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高股份(01066.HK)近期交流紀要
總結:
1.公司中標結果總體看不錯。旗下的威高海星、威高亞華兩個品牌分別提交的四個產品均成功中標。其中,威高海星的4個產品均在A組;威高亞華的陶瓷-聚乙烯類髖關節、合金-聚乙烯類髖關節2個產品在A組,陶瓷-陶瓷類髖關節、膝關節2個產品在B組。
2.政策解讀:①競價規則:按照產品部件,伴隨服務報價,同一企業服務報價需要一致。 髖關節按照3個產品,膝關節按照1個產品申報價格,1個企業只有1 個申報價格,中選企業未申報產品視爲未中選產品中選規則。同一競價單元按照價格由高到低排序,入圍企業競價不得高於有效報價。7家企業最多6家入圍,入圍企業價差合理範圍下中標。如果A組企業價格不高於B組企業最高價,或者陶瓷對陶瓷報價不高於陶瓷對聚乙烯,合金對聚乙烯報價,也可以中標。②分量規則:同一單元最低價企業獲得醫院填報的需求量,其他中標企業獲得醫院填報的意向採購量,剩餘量從中標的非最高產品中選擇。把國產和進口放在一個平臺上來競爭,個部件的報價以及跟臺服務單獨報價。從未來的服務來看,威高以及國內品牌的可能比國外的品牌更有優勢,能夠給醫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國產關節在未來會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
3.此次只是對初次的髖、膝產品做了一次國家集採,關節除了這4個初次產品之外,還有翻修、定製這樣的標外產品,這兩個細分領域各個廠家呢也有不同的佈局。威高的翻修和腫瘤定製也有一定的銷售,在未來這兩個領域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未來的銷售模式,在中標後可能會有一些變革,會根據基材價格去修改銷售政策。未來會加強與大型平臺經銷商的合作,小型經銷商會逐步去承擔跟臺服務。
Q&A:
Q:此次集採對毛利率以及銷售費用率率的影響;脊柱集採的展望。
A:陶對陶的陶瓷內襯採購價太貴,毛利率會有一定幅度的降低;陶對聚,金對聚,膝關節毛利率差異不會太大。行業銷售模式不變,而銷售邏輯發生變化,銷售費用率一定會降低。 未來10年關節和脊柱量會越來越大。脊柱手術風險大,規則可能會比關節 更寬泛。雖然脊柱企業多,但是這個行業門檻很高。威高有8000套脊柱的工具在全國週轉運用,作爲脊柱第一品牌,中標順理成章。
Q:集採後量和份額是不是有了提升?
A:海星主要是針對大中型醫院,亞華針對普級市場。對於剩餘量,威高很有信心,中標價格也在40分位,量肯定會大。
Q:陶對陶和陶對聚的價格差不多,未來哪個組的份額會提升?
A:醫生在選擇陶對陶或者陶對聚時不是基於成本。陶對陶適合一部分年輕人, 如果術者沒有很好的經驗,他的第一選擇是陶對聚。但是在歐美陶對聚是競標的, 相信在未來按照歐美有幾十年經驗的情況下,以後陶對聚的份額會更大。
Q:明年脊柱可能會招標,目前的渠道庫存是什麼情況?
A: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經銷商已經在去庫存。威高作爲脊柱行業龍頭是負責的企業,不會讓經銷商去壓貨,對於經銷商不常用的庫存也在進行調換。同時也在降低威高自己的庫存。
Q:翻修和定製每年大概有多少萬臺手術?關於未來跟臺的安排。
A:翻修大概10萬臺。翻修師傅需要使用自己的工具,設計翻修的工具威高的強項,未來會將翻修這個品類做到極致。跟臺服務的成本不會很大,只要數量足夠。Q:本次集採只做了初次的全髖和膝關節,半髖和單髁在集採後價格高出不少, 那麼這兩種未來價格會怎樣變化?
A:半髖和單髁沒有做集採是登記系統的量不夠大。半髖主要在基層的醫院,是對年齡大的患者做無固定骨折。相信量足夠大時國家就會做集採。只要量足夠大,就會有很多企業去做這個產品,到時候價格就會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內。
Q:展望未來關節手術量
A:關節的手術會以20%速度增長,威高關節的工具大概有2500套,這是很大的成本。醫生很認可威高的工具和價值,在集採的背景下,植入量一定會有很大的提升。整個行業的植入量也會有一個增長。雖然此次中標的企業很多,但是未來真正有報量和成長的還是原來的那些大公司。
Q:陶對聚的報價比金對聚的報價更低,從成本上來考慮半陶的成本比金屬的 成本要更高一些,爲什麼會採取這樣的策略?
A:雖然金對聚的成本要低一些,但是從關節壽命看陶對聚會更長,未來醫生和患者不會去使用金對聚,未來陶對聚需求量會更大。
Q:機器人在關節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公司在這方面是否有佈局
A:如果未來國家醫保支付,相信幾家大的公司一定會有機器人,成爲關節手術的標配。未來公司也會進行開發。
Q:關節之後會有續標,續標時價格是怎樣的變化
A:不會漲價,也不會降價。對集採之後的邏輯是需要企業做真正的有臨牀價值的創新。未來國家醫保數據庫會越來越完整,只會給企業一個合理的價格。
Q:全陶價格下降後,未來行業的比例將會怎樣
A: 陶對聚未來主導,陶對陶的用量會降低。國外是陶對聚>金對聚>陶對陶。
Q:在現有的價格體系下,會不會考慮做海外出口?
A:會,特別是東南亞和歐洲的市場。公司在最近幾年才重視海外市場,在南美和巴西脊柱在去年拿到了註冊證。
Q: 上市時股權激勵計劃是25%的淨利潤增速,考慮到明年的脊柱集採和已經完成的關節和創傷集採,這個目標有信心完成嗎?
A:相信公司管理層和員工一定能做到。集採雖然降價了,但是集中度越來越高,也有合理的利潤率,這個目標是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