源:美聯儲,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0:美聯儲未來的加息預期節奏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1:2022年美國財政救助法案面臨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