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原油市場尤為精彩。週一,美油和布油均大跌逾3%,週二開始續跌,但很快逆轉大漲,收復短期下跌空間。當前,ICE布油已經重新站上81美元,NYMEX原油逼近79美元。
(NYMEX原油走勢圖,來源:Wind)
原油市場資金多空激戰,背後更有美國與OPEC+圍繞油價的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01
美國 VS OPEC+
上週,美國請求多國釋放石油儲備,而俄羅斯第一時間拒絕,韓國也明確拒絕,日本則沒有明確的説法。然而,最近2天有了很大的變化。多個主要消費國開始響應美國的號召釋放石油戰略儲備:
美國白宮:將加速國會已批准的18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SPR)原油的銷售;未來幾個月內3200萬桶原油將進入交易,未來數年內將回補3200萬桶原油進入戰略石油儲備(SPR)。美國正在考慮禁止原油出口,所有的選項都未被排除。美國總統拜登正持續關注其他與油價有關的工具。
印度:將從儲備中釋放500萬桶原油。
英國:將從儲備中釋放150萬桶石油。
日本:政府計劃從儲備中釋放約420萬桶石油,相當於該國1-2天的需求。招標最快將於今年進行,3月底前完成。日本政府將考慮必要時進一步釋放石油儲備,截至9月底,日本擁有可滿足約240天需求的儲備,其中政府儲備可滿足145天需求。
韓國:將與日本、印度等石油消費國一道參與美國提議的共同釋放石油儲備計劃。具體釋放規模、時間和方式等將在日後公佈,預計釋放規模將與此前韓國和國際能源機構(IEA)之間的國際合作事例相持平。
對此,沙特的反應是比較激烈的。據報道稱,如果消費大國從其儲備中釋放原油,或者如果大流行再度抑制需求,OPEC+可能調整提高石油產能的計劃。而在去年3月,沙特聯手俄羅斯唱雙簧,打石油價格戰,引爆原油危機,進一步引爆金融市場的危機。
沙特為首的產油國 VS美國為首的消費國,針鋒相對,博弈白熱化。
多方合計來看,大致這輪石油釋放儲備為7000萬桶,低於市場預期,還遭遇了OPEC+的激烈對抗。當前每天全球石油消費量接近1億桶,釋放石油儲備的規模還不及一天的消費量,根本不能對油價產生決定性影響。這是油價反而上漲的重要邏輯。
02
油價大拐點?
今年,原油大幅跑贏大類金融資產的表現,主要邏輯有3點:
第一,全球經濟共振復甦,帶動原油需求強勁好轉;
第二,供給回覆較需求增長較為緩慢;
第三,寬鬆的全球貨幣流動性並未轉向。
去年4月,OPEC+確認了減產協議:將從2020年5月1日起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12月;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2020年,全球原油總供應量為9445萬桶/日,同比下跌6.53%。供給上的大幅萎縮,是將油價拉出泥潭非常重要的邏輯之一。
今年7月,OPEC+展開重磅會議,決議:將原定2022年4月到期的減產協議延長至2022年底,且自今年8月開始每個月增產40萬桶/日的原油,直到最終完全解除限產政策。在9月的會議上,OPEC+不顧美國的巨大施壓,仍然維持7月份增產40萬桶的決議。
目前,原油的產量與需求量還有較大缺口(2020年需求量為9291萬桶/日,同比下降7.68%)是支撐當前高油價很重要的因素。接下來,供給端的擾動將會非常重要。
(原油供需缺口與油價,來源:興業研究)
如果美國在高通脹的壓力下,對伊朗或委內瑞納解除經濟制裁,將對市場預期帶來重大打擊,原油價格也將會有一定的下行壓力。此前伊朗曾表示,只要美國放鬆對其經濟限制,短期內該國原油日產量可以輕鬆地提高至600萬桶。還有,一旦OPEC+以及美國一方大幅增產,都將改變當前原油強勢的格局。
(來源:前瞻研究院)
值得關注的是,美伊談判將於11月底重啟。
2、需求
在疫情之前,2019年全球石油消費國前3分別為美國、中國、印度,佔全球份額分別為19.7%、14.3%、5.4%。可以很明顯看出來,美國強勢佔據世界第一,但中國對石油的強勁需求,增長幅度也很大。美中印三國的石油消費量佔了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40%,對世界石油消費格局和市場形勢擁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當然,日韓、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都是石油消費大國。
