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以“讓世界變輕”為主題的中國首屆代建價值峯會在珠海舉行,綠城管理、當代管理、華潤置地、金地管理、雅居樂房管、中原建業6家代建領軍企業回顧了國內代建行業發展進程和內核價值,並宣佈組建輕資產聯盟,綠城管理CEO李軍將擔任首屆輕資產聯盟輪值主席。
作為國內代建行業第一人,李軍在會上表達了對代建行業景氣度和發展後勁的信心,除了既有的商品房板塊,他強調非市場化領域將為代建行業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藉助輕資產聯盟合力,代建公司將從單兵作戰轉向平台協同、供應鏈整合的發展新階段,共同構建“共建、共享、共榮”的高成長性賽道,有望重新定義地產開發的未來。
在二級市場上,李軍已經完成7輪增持,甚至將唯一的房產變現,押注綠城管理股票,足見李軍的魄力,也從側面彰顯出其對推動代建行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會後,我們有幸與李軍先生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對真實的代建行業生態、發展趨勢,以及綠城管理在行業變革背景下的抉擇和機遇進行了更深刻的闡釋,也讓我們瞭解到一個更加生動真實的代建一線領袖。
以下為訪談實錄。
地產的“變”與代建的“機”
格隆匯:怎麼理解宏觀調控政策對代建行業來説是利好?
李軍:目前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標是防範金融風險,控制行業槓桿,推動投資和開發相分離,這其實就是我們當下的代建模式。
體現到經營數據上,綠城管理今年Q1新拓代建合約總建築面積902萬平方米,佔去年全年完成指標的48.3%;新拓代建項目費預估23.4億元,佔去年全年完成指標的40.3%。而代建訂單的轉化週期約為三個月,這説明我們很多的新拓項目是去年十一月就開始洽談,正是去年宏觀政策調控時間點。遠超歷年規模的新增建築面積和代建費用,足以證明政策調控對代建行業起到了正向的推動。
格隆匯:您認為地產行業的轉型方向和新的市場運行邏輯會是什麼?
李軍:未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大方向應該是更加細化的專業分工,會形成專業的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和服務商。
投資商遵守投資的底線,在法律法規和投資經營的限制下,不會無限的加槓桿。專業的開發商(就像綠城管理一樣的代建企業)做這一過程中的精細化管理,賺服務的錢,最終呈現出好的產品和好的服務,這也符合供給側改革的要義。
格隆匯:綠城管理的代建業務是從0到1難,還是從1到N難?
李軍: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説,從0到1會更難一些。現在市場對輕資產模式很推崇,代建行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在綠城管理上市之前,地產行業是偏重投資邏輯的,代建的人均效能在此標準下並不是最優選擇,加上行業契約精神的缺失、法律權責的不明確、業務認定標準的不完善等等,都對代建業務的發展提出了挑戰。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市場環境在向好,有更多的同行進入到代建領域,並且做的各有特色,都很不錯!這是我們樂於看見的趨勢。
格隆匯:如何看待資本市場當前對代建行業的看好?
李軍:資本市場認為我們還有很大的空間,有機會向物業股的估值去靠攏。這中間的思想轉變在於,以前投資人認為我們屬於地產行業,受政策宏觀調控影響,但事實上的業績證明,宏觀調控對代建行業形成了利好。
另一方面,以前的投資者認為代建的長續性偏弱,但深入研究之下,市場發現政府的採購服務、城市更新等,廣闊的存量市場可以讓代建需求持續存在。與純粹的物業公司相比,代建的業務量更大,利潤水平也明顯更高。
格隆匯:輕資產分拆會成為地產行業的趨勢嗎?
李軍:分拆趨勢是客觀存在的。大背景上,這次的宏觀調控標誌着行業不可逆的變革性調整,是地產行業遊戲規則的改變。從商業發展邏輯和風控的角度講,房企分拆輕資產業務能夠有效隔離風險、釋放價值。
之前的物業,現在的代建,未來包括商業運營、單獨的銷售服務等,都存在被分拆的可能。綠城目前走在了行業的前面。
代建前路究竟如何?
格隆匯:國內地產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變革與轉型,中小房企遭遇生存威脅,會對代建的發展造成影響嗎?
李軍:我來分享一組數據:在中國城鎮建設用地規劃中,通常只有30%左右用於住宅開發,這其中真正進入商品房銷售領域的佔比不到60%,頭部企業佔去市場大頭,中小房企所佔的比例其實相當小;在這個範圍內,代建業務的需求有所萎縮。但在佔比40%的政府保障物業裏,代建服務的需求增長明顯,完全可以覆蓋中小房企需求的減少。同時,涉房類金融資本的代建服務需求增長也是行業趨勢所在。
具體來看,政府主導的城市更新、城投公司、國企央企,以及金融機構的涉房類資產配置需求、涉房類不良資產盤活項目等,這些都將成為代建行業的主要服務內容。總體來説,代建行業的市場空間將會保持持續增長。
中指院的預測是,國內代建市場規模佔比將保持年均20%以上高增速,今年的行業滲透率在4.8%左右,到2025年這個數字會提升到12.5%。
格隆匯:作為國內代建業務的先行者,綠城管理承擔着較重的市場教育壓力,綠城通過哪些舉措實現市場教育,讓合作方和資本市場肯定代建的價值?
李軍:目前市場對代建的價值認知是不夠充分的,綠城管理也確實承擔着“代建第一股”的榮譽和責任。目前我們主要用四個方面的表現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首先是直接用財務和市值表現,自證價值,綠城管理的成長性是很強的;其次用新增業務規模向市場傳遞,宏觀調控正是代建行業崛起窗口期的信號;同時,重申代建的行業空間並非侷限於商品房開發,非市場化是更廣闊的天地。最後憑藉我們的專業開發優勢,以及推動行業標準的建立,形成政策層面的認可。
未來我們也希望有看到更多的代建企業出現、上市,讓這個行業有更多的聲音和更多元的表現,讓市場有更多的觀察樣本,共同推動行業認知度和認可度的提升。
格隆匯:代建業務存在哪些經營風險,綠城如何有效把控經營風險?
