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聶輝華:給年輕人以希望,他們才不會“躺平”
格隆匯 06-03 17:09

本文來自: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CMF,作者: 聶輝華

躺平是對社會公平的期待

界面新聞:鼓勵和讚美“狼性文化”的時代好像還沒有過去很久,但是近兩年從996受到批評,到摸魚成為正義,再到很多人想要“躺平”,你怎麼看待這種話語的轉變?

聶輝華:這件事值得警惕。現在還有很多年輕人在讀《資本論》,這都説明某種程度上階層之間的張力比較明顯了。中國收入的基尼係數和財產的基尼係數有擴大的趨勢,很多人覺得奮鬥已經沒有希望了。個體很難對抗整個社會潮流,對抗資本家,但很多人可以表達無聲的抗議或者以類似行為主義的方式引發關注。

很多人喊着要躺平的人不是真正的躺平,這裏麪包括三類人。一類是説我要躺平不幹了,説一説來自嘲,緩解壓力。第二類是真的不想幹了,換一種方式來找回自己。第三類是因為絕望,這是極少數。大多數人是第一二種,主要是表達消極態度和不滿。這種説法得到很多人共鳴,因為這是很多人內心想法。

為什麼會有不滿?因為現在社會的遊戲規則對他們不利。競爭的不公平會體現在三點。

第一,規則建立在先天條件上,過於依賴初始稟賦,這不公平。出生在好的家庭、差的家庭,起點不一樣,對之後的學習工作會有很大的影響,那這就是建立在先天條件上的規則。

第二,遊戲規則本身不太公平,説白了就是權力尋租這個問題和起點沒關係,比如兩個人起點一樣,但一個人會搞關係、拍馬屁,能得到更好的待遇,就也不公平。

第三,個人成敗與運氣關係太大,而運氣是沒有辦法通過努力改變的事情比如説,兩個人都是2001年畢業,一個人當時就在北京買房,現在就賺了。另一個人説要多讀書,讀完三年,碩士畢業再買,也還行。但讀了博士、博士後,晚了五六年,房價就飛漲了。請問多讀書的人有什麼錯嗎?就因為多讀書迎上了高價,憑什麼?又比如,一個人因為早出生兩年就分到了房子,晚出生兩年就分不到房子,這也是運氣。要是這樣,努力有什麼用呢?而一個好的社會一定可以通過努力來彌補不足。如果努力彌補不了,那就是社會規則有問題。如果政策很穩定,可預期,那麼需要的運氣因素就越少,如果政策不可預期,那就要拼運氣了。

這三點因素,後兩點過去也存在,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起點不公平導致的“內卷”。因為贏者越來越贏,輸者越來越輸的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了。

界面新聞:之前我們採訪過《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的作者田豐,他吿訴我們,中國現在還有上升的空間,年輕人之所以不努力,是因為“對於年輕一代,努力是一個選擇題,不是一個必答題”。他認為90後、00後的壓力沒有60後那麼大,因為過去進城務工的60後是全家的希望,如今這一輩人把房子蓋好了,90後“只需要養活自己就行了”。而他認為“努力也沒用”的心態其實來源於大城市過高的房價。

聶輝華:不是的。不是説有錢可以不工作才躺平,如果是這樣的話,表達躺平的應該是富二代、官二代。但是現在哪個富二代、官二代是説躺平?當然,富二代、官二代可以躺贏。有個老師給我微博留言,説“大家之所以躺平,是因為有躺贏”啊。有“躺贏”,就是規則不公平。

房價只是一個因素。而且並不是大城市的人才表達想要躺平。子女教育、養老、房價、奮鬥的希望,都可能成為躺平的因素。

界面新聞:好像躺平也不僅是在工作層面上的。比如今天的熱點是“三孩生育政策來了”,未來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這背後也是年輕人生育意願的低下。在你看來,工作上的躺平和生育意願低等一系列的現象內部是否有什麼聯繫?

聶輝華:有關聯。就是因為上升通道越來越窄,年輕人壓力越來越大。無慾望社會當然也包括不生孩子。大多數人有了孩子就有了奮鬥的動力,沒有奮鬥動力,就不會想要孩子,是惡性循環。

年輕人生育慾望低很正常。三孩政策出台後,網上大部分人是一片自嘲,反映冷淡。有人舉例,你不買三輛特斯拉,難道是因為特斯拉限購嗎?還有人説,如果你家裏養了頭母豬,母豬生崽少,你不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生崽少,而不是不斷催生嗎?

界面新聞:你是1997年從農村考進北京的,那時候是上升空間是不是挺大的?

聶輝華:那個時候,對初始稟賦的依賴沒有那麼強,社會上升空間比較大。我從農村出來的,是因為大家都上一樣的課,不用上輔導班。如果我讀小學的時候要讀輔導班,那我很可能就考不上北京了,因為沒錢。現在之所以家庭教育突出了,是因為國家教育後退了。國家可以動用資源進行再分配,但是家庭動不了整個盤子。現在小學三點半放學,學生能學到什麼?而且有幾個雙職工三點半可以下班的?那怎麼辦,只能讓孩子上輔導班。所以説現在鼓勵“快樂教育”,最後的受害者是窮人,我是堅決反對“快樂教育”的,因為教育本來就是痛苦的過程。有什麼東西好聽好玩又不費勁呢?很多人都希望聽老師的課和聽相聲一樣,這怎麼可能?

社會能容納失敗、容納弱者,人們才更敢奮鬥

界面新聞:你關注“權威的錯位配置”,也就是説一個人在一個領域成功,擁有某種權威,那就在其他領域也擁有相應的權威。這導致各個階層之間無法進行平等的對話。能否談一談各個階層能夠進行平等對話的社會是什麼樣的?

