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楊靈脩 何翩翩
2021年上半年,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超過4600億港元,春節後儘管流入節奏有所放緩,但仍維持穩定淨買入,預計全年達到8000億港元。除了股票交易外,債券通“南向通”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落地。2021年上半年,港股IPO累計募資金額超過2000億港元,其中不乏明星公司,如上半年最大IPO的快手。未來港股市場仍將作為“新經濟”公司的主戰場,今年3月港交所針對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發佈諮詢文件,“雙重主要上市”制度的放寬料將為更多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回港掃清障礙。隨着半年度節點到來,恆生綜指成份股迎來新一輪檢討,“港股通”股票池也將隨之調整,我們預計將有近20支標的有望新納入港股通,包括受關注度較高的時代天使、奈雪的茶等,正式調整預計將於2021年9月6日生效,除此之外,預計快手也將於今年9月初被納入“港股通”。
2021年“互聯互通”更進一步,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被首次納入“港股通”,債券通“南向通”預計將在未來半年正式落地。
2020年末,滬、深、港三地交易所正式達成一致,允許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市場對於這類公司關注度的不斷提升,帶動相關公司股價快速上行。截至2021年6月30日,全部31家B類生物科技公司中有20家已被納入“港股通”。
我們判斷,未來港股將進一步成為生物科技公司的主戰場,同時越來越多公司有望通過“互聯互通”被內地投資者購買。除了股票市場外,我們預計債券通“南向通”也將於今年下半年正式落地,2017年7月落地的債券通“北向通”近年來逐漸成為國際投資者加碼中國債券市場的主要渠道,而“南向通”的落地屆時將為內地投資者投資離岸高收益美元債提供窗口。
港股上市制度有望迎來革新,為海外上市的中資公司回港掃清障礙。
2021年3月31日,港交所發佈《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的諮詢文件》,其主要內容包括:
1)對現有的二次上市制度進行擴容,允許傳統行業同時非同股不同權的海外上市的大中華公司赴港二次上市。
2)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的靈活性,可沿用既有的同股不同權架構和可變利益實體架構(VIE)。
儘管此次文件僅為諮詢文件,但我們認為港交所此舉旨在為更多傳統經濟板塊以及近年來新上市的海外中資股回港上市掃清障礙。同時對於上市未滿兩年的公司來説(二次上市規則下,發行人需保證在海外主要交易所至少上市滿兩年),雙重主要上市有望成為其未來上市首選方式。與“二次上市”規則不同的是,在現行的“雙重主要上市”規則下,企業除了需要滿足市值和創新屬性的要求外,還需要滿足股權架構等要求,上市規則和流程更加複雜。但其優勢在於,通過“雙重主要上市”規則上市的大中華企業被允許納入“港股通”、供內地投資者購買。
“港股通”標的池調整前瞻:預計本次被新納入的重點公司集中在醫療保健、消費和科技板塊。
根據恆生綜合指數和港股通最新篩選標準,我們預測本次檢討中,將有近20支標的新納入“港股通”。本次潛在被新納入的標的主要集中在醫療保健、消費板塊,數量上各佔據6/3家,重點公司包括消費板塊的奈雪的茶,醫療保健板塊的時代天使、和黃醫藥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新納入恆生指數的標的外,快手公司預計將於2021年9月初滿足交易所對於同股不同權(WVR)公司納入標準後被納入“港股通”,而其餘同股不同權公司有望在今年年底被納入“互聯互通”。
此外,對於部分主營業務在非大中華地區但註冊地及主要辦公地均在大中華地區的公司,同樣有機會在此次檢討中被納入“港股通”,包括阜博集團等。預計此次包括阿里巴巴、網易、京東在內的二次上市公司不會被納入港股通。但長期來看,隨着越來越多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此類公司有望成為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後最後一類被納入“互聯互通”的港股優質資產。
風險因素: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超預期,全球經濟進入衰退;中美摩擦激化;國內信用環境惡化;新興市場風險失控,出現大幅資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