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小鵬汽車正式在港掛牌上市,成為港股“智能電動車第一股”。
此前公司公吿稱,此番上市共發行8500萬股,定價165港元。以7月6日隔夜日美股小鵬汽車收盤價43.74美元計算,摺合港股價格為169.9港元,港股165港元的定價較隔夜美股折價約2.88%,這已經是過去12個月所有中概股迴歸香港上市的最佳結果。
今日開盤,小鵬汽車漲1.82%,報168港元,市值達到2841億港元。截至當天收盤,小鵬汽車港股報165港元,與發行價持平。
對於所得款項淨額約137.81億港元,小鵬對其用途規劃非常明確:
約45%預期將用於拓展公司的產品組合及開發更先進的技術;約35%預期將用於通過提升公司的品牌認知度,加速公司的業務擴張;約10%預期將用於提升生產能力,包括擴大產能、升級生產設施和開發生產技術;約10%預期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包括用作運營資金。
儘管股價沒有在上市當天“起飛”,但從這個維度上看,如今加大融資力度,在“蔚小理”中率先實現回港上市,意味着下一階段,小鵬將把技術研發、產品營銷作為加大投入的方向。
因此這次二次上市從時機上看,更加凸顯小鵬汽車的戰略意圖。
1
資本市場,山雨欲來?
現在的小鵬,業績節節攀升,基本面不斷向好。
截至2021Q1,小鵬汽車全國銷售門店達178家,服務中心達61家,覆蓋70個城市,絕大多數門店均位於購物中心。
充電設施網絡佈局方面,截至2021Q1,全國共有172座小鵬品牌超級充電站,覆蓋60個城市。公司向符合條件的車主提供免費充電計劃,截至3月底,該計劃已覆蓋超過140個城市。
財務數據方面,於往績記錄期間,公司實現了顯著的增長及強勁的經營業績。2018~2020年,公司總收入由970.6萬元增長至58.44億元。隨着收入的強勁增長,公司毛利率至2020年已經實現轉正。
目前盈利能力上,2021Q1公司錄得總收入4.50億元,雖然淨虧損1.20億元,但毛利率達到11.2%。相比之下,公司2020年全年毛利率僅為4.5%,可謂增長迅速。
在資產負債表當中,2021Q1小鵬手握300多億現金,流動資產合計400多億元,資產負債率28%,當季蔚來汽車手中的現金為472億元。小鵬汽車財務狀況不僅非常健康,而且看起來並不缺錢。
那麼問題就來了——小鵬為什麼此時選擇赴港雙重上市呢?
單從資金面角度看這次上市,現在可能不是一個特別友好的時間節點。
儘管幾家美股造車新勢力,在5月份都實現了反彈,小鵬汽車甚至反彈接近80%,但造成年初那波科技股大跌的利空因素仍然在。
藉着疫情期間美聯儲帶着歐日等國央行大放水,2020H2全球科技股曾經走出了“六親不認”的行情,爆炒之下,還處在成長期、擁有無限想象空間的一眾科技公司估值高出天際的比比皆是。美股新能源汽車板塊尤其收益。
但在2021年初,通脹預期把股票市場嚇得大幅回調。所以更別説當加息真正落地時,會是怎樣光景。上個月,美聯儲已經釋放信號,開始為討論下一階段政策背書,也就是説加息雖然還沒來,但已經不遠了。
在港交所上市,估值溢價可能不及納斯達克交易所來的高。截至目前,港股恆生科技指數PE估值為43倍;而美股納斯達克指數近50倍,A股創業板指數近60倍。而目前公司港股上市定價,較公司美股僅折價2.88%。
時不利兮,市場整體估值也不高,小鵬赴港上市究竟圖啥?
2
籌集資金,現在就要!
從新聞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本次是採用“雙重上市”形式。
這種形式目前為止較為少見,是近3年內首個港美股雙重上市的中概股。這無疑成為小鵬本次上市的最大亮點之一。
與“二次上市”相比,“雙重上市”能夠被納入港股通,進而吸納來自內地的資金;而如此上市的公司無法通過港股通,在內地進行交易。因此,小鵬汽車在港“雙重上市”之後有望獲得內地資金買入,進而將獲得更高的流動性溢價。換句話説,“雙重上市”為內地投資者購買小鵬汽車敞開了大門。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選擇香港——作為地區金融中心,“雙重上市”的小鵬可以同時吸納來自國際和中國內地的資金。要知道,就連拜登本人都親口承認,中國在造車方面已經搶佔了先機,中國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信心勢必更加堅定。
但這僅僅解釋了,為什麼選擇香港。那麼小鵬為什麼現在就要籌集這麼多資金呢?
