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圖解2021年:誰在港股打了勝仗?

部分重倉港股的主動型基金,今年依然獲得了正收益,原因是配置了較少的港股互聯網股票,較多的港股消費股和部分A股,有的港股績優生基金則押注新能源,豪賭鋰電和光伏。

來源:遠川投資評論

年初,恆生指數強勢反彈,一舉衝上31000點,又是中概股迴歸、港股版納斯達克暖風頻吹,再加上當時A股正值換擋期,核心資產的估值坐上了火箭,短期性價比極不誘人,資金普遍迷茫,一時間「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呼喊鋪天蓋地,很多內地資金也紛紛南下淘金,去港股尋找「估值窪地」。

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南向資金淨買入2600億元,而2020年同期淨流入金額僅248億元,同比增長約950%;2月份,南向資金流入港股的速度有所減緩,淨流入625億元,但這已經是連續第24個月淨流入。

誰知子彈都打出去了,恆生指數旋即拐頭向下,跌跌不休,今年以來跌幅近12%,港股納斯達克們更是腰斬的腰斬,團滅的團滅,定價權還沒看到,淨值就一個個地被砸出了最大回撤,連中概互聯都被羣嘲。

問題是,南下的基金經理裏,究竟有沒有柳暗花明者?又有哪些基金,在今年一片哀鴻的港股裏打出了勝仗呢?

01 哪些基金能南下?

在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中,不同類型的產品由於特徵不同,介入的深度也不一樣。

我們之前做過梳理,可投港股的公募基金大致可以分爲四類:被動指數型基金、QDII(主動型+被動型)、滬港深基金,以及A+H跨市場投資的主動權益基金(非滬港深基金)。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投資範圍和倉位上限。

圖片

從各基金的特點對比可以發現,被動指數基金、QDII和滬港深基金可以更多的配置港股,而一些橫跨A、H兩個市場的主動權益基金配置比例相對較少,甚至有些不買港股。所以,市場上純投港股的基金數量並不多,絕大多數基金既投A股又投港股,而且A股投資比例更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市場上一共有2013只基金持有港股,合計持有港股市值爲7698.35億元,但大多數基金配置比例較低,港股投資比例超過50%的基金只有215只,三成倉位買港股的基金也只有375只,佔總數的比重不到20%。

而比較常見的滬港深基金中,港股配置比例超80%的有22只,其中匯添富滬港深優勢精選持有港股比例最高,恆生前海港股通精選、匯添富滬港深大盤價值、匯添富港股通精選、天弘港股通精選等7只基金港股投資比例也超過90%。

圖片圖片圖片

而在可投港股的主動權益基金(非滬港深基金)中,周海棟的華商甄選回報港股配置比例最高,逼近可投港股倉位上限。而從持倉來看,該基金主要配置方向偏週期行業,比如石油化工、航空、煤炭、有色等,且前六大重倉股均爲港股。

另外,伍璇、柳黎合管的鵬華啓航,丘棟榮管理的中庚價值品質,周應波、應超合管的中歐互聯網先鋒,趙楓管理的睿遠均衡價值等18只非滬港深基金也重配了港股。

圖片圖片圖片

理論上來看,今年港股哀鴻遍野,高倉位南下的基金大概率業績會更差。

換句話說,QDII基金、高倉位滬港深基金今年的收益,應該比港股倉位偏低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差。但事實並非如此,部分重倉港股的主動型基金,今年依然獲得了正收益。

02 港股投資優等生

2021年僅剩十幾個交易日,不出意外的話,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股票將問鼎年度冠軍。在衆多明星基金經理遭遇毒打的年份,做投資不到一年半的崔宸龍卻全程領跑,風頭無二。而他的制勝法寶是押注新能源,豪賭鋰電和光伏,尤其三季度加倉港股能源股的操作,堪稱神來之筆。

覆盤持倉變化可以發現,該基金一季度重倉股全爲A股,一手抓鋰電,一手抓光伏,重倉持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新能源股票。二季度他開始切換「戰場」,港股比亞迪股份成爲第一重倉股,也是當時持倉中唯一一隻港股;三季度繼續加碼港股,前十重倉中港股佔了6席,既有傳統的電力股,又有核電、風電等新能源公司。

而從四季度來看,他三季度買入的港股整體表現不錯,一些個股創出了歷史新高,一些股票正逼近新高,但也有一些個股出現下跌。但僅從重倉股的表現來看,三季度他對港股的佈局大概率爲組合貢獻了正收益。

前海開源公用事業主要聚集A/H股中公用事業行業相關股票的機會,早期恪守業績基準,買的都是公用事業相關股票,一度業績平平,規模悽慘,最慘時規模僅剩1300萬元,離清盤只有一線之隔。2020年7月崔宸龍接手之後,該基金的持倉風格突變,從傳統的能源股切換至新能源,很快起死回生。

圖片

一年多的時間,崔宸龍的任職回報近2.5倍,規模則翻了幾百倍,三季度末即達到166億元。不過,在這看似多贏局面的背後,基金風格漂移也是需要正視的問題(除非哪天新能源也成爲了公用事業)。他未來業績還能否持續?相信在很多投資者心中留下一個問號。