李軍: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在代建模式的探索中我們踩過一些坑。比如綠城管理曾經在江蘇啟東做過一個玫瑰園的住宅項目,項目開發非常順利,產品溢價比同地區同類型的項目高20%左右,銷售一套不剩。
由於回款情況很好,委託方就將資金投入到其他領域,結果經營失敗導致項目在最終交付時,施工單位的工程款沒有了着落。最後,綠城管理與當地政府通力合作,也是在施工單位的支持下,才把項目最終交付。這個過程中,購房業主最終拿到了房子,但我們卻沒有拿到最後的代建費。
吸取教訓,目前我們從源頭、過程和外部資金引進三個環節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第一層在入口端挑好項目做,綠城管理的項目准入門檻是很高的,我們有專門的團隊對委託方進行法律盡調、財務盡調,確保投資方的資金充足、信譽可靠。
第二層是在運營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動態監控體系,把控銷售節奏,匹配項目的現金流,進行資金合理安排,以保證項目的完成度。
第三層面是上市之後,綠城管理現在有能力整合金融資源,萬一代建項目發生流動性問題時,可以整合外部資金進行流動性支持,幫助投資方渡過難關。
格隆匯:代建行業的天花板在哪裏?
李軍:代建行業沒有天花板,幹好了可以成為未來房地產開發的主流。但是對於具體的代建企業來説,團隊管理能力的強弱決定了每一個代建公司天花板的高低。
要解決這個瓶頸問題,最好的方案是通過組織變革,最直接的手段是向一線授權,讓下沉的二級機構貼近服務端。但授權過程是審慎的,通過對二級市場分類,對應不同的授權等級和資源傾斜,並根據區域大小和能力差異,逐步實現管理權限下放。
當然,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同委託方的差異化需求,這也是我們區別於傳統開發商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我們的業務遵從按需定製的邏輯,管理界面的精細度和顆粒度要求要高於傳統開發商。
輕資產聯盟的初心和未來
格隆匯:國內目前尚無適應於項目代建制的法律、法規及操作細則等,法律環境尚不完善是否會對代建業務的發展造成影響?
李軍:這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們希望能夠在法律或者政策層面得到更大的支持。
假設一個代建項目,因為資金的問題造成項目違約,無法向消費者交付。從法律主體上看,責任在於投資方,但很大一部分業主又是被綠城的品牌吸引而來,一旦項目變成爛尾樓,誰應該對消費者負責?責任的承擔比例是多少?目前這些都還是空白。
所以,推動代建商業模式的法律權責更加清晰,爭取法律層面的更大支持,也是我們組建輕資產聯盟的初衷之一。
格隆匯:為什麼要推進輕資產聯盟的建立?
李軍:聯盟是國內代建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未來我們回顧的時候,它應該會是行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
這其中,貝殼的模式對我們是有啟示作用的。以往的地產行業“鄙視鏈”裏,做金融的鄙視做開發的,做開發的鄙視做物業的,做物業的鄙視做中介的。因為中介是產業鏈條最末端,物業保安經常把中介攔在門外。
但貝殼用一套標準化的工具和作業流程,讓所有的房源真實化,工作界面透明化,每個環節可視化,行業服務標準化,把行業裏的大小中介都整合起來,這一系列的動作之後,這個產業的末端誕生出了一個千億級的企業。
綠城管理推進行業聯盟的初心就是想解決代建行業的標準化問題,在聯盟企業之間建立“競合關係”,推動行業標準和制度建設,打造代建服務口碑,增強行業輸出能力,驅動行業良性競爭發展,進而提升代建在整個行業的滲透率,合力把蛋糕做大,甚至驅動代建成為國內主流的開發模式。
格隆匯:行業頭部企業下場會對綠城管理形成威脅嗎?聯盟會歡迎這類後來者的加入嗎?
李軍:頭部企業進入代建行業當然會帶來競爭,但我們對這種情況比較坦然。因為未來所有的頭部企業都會做代建,區別只是誰來的早一點誰來的晚一點。更多參與者的加入,意味着我們可以加快做大行業蛋糕。
代建聯盟將是一個開放的組織,歡迎志同道合的新成員加入,將來甚至可能把優質的供應鏈納入體系,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把代建企業聚集在一起,還要把產業鏈的上下游打通,用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它未來有可能成長為社會化的聯盟,在管理標準化和信任體系基礎上建立起的產業協同,可以幫助所有的參與方做到交易成本最低、產出效益最大化。
格隆匯:今年以來,您在二級市場一直增持綠城管理的股票,主要原因是什麼?
李軍:這其實是一個很私人的選擇,卻變成了一個很公開的話題(笑)。
從最初的角度出發,我認為任何的投資都不如投自己熟悉的領域、熟悉的公司。所以我把自己的房子賣掉,成為了地產從業20年的“無房户”,我心裏非常明白這個投資的確定性。
另外的考慮是,綠城管理是一家管理驅動型的公司,作為管理者我有信心,增持並承諾三年不減持,是希望傳遞出公司的良好發展預期和投資價值,也希望能與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以幫助綠城管理實現更好的發展。
最後,我期望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動行業信用體系的建立。在綠城管理內部我們一直倡導“信任是第一生產力”,只有讓委託方、購房者、投資人、供應商、以及我們的員工相互信任,認同我們的標準,信任我們的工作,通過行業的分工協作、共創共贏,才能構建起真正的利益共同體,體現代建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