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機構預測:芯片緊缺將導致全球汽車行業損失超兩千億美元

全球汽車製造商今年損失的收入可能超過2100億美元。白宮正在敦促汽車製造商、芯片公司以及其他行業參與者一起合作,以加強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的透明度。

由於芯片供應鏈的緊缺,全球汽車製造商今年損失的收入可能超過2100億美元。白宮正在敦促汽車製造商、芯片公司以及其他行業參與者一起合作,以加強半導體行業供應鏈的透明度。

根據全球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發佈一項最新預測分析,半導體持續短缺對全球汽車行業造成的損失將會翻番。該機構將2021年汽車行業收入損失由5月份預估的1100億美元大幅上調至2100億美元,並將今年汽車減產預期從390萬輛大幅提升到770萬輛。

另據研究機構IHS預測,今年全球汽車產量預計減少至7200萬輛左右,IHS此前的預測約爲7680萬輛。

“每個人都希望芯片危機有所緩解,但馬來西亞因疫情導致的封鎖措施和其他地方持續面臨的阻礙加劇了事態的惡化。”艾睿鉑亞太區業務負責人謝芾(Shiv Shivaraman)表示。

艾睿鉑認爲,芯片只是汽車行業目前面臨的重大顛覆因素之一,包括樹脂、鋼鐵和勞動力短缺等衆多因素也都對汽車供應鏈造成影響。

由於芯片供應稀缺,通用汽車、豐田和克萊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等汽車製造商都已經下調了今年的汽車產量和銷售預期。

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也在週四下調了全年的銷售預期,由原來的165億歐元下調至155億歐元,並將利潤率由7%下調至6%左右。

“汽車行業目前在生產或原材料獲取上已經沒有所謂的’減震器’了。”艾睿鉑駐上海董事總經理、亞太區汽車行業負責人戴加輝博士(Stephen Dyer)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雖然中國芯片製造商將更多產品分配給汽車客戶,導致汽車生產沒有像其他地區那樣受到芯片短缺帶來的嚴重影響,但是我們預計在2021年年底後,中國汽車行業依然面臨芯片短缺挑戰。”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與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Brian Deese)週四會見了半導體行業參與者。參加會議的企業包括底特律的三大汽車製造商,以及蘋果、戴姆勒、寶馬、Globalfoundries、美光、微軟、三星、臺積電、英特爾和安培計算等。

雷蒙多重申行業需要帶頭解決因全球芯片短缺出現的供應鏈瓶頸,併發起一份45天內提供有關芯片危機信息的自願請求,目的是提高供應鏈透明度,以更詳細地瞭解供應鏈瓶頸,預測挑戰。

參加白宮虛擬會議的Stellantis公司CEO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表示,該汽車製造商將配合信息請求,並呼籲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廠商廣泛參與這一倡議。

而更多汽車廠商加入“造芯”行業也令晶圓生產工廠產能面臨壓力。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電子正在與特斯拉進行談判,以考慮爲特斯拉的下一代自動駕駛芯片提供7納米生產工藝製造。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上個月公司的AI日中表示,特斯拉計劃在未來一年左右時間爲其電動皮卡車Cybertruck的自動駕駛引入新的芯片。

根據分析公司TrendForce的數據,在芯片代工製造行業中,臺積電市場份額最大,爲52.9%,三星僅次於臺積電,截至6月底三星市場份額爲17.3%。

英特爾也宣佈加入芯片代工。本月初,英特爾宣佈未來十年將投入800億歐元以提高歐洲的芯片產能,並率先在愛爾蘭爲汽車製造商開設半導體工廠,以緩解汽車芯片的短缺壓力。目前該計劃得到了包括寶馬、大衆、戴姆勒和博世在內的近百家汽車製造商和主要供應商的支持。

英特爾將汽車製造商視爲關鍵的戰略重點。該公司預計,到2030年,芯片將佔汽車成本的 20%,這一數字相較於2019年的4%翻了五倍。

默克半導體材料事業部全球負責人Anand Nambiar上個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越來越多的晶圓廠開始要求和上遊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供貨協議,這意味着衆多企業正在爲未來一段時間的產能提升做準備,企業開始關注數量(成熟工藝芯片)與質量(先進工藝芯片)的平衡。”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