聶輝華:這和社會文化有關。中國人崇拜兩個東西,一個是暴力,一個是金錢,兩者都和權力有關。在我們國家,做服務員、洗盤子,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在美國、歐洲不是這樣的,人家認為這就是一種工作方式。在中國,很多人去點菜,一拍桌子,大喊“服務員快過來”,在西方你試試看,人家就不過來。在我們這兒,在街上乞討是最丟人的。但國外有人在街上乞討,也可以比較體面。是因為我們社會等級太森嚴,太強調社會階層的差異了。

如果有人贏家通吃,其他人沒有活路,那某種程度上整個社會是一種零和博弈。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給人希望的社會。社會不會過於強調線性思維,什麼都強調一個標準。比如説看誰學歷高,看誰賺錢多。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是寬容的、多元的社會,有錢人和沒錢的人,當官的和不當官的差別不會那麼大。如果不想上進的人也能過得比較好,那人們就不太擔心了。因為每個奮鬥的人都可能失敗,如果一旦失敗就沒有希望了,那就會不敢失敗,就會焦慮、會鋌而走險。我們會看到一些投資者失敗了,就跳樓了,就是因為他們不能承受失敗,因為這個社會不允許弱者存在。在一個能容納失敗、容納弱者的社會,人才更敢奮鬥。

界面新聞:這次“躺平”得到熱議也是因為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説,大家都在談“內卷”,正説明了社會是可以通過競爭獲得上升機會的。他認為“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你認為“內卷”和“躺平”是什麼樣的關係?

聶輝華:我不同意他的這種説法。內卷太厲害了,卷得沒有希望了,所以躺平就是不滿,是絕望。不能籠統地説社會還有機會。社會當然總有機會,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有人買彩票中了一個億,那是不是據此可以説普通人也可以一夜致富?如果社會只有1%的人有機會,那對99%的人來説這個機會有什麼意義呢?

界面新聞:這些和中國的經濟速度放緩有關係嗎?

聶輝華:沒有什麼關係。增速放慢是因為經濟底盤大了。很多國家在達到中高收入之後都可能出現階層固化的現象,是因為既得利益者更容易維護既得利益了。過去也有一些依賴初始稟賦的規則,但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有錢人。現在有錢人多了,再和不公平的規則結合,就更容易扭曲了。

界面新聞: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有談到這個。

聶輝華:皮凱蒂指出,資本的收益率高於勞動的收益率,有錢的人越來越有錢,沒錢的人越來越沒錢,這就是收入差距變大的原因。解決方法是要徵收財產税和累進所得税。

我比較贊同他的方法。規則要公平,要促進社會流動,要給人以希望。這才是最重要的。皮凱蒂的建議包括徵收資本所得税、累進所得税。中國現在都沒有遺產税,這太不可思議了。我在日本和一個企業老總聊天,他説自己去世之後,妻子就要搬到小公寓去。這是因為日本有遺產税,繼承大房子要交很多税,交税之後,就只能住價格便宜的小房子了。所以再有錢,在日本三代之後就變成平民了。

中國已經到了要考慮縮小貧富差距的時候,否則會很麻煩。現在年輕人什麼都懂,又有吸收新信息的渠道,不是通過説教就可以説服的。所以要理解年輕人,要給他們希望。

應該抱怨規則不公平,而不是抱怨努力的人

界面新聞:所以對個人來説,你是支持奮鬥的嗎,還是説躺平也可以?

聶輝華:不要把躺平看作奮鬥的對立面。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是願意奮鬥的,如果奮鬥能改變命運,誰不願意奮鬥?他們是奮鬥沒有希望才抱怨的。

對個人來説,我還是主張要積極有為。躺平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的。改變不了這個規則,但是很多人一起來呼籲也許有希望。

界面新聞:在你的新書《一切皆契約:真實世界的博弈與決策》裏,談到了工作摸魚,包括談到“棘輪效應”,説社畜不要表現得太努力,因為一開始越是用力,產出越高,那麼後面的產出的記錄壁壘就更高,也就是鞭打快牛。最近流行的詞彙中,摸魚、躺平,在老師看來是一個意思嗎?

聶輝華:摸魚是偷懶,躺平則比較絕望,我並不鼓勵偷懶,我只是説要留有餘地,這是從勞動者自身長期利益的角度來講的。如果制度或者激勵系統是有效的,那麼摸魚只能害了自己。阿爾伯特·赫希曼(AlbertO. Hirschman)有一本書叫《退出、呼籲與忠誠: 對企業、組織和國家衰退的迴應》,應該先呼籲,呼籲不管用再用腳投票。如果一點兒都不表達,還偷偷摸摸地偷懶,我是不同意的。不能既做事情,又不好好做,那對不起老闆、客户,也對不起自己。

界面新聞:躺平是一種選擇,但是現在也有一種情況,就是一些選擇佛系、躺平,或者認為內卷已經太嚴重的人會去譴責一些願意奮鬥的人。會稱呼這種人為“工賊”等。老師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聶輝華:永遠都會有這種現象。古代就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當然不是這些人促進了內卷。大家都是在規則下自己努力,應該抱怨規則不公平,而不是抱怨努力的人。房價這麼高,不應該去抱怨努力的人,而應該問誰讓房價這麼高。有些人沒有找到原因,是覺得周圍奮鬥的人直接給自己施加壓力,制定房價的有關部門則離自己太遠了,覺得抱怨了也沒有用。但是,大家一起來呼籲也是有用的。

我們研究經濟學,要從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解決問題,爭取從制度的層面解決問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