全球石油消費需求端,主要看中美,以及印度、歐盟、日韓經濟的表現。整體來看,接下來,石油需求比較不樂觀。
看中國,1—10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1%,略低於預期值6.2%,相較於前9月的7.3%、前8月的8.9%增速下滑明顯。其中,房地產投資10月同比下滑5.4%,新開工面積更是下滑33.14%。基建10月投資同比下滑4.8%。消費方面,10月同比增長4.9%,高於預期值的3.5%,連續兩個月回暖。但整體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美國方面,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的71.7繼續回落至66.8,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2.4,創下近10年新低。通貨膨脹對消費者日常開支的影響程度可能超乎美聯儲和市場共識的想象。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來源:經濟網)
美國10月CPI已經飆升至6.2%,創下31年新高,經濟“滯漲”風險越來越大。除了中美,印度、日韓、歐盟,當前經濟還未回覆到疫情之前,但下行壓力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全球經濟當前還面臨新冠疫情的捲土重來。其中,歐洲奧地利宣佈第四輪“封城”,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的德國最近已經出現日增超過6萬的病例規模,創下新高。而在美國,近日單日新增病例再度突破10萬,又回到8月夏季新冠高峯水平。
歐美疫苗接種率已經處於較高水平,但沒有遏制住疫情,反而朝着越發嚴重的方向去發展了。如果繼續下去,將對於極其脆弱的經濟復甦造成重大打擊。
3、貨幣
去年3月,美聯儲一口氣釋放了4萬億美元基礎貨幣,疊加貨幣乘數,數十萬億的美元湧向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從而造就了金融市場的巨大泡沫以及經濟的復甦。同時,超級大放水亦是通脹全面大漲的重要因素。
10月,美國通脹率突破6.2%,歐元區突破4.1%(11月德國CPI可能接近6%),前者創下31年新高,後者創下13年新高,均遠遠高於2%的目標水平。
(美國通貨走勢圖,來源:經濟網)
高通脹壓力下,各大央行已經有所動作。美聯儲在11月議息會議上,明確開啟Taper進程。
近日,美聯儲兩位前主席表示,削減購債規模可能會加大,不是現在的每月150億美元,可能將是300億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同時,美聯儲可能不得不加息到3%,甚至更高。前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認為,加息峯值將遠高於美國國債市場預期的1.75%,可能會達到3%—4%。他們不是一般人,而是前紐約聯儲主席,代表着金融市場內的決定性聲音,吹風意味相當明顯。
當前,美元指數大幅飆升至96.6,創下去年7月以來新高。美債10年期國債收益率飆升很快,逼近1.7%的高位。另外,1年、2年、3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均達到年內新高,且1月期與3-6月期的國債收益率出現了倒掛。
種種跡象表明,市場擔心通脹失控,預期美聯儲會提前加息節奏。從以上分析可知,需求和貨幣層面均有轉向的明顯跡象,而供給端始終仍有缺口,三者合力導致當前油價整體處於絕對高位,但大的拐點或許已經有10月25號左右出現。
03
尾聲
隨着時間的推移,油價見頂下移基本上是板上釘釘,因為需求萎靡與貨幣轉向的合力將逐步超過供給缺口的邏輯。而供給上,美國因高通脹採取措施壓油價,亦或是美伊談判等均將帶來擾動,且是正向的。
大方向確定之後,當前做多原油商品風險較大,更加明智的做法或許是分批開倉做空。具體到股票市場上,擇機可以出手融券賣出,贏面會更大一些,尤其是明年上半年。不過當前,油價波動很激烈,風高浪急,謹慎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