儘管崔宸龍配置的港股比例不高(36%),但押注成功之後名利雙收,算是今年港股投資上較爲成功的一位基金經理。但今年在港股打了勝仗的基金經理遠不止崔宸龍,中歐基金羅佳明、華安基金翁啓森和富國基金汪孟海等基金經理,旗下都有產品今年在港股獲得了超額收益。

圖片

羅佳明、沈悅合管的中歐豐泓滬港深,今年以來獲得近13%的收益(截至12月10日),而同期恆生指數下跌近12%。這隻基金配置了73%的港股,並不算低,但收益很亮眼,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配置了較少的港股互聯網股票。今年港股並不是普跌行情,互聯網企業是重災區,而這隻基金對互聯網公司的配置較少,僅重倉持有美團和騰訊,並在不斷加倉攤薄成本。二是,配置了較多的港股消費股和部分A股,比如港股持有中升控股、中海物業、美東汽車、華潤啤酒等股票,三季度加倉伯仁醫療、立訊精密等A股標的,相對比較抗跌。

從個人履歷來看,羅佳明有着10餘年的港股投研經驗,在會計事務所、財務諮詢公司、國際資管公司等多個平臺有過歷練,基本功紮實,港股投資經驗豐富,在中歐中生代基金經理中佔有一席之地。他把自己的方法論總結爲「集郵式」投資,立足於精選高質量公司並長期持有,類似於股票收藏家,像集郵那樣收集好公司。

圖片

富國「港股一哥」汪孟海市場名氣很大,但仍然免不了業績「滑鐵盧」,旗下基金業績分化較爲明顯。他和王菀宜合管的QDII基金富國紅利精選今年業績亮眼,但是他的代表產品富國滬港深價值混合今年卻虧逾6%。

對比可以發現,上述兩隻基金重倉股無一重合,結合汪孟海另一隻單獨管理的基金持倉來看,富國紅利精選可能主要由王菀宜管理。而富國紅利精選業績突出,一方面是因爲港股投資比例不高,僅56%;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重倉股行業配置較爲均衡,既有消費、醫藥股,又有光伏、新能源、地產服務等行業龍頭股,且持倉集中度不高。

圖片

而汪孟海單獨管理的基金整體表現不佳,一方面是配置的騰訊、美團等互聯網龍頭今年水逆,另一方面則是繼續持有A股核心資產,比如茅臺、五糧液、中國中免等公司,今年也沒有給基金貢獻太多收益。但整體上看,與恆生指數相比,汪孟海旗下產品均跑贏了指數。

作爲港股投資老將,汪孟海身上有幾個很明顯的標籤:一是行業均衡,個股分散,回撤控制能力比較強;二是青睞行業龍頭股,重倉股幾乎都是衆所周知的好公司,看重公司的基本面。

投資老將的優勢在於不會犯大錯,但有時也是劣勢所在,原則性太強,顯得靈活性不足,需要投資者更長時間去堅守。不過,面對做空機制更完善、沒有漲跌幅限制且內地資金相對陌生的港股市場,基金經理的投資經驗和投資能力一樣重要,見慣了港股的暴漲暴跌,投資決策上更保守也未必是壞事。

兩位及以上的基金經理管理同一產品,在業內並不少見,但能夠實現「1+1>2」效果的並不多。

華安基金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翁啓森和蘇圻涵是一對「黃金搭檔」,一起合作了10年以上,華安香港精選和華安大中華升級自成立以來就由他們合管。兩隻基金今年均大比例配置了港股,但至今均錄得了5%的收益。

以華安香港精選爲例,今年之所以能夠逆勢強勢,主要得益於二季度果斷清倉第一重倉股騰訊,避開了後面的大跌,同期雖然加倉了美團,但由於持股分散,對淨值衝擊並不大;另外該基金三季度重倉佈局了能源股,也獲得了不錯的短期收益。

翁啓森曾是臺積電的工程師,後來轉型做股票研究和投資,2008年加入華安基金,負責海外投資,並開始了對A股的研究和學習,有着26年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是跨市場投資的多面手。

由翁啓森單獨管理的兩隻主投A股的基金,今年均獲得了20%+的收益,配置方向主要是芯片、鋰電池等高景氣度行業。而在海外投資產品的管理上,翁啓森主要把握大方向,做大類資產配置,蘇圻涵則從旁協作,兩人配合默契。

圖片

03 寫在最後

今年的A股投資似乎是這樣的場景——把「滲透率」、「景氣度」、「賽道投資」寫到PPT裏的,大概率都賺了不少錢,而把「護城河」、「龍頭股」、「長坡厚雪」掛在嘴邊的,基本都栽了點跟頭。

總的來說,港股也屬於共飲一江悲喜,不幸的行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新能源卻都一樣。這也許不會是這個市場的常態,但卻是今年真真切切演繹出的罕見分化。

在極端的行情下,在頻繁的政策中,大多數義勇南下還打出勝仗的基金,與其說是做對了選擇題,不如說是選對了是非題。

圖片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