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地產股面臨「遊戲規則」或改變陰霾 券商估收回農地可解缺地之急
內地近年對各科網平台、教育培訓等行業加強監管或反壟斷雷厲風行,市場關注下一步會否波及本港,據《路透》上周五(17日)引述消息透露本港發展商獲告知要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住屋短缺問題,發展商已被告知「遊戲規則已經改變」,當局不再容忍壟斷行為。消息一出,市場擔心發展商迎來不明朗因素,地產股本周一(20日)近全線捱沽,四大本地地產股包括長實(01113.HK)、新地(00016.HK)、恆地(00012.HK)及新世界發展(00017.HK)單日股股價挫逾9%至13%。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其後表示,未聽聞有中央政府官員會見本港個別地產商。特首林鄭月娥周一指,難以評論有關中央與本港地產商對話的傳言,稱本港最大問題是土地,發展商持有私人土地,指港府是有權利用公權力收回私人土地發展公營房屋,而她個人近年親身體會發展商十分願意配合政策,如政府過渡性房屋的計劃有一半土地是地產商無償借予政府。隨後地產股股價見回穩。
券商普遍認為雖然無法證實傳聞,但料樓市政策憂慮會持續壓抑地產股,直至任何具體計劃出台為止,料發展商未來將備受考驗,商業模式或盈利能力或受到重大影響。高盛則指會留意特首下月6日所公布《施政報告》內容,會否為未來政策帶來啟示、或對發展商反彈帶來催化劑。
【憂「規則」改變 不明朗濃罩】
本港房屋問題嚴重,據香港房委會今年6月底數據顯示,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達5.8年創廿二年以來新高,今年3月底約有15.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而港府過去已多次指冀以多管齊下方式增加土地供應,包括填海、舊區重建、徵收新界棕地、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私人土地、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等。而本港發展商近年亦有協助政府政策,如新世界發展於2019年曾捐出300萬呎農地、其後恆地、會德豐地產、新地亦相繼宣布借出地皮興建過渡性房屋,並參與政府推出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建屋。
里昂周初報告指,發展商過去數年已努力協助特區政府增加中期住宅供應,包括捐出農地及積極參與土地共享計劃,指在現行供應機制下,料發展商可以再做的工作有限,風險其實在於特區政府潛在政策轉變。摩根士丹利指,供應是壓抑樓價上升及令住屋可負擔的最有力工具,而三個潛在解決供應的方案為農田轉換、填海和增加地積比。其中農田轉換近期已有所加快,如新地收購了古洞新發展區首塊公開招標農地(歷時15年規劃)。
【將農地收回 料解短期之急】
瑞銀周初報告指,農地收回是可作為解決本港當前房屋短缺的替代方案。據港府2017年的土地規劃,香港未來三十年最少需要4,800公頃的土地發展,而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加上元朗南等新發展區僅佔1,041公頃,獨立土地發展亦只佔590公頃,至於「明日大嶼」計劃的1,700公頃需要最少15年完成。該行估計港府或會將焦點轉至發展商新界農地及祖堂地收回,兩者分別有1,000及2,400公頃。
大摩料本港總體農地達6.78億平方呎(相當6,300公頃)、估計棕地(指一些因農業活動衰落而改作其他用途的前農地)達1.4億平方呎(相當1,300公頃),料本港主要發展商總共持有農地1.08億平方呎(相當1,000公頃),佔總體農地近16%,
高盛估計本港主要六家地產發展商持有農地儲備1.03億平方呎,以本港去年住宅單位平均面積約360平方呎計算,倘若全數轉換成住宅供應,此或意味著約可增加28萬個住宅供應單位,以公共和私人房屋項目推進的目標計,料可達成近八年房屋供應。(ta/w/t)~
關注uSMART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