首先,香港上市門檻低於A股市場,能夠更快完成上市籌資的動作。
其次,如果説現在港股上市,短期來看有太多不可控因素,那麼我們不妨將思考的時間拉長,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到小鵬的策略。
首先應當迴歸到新能源汽車賽道本身:造車真的太花錢。蔚來汽車CEO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前幾年,吸塵器和家用電器“大亨”戴森曾經依仗自身對發動機和空氣調節等多項技術的儲備,斥巨資啟動了新能源造車計劃。只可惜,賠光了218億,也沒打出個水漂,只得忍痛從燒錢大戰中割肉離場。
再看看蔚來自己的花銷,早就超過了200億元:截至2021Q1,蔚來銷售和管理費用累計180.93億元;研發費用累計156.7億元,這其中還不包括税收、財務費用、折舊及攤銷等等方面的成本。
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大量燒錢,另一方面是賽道正在走向內卷。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純電動乘用車(電動汽車)市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預期將從2020年的約100百萬輛增加至2025年的420萬輛,這將超過美國及歐洲電動汽車銷量的總和。預期2022年電動汽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將超過10%,這代表着電動汽車行業的一個拐點。
儘管蛋糕仍在不斷擴大,但新能源汽車品牌之間的競爭,早已打得火熱。傳統造車勢力、科技巨頭正在將觸角伸向新能源車賽道,蠶食新勢力的生存空間。
在歐洲,特斯拉已經跌落神壇,2019~2020年市佔率從5%下滑到3.5%,不敵大眾、PSA、戴姆勒等等傳統大品牌,在品牌中排名第十一。碳排放目標的制定和鉅額罰款的壓力,將傳統車企推向新能源車賽道,進一步激化了與新勢力之間的矛盾。隨着2020年底“碳中和”過度階段收尾,2021年,造車新勢力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這種現象不僅發生在歐洲,在中國和美國市場也是如此。而且,銷量、業務規模、淨利潤完虐蔚小理的玩家,比比皆是,比如蘋果、華為、小米等科技公司。
而這三家公司,就是在上一場智能手機泡沫中,“卷”出來的贏家……
3
堆砌泡沫,砸出贏家
如今要利用好先發優勢,造車新勢力就必須趕在進入存量競爭階段之前,獲得資金、加大力度推動研發和銷售。
今天的新能源汽車資本熱潮,堪比之前那場智能手機泡沫。
2008~201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迅速,自2008年起,智能手機市場保持27%左右的複合增長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2008年參與競爭的廠商數量不足30家,2013年則突破百家。企業爭相入局手機制造行業,大小品牌不勝枚舉,手機行業開啟“百團大戰”。
在那個時候,市場上充斥着大量機型,價格區間、特色功能各有側重。各玩家紛紛試圖建立獨特護城河,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其中不乏一些有競爭力的品牌。
有許多玩家商業模式、核心技術無法戰勝對手,燒錢無果只好在沉默中邊緣化。
而剩下的蘋果、華為、小米、OV等品牌,則是那場泡沫中的贏家——大量資本的堆砌,在手機產業鏈各環節砸出了大量公司,然後在大浪淘沙之下,誕生出的行業龍頭,最終抓住泡沫帶來的資金和機遇,成為中國智能手機產業的中堅力量。
眼下,正如當年手機“百團大戰”,目前對於新能源汽車賽道,市場的共識是:這場資本狂歡的泡沫中,只有少數玩家能抓住機遇,笑到最後。
在這方面,小鵬有其獨特優勢。
首先技術上,程序猿出身的何小鵬將很多力氣放在了技術研發上。小鵬汽車一直非常強調“智能”,即創新技術,數據,深入的內部軟件開發和研發。何小鵬也在上市儀式上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智能汽車設計和製造商、互聯網及人工智能創新的科技公司,小鵬致力於“做未來交通探索者”。
事實上,智能化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個風口所在。小鵬的這一步,踏得非常準。
區別於傳統汽車製造行業,新能源汽車實現電氣化、電子化的可能性,使之成為打造“智慧城市”的絕佳平台和用户接入口,其中的故事已經講了快十多年。在IoT、智能駕駛、5G網絡熱潮的推動下,一些投資者似乎並不介意這個故事再講十年。
小鵬創建和早期成長團隊擁有一些成熟的技術以及熱衷於嘗試製造頂級產品的年輕技術。目前小鵬汽車現有的員工中很大一部分是研發人員。截至2020H1末,小鵬汽車約有43%的員工專注於研發,其中分別有66%,17%和17%致力於汽車設計和工程、自動駕駛、智能操作系統。
此外,小鵬汽車對“訂閲和增值服務”的關注是其自我識別優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表明對21世紀技術生活方式的關注,即基於應用程序、智能手機,並利用未來的服務和價值流。
事實上,撇開深陷風波的特斯拉不談,小鵬汽車是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當中,智能化做得比較不錯的玩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測評,在此不展開。
4
尾聲:技術先導,時機為王
高技術行業,時機就是一切。
自2010年國家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在2015年實現了新能源汽車生產同比增長2.9倍和銷售同比增長2.8倍的效果。所以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尤其是電動汽車,讓很多人看到了電動汽車發展的機會。
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發展,讓電動汽車找到了差異化競爭優勢,也讓很多零部件供應商看到了未來發展趨勢,從而促進了電動汽車OEM的前進。
特斯拉成功的案例,也讓市場看到了新能源汽車成功的可能性。但賽道上也不乏法拉第未來這類“起早趕晚集”的案例。
回看“蔚小理”的成功之路,踏準了每一個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時機。在下一階段,新勢力的任務逐漸從與燃油車實現對抗,過渡到相互之間的競爭。而對於這樣一個迭代迅速、技術主導的賽道,一些技術行業的特徵也尤為明顯。
比爾蓋茨有這樣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所謂18個月,是摩爾定律中,半導體晶體管密度翻倍所需要的週期。
從小鵬赴美上市前的“慢就是快”,到如今搶灘港交所,小鵬在2021Q1手握300多億元現金的基礎上,再次獲得150億港元融資,趁着2021H2資本市場諸多不確定性落地之前,顯然是獲得了下半場的先手優勢。
但話又説回來,高技術行業對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對市場需要要做出快速反映,對技術變革要做出快速反映,對自身運營要求也要做出快速反映,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被時代拋棄。
小鵬汽車目前最大的難題,在於其成長速度。究竟能否通過這次融資,快速建立堅固的護城河,在泡沫破滅之前吃的最胖,成為最後的贏家?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