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净利润暴跌90%!海底捞神话破灭,2月以来股价累跌超35%
格隆汇 03-24 15:03

火锅界“一哥”海底捞昨晚发布财报后,今日股价应声下跌。

截至发稿,海底捞跌至0.5%,现报54港元/股,创去年12月以来新低。成交额6.5亿港元,最新总市值2862亿港元。自2月中旬涨至高点85港元后,海底捞股价便阴跌不止,至今跌幅累计超过35%。

1 营收增长,净利暴跌

具体来看海底捞这份财报。2020年,海底捞营收为286亿元,比2019年增长7.8%;全年净利润3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分业务来看,海底捞2020年的餐厅收入为274.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5.9%,同比去年增长7.2%;外卖业务虽然增幅较大,达到60%,但占比较低,全年收入7.2亿元,营收占比从去年的1.7%增长至2.5%。

由此而言,海底捞的全年营收增长,主要是由餐厅业务扩张驱动。

截至2020年年底,海底捞餐厅数为1298家,相比上年同期的768家增加了530家。其中1205家位于中国大陆,93家位于中国大陆以外14个国家和地区。

从2016年开始,海底捞门店扩张加速。与此同时, 其全年业绩增长也驶入快车道。2018年和2019年,海底捞年度营收增速都接近60%。2020年,海底捞新开业544家门店,继续刷新近年来新高。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分地区来看,海底捞在一线城市有255家餐厅,去年收入59.3亿元,平均一家店贡献营收2325万元;二线城市有499家,营收为112.7亿元,占比40.9%,平均一家店贡献营收2258万元;三线以下城市451家,总收入81.43亿元,平均一家餐厅贡献营收约1805万元。

总结而言,海底捞在二线城市布局最多,在盈利能力方面,一二线城市差别不大。

至于全年净利润亏损,则主要是由于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净亏损9.65亿元。也就是说,海底捞全年的盈利,主要是靠下半年挣回来的。

2020年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全国线下餐厅关闭及客流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下降了16.6%。

这也是海底捞去年上半年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从2019年的4.8次/天降为3.5次/天。

去年1月26日,海底捞宣布暂停中国内地所有门店,直到3月12日起,才恢复首批85家门店的线下营业。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饮业经营回暖,海底捞随之加快开店速度,因此下半年业绩扭亏为盈。

但是,虽然海底捞近年来加速扩张,但净利润率却逐年下跌。2016年,海底捞销售净利率为12.5%,2019年降至8.8%,到了2020年,则已经低至1%。

2 成本压力大

海底捞总体业绩不及市场预期,还有成本方面的因素。

前几天,海底捞将自助小料里的牛肉粒换成外观相似的“味伴侣”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从财报来看,海底捞的这一做法其实有迹可循。

2020年,海底捞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上涨9%,至122.61亿元;员工成本同比增长21%,至96.76亿元。

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业务扩张及抗疫所用的消杀类物料耗用增加。但同时也反映了海底捞在加速扩张的同时,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短板。

为了应对成本上升,除更换自助小料外,海底捞还曾在2020年4月将部分菜品价格上调6%,但在引起舆论热议后致歉,并将价格调回原水平。

然而,2020年,顾客在海底捞的人均消费价格还是从105.2元涨到了110.1元。

同样存在类似问题的还有颐海国际。

和海底捞一样,昨晚发布业绩后,颐海国际今日同样大跌10.6%,股价现报88.6港元,成交额25.65亿港元,最新总市值927.55亿港元。

数据显示,颐海国际2020年实现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25.2%。全年净利润实现9.8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3.6%。

从数据上来看,颐海国际去年表现还算差强人意,但问题在于,该公司上半年与下半年之间的业绩表现存在明显的割裂。

上半年,颐海国际的营收增速为33.9%,下半年降至19.6%;归母净利润增速也从上半年的47.8%暴跌至下半年的8.2%。而下半年业绩明显放缓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关联方拖累、另一方面则是下半年销售费用率大幅上升。

颐海国际为海底捞持续供应火锅底料等产品,是后者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020年,颐海国际向关联方(主要指海底捞集团以及蜀海供应链集团)销售收入为14.24亿元,同比降低14.4%。

数据显示,上半年,颐海国际的销售费用为2.1亿元,下半年则暴涨至3.5亿元;另外,2016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3亿元,2020年已增至5.6亿元。

与之相似,海底捞的销售成本也从2016年的31.8亿元增至2020年的122.6亿元,4年之间几乎增长了4倍,远高于营收增长速度。

餐饮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及房租成本高,在翻台率下降的情况下,呈上升趋势的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靠“无限开店”实现营收增长的模式,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3 结语

自2020年3月触及27港元的低点以来,海底捞股价一路上涨,到今年2月17日达到近86港元高点,累计涨幅近200%,市值达到4547亿元。之后便一路走低,截至今日,市值蒸发超过1700亿元。

海底捞的股价走势,反映了去年机构抱团炒作龙头股,及今年以来港交所上调印花税,市场对货币政策收紧有所预期,导致南下抱团资金瓦解的趋势。

并且,去年主力资金的抱团已经将海底捞的估值炒上了天,即使其股价跌了一个多月,估值仍维持在较高的位置。

今年以来,奈雪、喜茶、嘀嗒出行等众多明星公司将登陆港股,哔哩哔哩、百度等中概股回归潮仍将持续。资金是否还会继续抱团估值超高的海底捞,不好说。一旦高估值逻辑遭到破坏,意味着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即将走到尾声。

更何况,海底捞还面临着九毛九、百胜餐饮、呷哺呷哺等老对手,和大龙燚、巴奴等后起之秀的围攻。如今的海底捞,也许并不能说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