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疫苗+新冠中和抗體+小分子口服藥,未來治療新冠的組合。不管客戶用不用,新冠的客戶依舊需要支付藥明,營收已經鎖定
2.公司預測2023沒有新冠收入,新增的項目收入完全可以抵消新冠帶來的收入,今明兩年收入不會因爲新冠小分子藥而導致收入減少。
3.上週簽了mRNA合同,2023年driver是來自follow/win the molecule轉化的CDM業務。預測2023有150個項目,公司在大幅擴展產能和擴招人員,保證公司營收。
Q:融資下降,CDE要求更嚴的臨牀試驗,biotech上市破發,是否影響公司收入?
A:中長期看好創新藥,找藥明的客戶立足中美,無論融資還是法規,依舊看中能解決臨牀需求的項目,公司客戶在3-5年前已經在中美兩地開展臨牀實驗和cmc申報。中國的業務有新突破,包括上週跟中國公司簽訂的mRNA,還有雙抗和ADC項目,靠創新驅動業務增長。
Q:10月22日美國cia觀點,點名美國藥品供應十分依賴中國的公司生產,18年沒有因中美關係影響,但這次是cia官員提出,是否對公司有影響(美國收入佔50%)?
A:美國的顧問團隊和美國的cia官員接觸,我們在美國的產 能capacities上只佔了美國的1%,跟其他global的公司相比很低,另外公司PR group跟政要溝通我們是平臺公司,沒有跟美國的製藥公司競爭和搶市場,而是賦能促進美國公司創新。
Q:小公司的CRO/CDMOlandscape?
A:CDE新政導致小公司很難生存,總體項目數下降,頭部CRO/CDM。不受影響,但是小公司沒法搶到市場,進入門檻也變高,行業集中度提升。
Q:2023年CMO佔收入多少?
A:CMO50%,margin在50%,跟前期的臨牀試驗margin相當。
Q:global biotech投資熱度是否有降溫趨勢?
A:公司目前沒有看到熱度下降,反而因爲新冠後在中美英均看到新的公司尋合作,大部分新項目是ADC,mRNA,多功能蛋白,看到客戶依舊迅猛發展。預測今年是120個項目,明後年是150個項目。
Q:監管趨嚴,現有訂單有多少是me-too me-worse以及可能取消?在開始前會評估項目成功率是多少?
A:公司的大部分項目研發進展在中國排名前3-5,排5-10的基本是pd-1項目,客戶受CDE新政影響較小。
Q:服務訂單客戶,如果客戶取消訂單,付費?
A:少於12個月通知,要付全部費用,多於12個月,不用支付。
Q:CDMO行業週期?預期看頂?
A: CDMO過去只有2000/2008/2012出現短暫1-2年的週期性,但對藥明這類頭部公司cycle不那麼明顯,項目下降,可以通過降低訂單收費來提高市場份額,小公司很難做到。
Q:mRNA藥物是新冠相關?
A:不是,只是mRNA藥物項目,沒有上億美元,是0-1的突破。
Q:非新冠收入的增長驅動力?
A:非新冠項目明後年增長有70%,明年收入增長驅動力:(1) follow the molecule會贏得更多新項目,市場份額持續增加,明後年有150個項目(2)win the molecule,原本項目從前期往後期CMO轉,(3)管線上有10個收入10億美元上的重磅大藥。生物藥不能馬上生產,需要提前建庫存,每年每個項目收入5000萬美元。
Q: pre-clinical公司拿150個項目,上限是多少?
A:全球的項目是大概200+,公司可以拿到150,市場份額持續增加,客戶不關注市場份額上限,只關注是否能做成。
Q:可能導致明年45%增長改變的因素?
A:公司給指引相對保守,做不到的項目只有像是FDA要求加臨牀試驗這種重大變化纔會導致收入變化,認爲downside可能性不大。
Q:產能利用率?
A:除了新買的產能(杭州/蘇橋50%),超過80%的產能利用率幾乎100%。
Q:biologics的獲批時間很久,怎麼看跟客戶關係?
A:生物藥的CDMO的週期性不明顯,客戶粘性很強。創新來自中小公司,自建產能不比找CDMO公司生產。行業的增長是預期11-22%,公司目標是行業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