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是科學技術的集中體現,不僅是大國競爭的關鍵所在,也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重要性不言而喻。成本居高不下是限制各國航天事業發展的重要一環,發展航天事業商業化運營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成立於2019年的香港航天科技集團(簡稱“香港航天”)是香港地區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彌補了該地區航天產業的商業空白,為帶動區域性的航天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從業務層面來看,香港航天橫跨產業鏈上下游,涉及衞星製造、發射、測繪及衞星大數據應用等多個領域,業務上的協同發展切合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要求,對建設智慧城市意義重大。
目前中國智慧城市對應市場規模高達25萬億人民幣,其中粵港澳大灣區佔據超10%市場份額,約2.5萬億人民幣。香港航天擁有區內目前剩餘的全部超過總數91%的衞星軌道,是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今年公司主要收入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內的智慧城市業務,同時着力發展智慧企業、智慧學校、智慧醫院、智慧工地、智慧建築、智慧家庭、智慧健康等方面業務,並預計在明年內完成擴展轉型。屆時新業務可產生收入,幫助公司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進入發展井噴期。
此外,4月15日,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及恆達科技控股(01725.HK)聯合公吿,香港航天科技集團擬要約收購後者63.75%股權,此後上市主體將會更名為香港航天。
AI數據處理系統賦能下的商用衞星落地
近年來,衞星行業逐步從國際政府間的專項計劃過渡為政府推動下的商業計劃。此時,各創新型商業航天公司敏鋭地察覺到遙感衞星具有用途廣泛、技術准入門檻低、衞星製造成本低、發射成本低和無軌位限制等特點,進而推動了遙感衞星快速發展,並加快其商業化落地。
遙感衞星作為人造衞星的一種,可在規定時間內覆蓋整個地球或指定任何區域,當沿地球同步軌道運行時,可持續對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進行遙感。同時,遙感衞星配合上地面專配的接收站進行衞星數據接收,其蒐集數據可用於國土資源監測、環境保護監測、海洋環境監測、林業資源管理、水利行業應用、精準農業服務等領域。廣泛的應用場景支撐起了遙感衞星行業的快速發展。據中航證券測算,中國遙感衞星行業將保持雙位數的複合增速,在2025年達到200億元規模。
另一方面,其所涉及的幾大領域均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環節。遙感衞星配合無人機、探地雷達、激光推掃車和人工普查進行城市規劃時,可精確測算城市各類管線長度,監測城市部件數據,實現城市井蓋、電線杆變電器等城市部件的實時監控和維修,並將城市道橋、園林、公廁、建築、交通設施統一錄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統,方便城市公共設施的管理和維修。
海量的城市數據得以產生,後續的收集、分發到分析過程需配備高算力的AI數據處理系統處理,才可對城市規劃進行精確指導。
回看目前市場創新型商業航天企業中,香港航天深耕航天AI算法多年,並持有私人衞星大數據處理與應用系統、智慧城市管理系統和建築結構安全分析系統三項關鍵專利。在智慧城市建設加大了對高算力的AI數據處理系統的需求背景下,憑藉技術上的領先優勢,香港航天無疑式最為受益的標的之一。
不難看出,香港航天的業務模式是運用“衞星大數據+AI算法”來解決城市、企業、醫院、學校、工地、家庭、個人健康等的問題,業務範圍可以從G端延伸到想象空間更加大的B端和C端,公司業務由此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天時地利人和”賦予香港航天更強生命力
在遙感衞星商業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其探測技術也被進一步優化。目前遙感衞星探測手段主要以光學遙感和微波遙感為主,產品迭代將向成像光譜儀和合成孔徑雷達衞星方向發展。
其中,成像光譜儀配合上光譜數據庫可直接對地質、植物、水的性質和結構進行分析;合成孔徑雷達則擁有更強大的探測能力,能穿透雲霧、部分植被和土壤,可實現全天候全天時觀測,並能通過多頻、多極化、多入射角等手段提高對目標的識別能力。
目前香港航天旗下的“金紫荊星鏈”是融合光學遙感與合成孔徑雷達的一種主被動混合式低軌高頻衞星星座。光學遙感與合成孔徑雷達的搭載,讓“金紫荊星鏈”形成了不受雲雨等天氣條件影響的全天時全天候近實時動態監測服務體系,突出的產品優勢體現了香港航天在遙感衞星未來商業化發展的前瞻性。
另外,香港航天手握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疊加該地區對智慧化改造的長期需求刺激,將進一步擴大公司在遙感衞星商業化落地道路上的市場優勢。
智慧城市為遙感衞星商業化落地提供了堅實基礎。中國智慧城市市場經濟高達25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佔據超10%份額,達2.5萬億人民幣。在這龐大的市場下,國家政府也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加強該地區在航天科技、人工智能和量子信息領域的發展,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架構體系的建設”。智慧城市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架構體系搭建的重要環節之一。
在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中,香港航天旗下的“金紫荊星鏈”擁有大灣區91%的低軌軌道,並且在未來18個月內發射衞星數量將從今年的兩顆上升至110顆。可見,香港航天在粵港澳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主導優勢。
香港航天在遙感衞星商業化道路上,憑藉領先的產品優勢和區位優勢賦予公司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的機會。但往深層次看,AI衞星數據處理系統帶來的技術優勢才是公司長期發展的強支撐。
除了前文提到的三項專利外,公司資深的航天技術團隊也全面賦能AI衞星數據處理系統的搭建。例如,團隊成員包括原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德仁、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米勒獎獲獎者-林琿、原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童慶禧、原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金亞秋等。強大的技術團隊將賦予AI衞星數據處理系統持續更新迭代的動力。
結語
香港航天作為香港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公司在AI算法技術的多年深耕加上背靠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賦予了公司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其AI衞星數據處理系統不斷更新迭代,公司在AI衞星數據的運算能力將不斷提高,可以進一步鞏固香港航天在AI衞星數據算法領域的龍頭地位,在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有望攫取更多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