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後,港股開盤第二天,復星醫藥並沒有延續昨日暴跌19%的頹勢,而是低開高走,截至收盤漲幅為13%,兩日下來公司跌幅已經收窄至8.61%,股價為12.96港元,港股總市值為938億港元。
昨日在疫苗產業傳來新消息的情況下,港股疫苗股集體暴跌,恆指成分股中的藥明生物跌8.62%,中國生物製藥跌5.11%,疫苗股康希諾大跌22.91%。
該消息是美國當地時間10月1日,因生物醫藥巨頭默沙東宣佈新冠肺炎的口服藥物“molnupiravir ”在實驗中將住院和死亡風險降低了50%,並將在未來幾周內尋求FDA的緊急使用授權。有樂觀者甚至稱這項實驗中的藥物為“改變遊戲規則者”,認為特效藥有望扭轉疫情走勢,作用甚至將超過疫苗。
長時間來,國內外均達成共識,新冠病毒需要依靠疫苗進行免疫。這也讓諸多新冠疫苗生產商在疫情期間賺得盆滿缽滿。如今新冠特效藥即將授權使用,很大可能將搶奪新冠疫苗的部分市場,不得不引起人們對疫苗股未來走勢的擔憂。
不過,不少投資者表示,僅靠特效藥無法終結疫情,未來仍離不開疫苗。今日,疫苗股有所反彈,除了復星醫藥,康希諾兩日跌幅分別收窄至18.11%。
復星醫藥作為疫苗股,在疫情的反覆中以及疫苗的層層推進中,公司的港股股價從去年3月低點到今年高點增超3倍,同期A股股價漲幅接近2.5倍。
而近期在疫苗接種率不斷提升、短期在特效藥刺激下,港股復星醫藥股價回撤51%。截至國慶前,復星醫藥A股股價回撤也有40%。
那麼,當前復星醫藥為何不受看好?長期公司的機會有什麼看點呢?
2021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整體實現營業收入10796億元,同比增長22%,同比2019H增長33%,2019H至2021H複合增長率15.4%。醫藥生物行業整體實現歸母淨利潤1232億元,同比增長46%,同比2019H增長81.8%,2019H至2021H複合增長率34.83%。醫藥生物行業整體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1071.5億元,同比增長46%,同比2019H 增長82.57%,2019H至2021H複合增長率35.12%。
復星醫藥作為國內生物製藥龍頭企業之一,當前公司的業績也維持較好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9.5億元,同比上升21%;歸母淨利潤為24.8億元,同比上升45%;扣非淨利潤為15.7億元,同比上升20%。公司淨利潤高增長除了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之外,也包含公司持有的BioNTech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2020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36.6億元和扣非後淨利潤為27.2億元,2017-2020年淨利潤和扣非後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均為5%。
可見過去幾年公司業績已進入低速增長。不過,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和利潤均較過往實現提速增長。
分業務來看,製藥業務貢獻了主要業績,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2.48 億元,同比增長22.33%,分部利潤12.57億元(不含BioNTech股票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同比增長 12.74%;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8.37億元,同比增長7.42%,分部利潤4.54億元,同比增長4.61%;醫療健康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44億元,同比增長35.59%,由於加大數字化和線上業務投入以及新開業醫院的前期虧損等因素影響,分部利潤為-0.15億元,同比減少0.17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規模和利潤的增長主要來自於兩大方面,一個是公司的復必泰(mRNA新冠疫苗)上半年在港澳地區納入政府接種計劃,報吿期內實現收入5億餘元;另一個是公司新品上市及放量的貢獻,漢利康(利妥昔單抗注射液)銷量大幅提升,上半年累計實現收入7.24億元,同比增長223.21%;2020年下半年上市的漢曲優(注射用曲妥珠單抗)、蘇可欣(馬來酸阿伐曲泊帕片)上半年分別實現收入3.25億元和2.06億元,與此同時,受益於米卡芬淨、依諾肝素鈉注射液以及新產品上市的貢獻,報吿期內Gland Pharma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08%。
不過,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主要與以下兩大因素有關。
一個是公司mRNA新冠疫苗BNT162b2在中國境內(不包括港澳台)II 期臨牀試驗等工作還處於推進中,但目前據相關統計國內疫苗接種率已經高達79%,未來公司疫苗就算獲批上市,但也市場空間也已經大大縮小,在此基礎上,公司之前未研發疫苗所投入的費用面臨無法收回。
除了疫苗,另一個影響公司業績的便是集採。由於公司優立通(非布司他片)、邦之(匹伐他汀鈣片)等存量品種納入集採,今年上半年其製藥業務板塊毛利率整體下降4.20%。
目前集採已成為常態,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復星醫藥共計有19個已通過或視為通過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的產品在五批藥品集中帶量採購招標中中選。
在國家醫保局推行的帶量採購政策下,醫藥行業加劇洗牌,各大製藥企業被倒逼加大研發,向創新轉型。
據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表示,現階段復星醫藥的研發投入會保持在營業收入的約15%左右,不僅製藥如此,器械診斷也應該保持這樣的強度。
近期公司的一份定增方案中,募集資金49.83億元,公司將有22.2億元用於創新藥物募投,投資約13.53億元原料藥及製劑集約化綜合性基地項目,有利於仿製藥的生產規模化。
實際上,近兩年復星醫藥的新品不斷推出,2019年第一個是漢利康,2020年是三個(漢曲優、漢達遠、蘇可欣),2021年是CAR-T細胞治療產品,預計將於今年下半年開始放量。
此外,作為國內製藥企業之一,與國內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不同的是,復星醫藥在創新藥領域的擴張主要依靠於收購相關企業和商業引進的方式,而恆瑞醫藥則更側重於自主研發的方式。
或許復星醫藥在獲取新產品上更為快速,但是相應的公司因為外購而引起的大額商譽值得引起重視。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商譽達到86.22億元,約是2020年扣非淨利潤的3倍,值得引起重視。
短期內,受疫苗特效藥以及全球滲透率穩步提升的影響,疫苗的產能過剩的問題將逐漸現象,這也將使得市場對疫苗股在情緒上更為悲觀,與此同時,受集採的影響,公司的製藥業務盈利能力承壓。
今年下半年CAR-T細胞治療產品有望放量,中長期來看,公司創新藥的突破值得關注。從公司的估值上看,去年以來,受益於疫苗行情,公司估值達到60倍的歷史高位,目前隨着疫苗炒作情緒下降,公司的估值也回撤,A股動態PE接近30倍,港股動態PE接近18倍。
公司當前的估值接近歷史20%分位區間,未來公司估值能否重新提升,重點關注公司在創新藥上的進展情況,以及新藥的銷量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