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上市備受市場關注的清科創業(1945.HK)股價走勢可謂唏噓,目前已經較上市最高價跌去差不多60%。回過頭來看上市之初,清科創業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股權投資服務平台登陸港股市場,受到了投資者的熱捧,尤其是高瓴等明星資本的加持之下,也極大地刺激了市場看好情緒。
那麼緣何卻在上市之後又上演了這般跌跌不休的慘淡行情?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家企業的投資價值與機會?
回顧上市之初,清科創業可以説是2021年開年關注度最高的新股,不論是從招股期間在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得1394倍的超額認購,還是上市首日開盤一度暴漲逾40%的亮眼表現,都足以看到市場對清科創業的追捧。
正所謂“買在分歧,賣在一致“,市場的狂熱之下,也刺激了獲利者的加速立場,考慮到公司公開發售前投資人不受上市日起的任何禁售期限制,前期較低的成本,也讓早期投資機構有了退出的動力,進而帶給市場較大拋壓。
從招股書來看,以崑山興華為例,其上市持股比例投後估值僅為8億人民幣,而清科創業上市首日市值一度超40億港元,翻了整整4倍有餘,即便按照目前近20億港元的估值來算,也有兩倍左右的收益。公司白菜價的成本,不論股價是否破發,也都是“拋掉即賺到”。
隨着清科創業股價走向築底階段,當下實際上也已經留下了不錯的安全邊際,這主要則基於公司目前破發狀態下,上市公開招股的基石投資者賬面已經浮虧,而這其中不乏投資圈大名鼎鼎的高瓴、盈科、IDG等。考慮到清科創業自身也處在創投圈內,創始人圈內資源豐富,不排除清科創業在IPO階段邀請了這些頂級投資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助陣,這些基石投資者也均設有六個月的禁售期,這也意味着在禁售期後,倘若基石投資者有退出的想法,相信這些大名鼎鼎的機構也一定不會甘心虧損離場。
此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清科創業上市之初遭受熱捧,更多可能是基於其作為股權投資服務第一股的稀缺性,但從企業基本面而言,偏向內容生態乃至垂直類媒體屬性的業務模式,在資本市場並不容易受到資本親賴。這主要則是基於投資機構對其長期盈利能力成長天花板的擔憂。
不過,相較於其他同類企業,清科創業亦有其特殊性,公司主要依託信息生態(諮詢、內容、數據等)為創投行業提供服務,儘管自身業務距離實實在在真金白銀的交易較遠,但其背靠的母集團旗下創投板塊在行業內頗具影響力,兩大板塊間的協同以及構建的創投市場的閉環生態,對清科創業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強勁支撐。
此外,創投服務行業本身並非只依託於內容端的賦能,資金端同樣也是重中之重,這也意味着清科創業具備為創業者、企業家提供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的能力,與此同時強大的“清科”招牌形成的品牌護城河,以及創始人光環下的“資源優勢”也將對公司業務發展帶來持續的推動力。
再者,清科創業作為創投行業的“服務生”角色,其所紮根的賽道市場空間巨大,行業競爭格局目前也相對分散,其也有能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搶佔頭部地位。相比之投資領域面對複雜的宏觀經濟週期影響,清科創業所服務的創投市場,市場需求具有穩定支撐,其在之中提供服務也將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形成穿越週期的經營能力。公司長期價值伴隨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相信也將不斷得到確認。
基於以上,不論是從企業長期價值視角,還是後續股價築底反彈的驅動因素來看,都為投資者留下來不錯的博弈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