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鴻海電動車大布局,富智康回購不斷意欲何為
格隆匯 01-13 17:08

作者:小編Benny 

來源: 添味財經Tastymoney

富士康大部份業務都來源於蘋果,蘋果減少富士康的訂單,加上有其他如立訊精密等對手出現,對其業務影響巨大。如今智能手機市場發展日漸緩慢,最大的手機代加工富士康也選擇調整路線,順應趨勢。

鴻海創始人郭台銘想在智能電動車市場打開一條新的道路,10多年來,只要有機會,郭台銘都不會放過。幾年前與騰訊創辦人馬化騰合資,成立和諧富騰,揮軍制造電動車,郭台銘出師不利,卻不減他看好電動智能車的大趨勢。郭台銘企業家精神,失敗了又站起來,努力不斷嘗試。後來郭台銘與馬雲攜手投資小鵬等,都是為了佈局電動智能車。

鴻海10月發佈IH的電動車軟硬件開放平台,漸漸地鴻海一個超大的電動車計劃版圖出現,驚嚇不少業界人士。為何郭台銘如此看好電動智能汽車呢?他這幾年又做了什麼樣的部置呢?小編跟大家一齊探討。

鴻海汽車零組件齊備 2012年已獲特斯拉採用

在關鍵零組件方面鴻海一早部置,很多子公司已經在做汽車零組件,不少已經跟各大電動車廠提供零組件中。現階段聚焦車用電池、模具、面板、散熱元件以及線束等應用以及解決方案,對應的集團成員包括乙盛(5243.TW)、廣宇(2328.TW)、羣創(3481.TW)、鴻準(2354.TW) 等。

鴻海車用散熱解決方案也從2012年起獲特斯拉採用,利用原本用在手機上的摩擦攪拌焊技術,以將不同材料的密封,提升電子元件的散熱性,而鴻準擁有金屬機殼及散熱技術,車用散熱需求大爆發下,可望同步受惠。

乙盛- KY 是鴻海集團旗下的模具廠,更是是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SLA.US)重要協力廠,供應天窗、電池上下板蓋及地板件等,而在未來電動車一體成形及輕量化的趨勢下,乙盛料將扮演要角。

除了鴻海本身以及集團成員外,日前與鴻海結盟的國巨(2327.TW)及其旗下奇力新、同欣電等成員,也可望透過此開放平台架構,增加在電動車市場的市佔率。

收購夏普 佈局8K+AIoT

2016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決定收購夏普(Sharp),郭台銘對夏普最寄予厚望的是曾經號稱世界第一的液晶面板技術。收購夏普4個月之後的2016年底,郭台銘宣佈了投資約合1萬億日元在廣州新建液晶面板工廠的計劃。同時宣佈夏普把從大阪府的堺工廠剝離出來的堺顯示器産品公司(SDP)收為子公司。

收購夏普後,對鴻海佈局8K+AIoT(高分辨率面板組成的生態系+人工智能聯網)可以算是明顯的起點。而且夏普在鴻海入主後,半年內轉虧為盈,2017年度上半年度淨利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並透過股票合併方式打銷虧損、提升淨值,在2016 年8 月1 日被降至東證二部的股票也在2017年7月重返東證一部。

鴻海收購日本夏普取得包括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光學先進技術,可以溶合在鴻海旗下子公司的業務當中。佈局8K+AIoT,不單在家居物聯網上有所作為。也可應用在高端電動車上,打造智能高端娛樂平台,為電動車使用者提供影視娛樂服務。在將來,你做在車上,選好地點,就可以享受AI自動駕駛,智能娛樂服務,舒服地躺着就能回到家。

鴻騰增持康達智 進軍車用鏡頭

康達智為全球智慧手機鏡頭大廠,除夏普之外、也出貨產品給其他廠商。夏普於2018年3月將康達智收編為旗下子公司,持有康達智 53.25% 股權。

2019年,鴻海旗下鴻騰精密科技取得日本康達智特別股,投資金額約新台幣17億元(約日幣59億元)。近年來鴻海購併紘立光電及轉投資模具大廠中揚光電,由夏普所持股的日本高倍微距鏡頭製造與設計廠商康達智,去年在中國擴廠後,如今又有新的佈局。

鴻騰作為鴻海科技集團關鍵零組件主導公司,牽動集團內各關鍵零件單位的合作,未來聯手康達智後,鴻騰精密、信揚科技、中揚光電等,在車用鏡頭、手機鏡頭的上下游佈局將更加完整。

汽車行業的技術近年來正朝向自動化及半自動化輔助駕駛發展中,多數汽車製造商開始為其產品配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用攝影鏡頭、電子鏡頭等關鍵零組件可望逐漸成長。光學鏡片產業的垂直整合,重要性將與日俱增,康達智的光學設計、超精密模具加工技術優勢,將結合鴻騰精密去在精密製造技術、管理能力領域的專業,運用母公司鴻海科技集團廣大出海口,強強聯手發揮綜效,擴大高階光學產品的市佔率。

MIH的電動車軟硬件開放平台 200多家公司合作

2020年10月,鴻海與裕隆發表全新 MIH EV 開放式電動車平台之後,日前再度宣佈首款「EV  Kit」工具平台,預計在 2021 年 1 月正式對外釋出,2 月開放全球開發者預訂,4 月底開始對外交貨。

鴻海將從硬件平台、軟件平台及關鍵零組件等三大方向進軍電動車,其中硬件平台就是透過與裕隆子公司華創車電成立的合資企業「鴻華先進科技」共同打造。鴻海攜手裕隆不是要做全新電動車品牌,而是打造台灣進軍電動車市場的技術平台,希望兩年後交出第一份成績單,目標是在2025~2027年,在全球預估約3000萬輛電動車的市場中,至少10%(即300萬輛)是運用了鴻海的MIH電動車技術平台。

鴻海10月中公開 MIH 聯盟後,短短2個月,就有逾200個會員加入涵蓋了CASE四大創新領域的領導廠商,包含 AWS、CarOTA、DANA、EATON 等。鴻海表示,作為 MIH 開放平台的第一步,EV Kit 將提供聯盟系統開發者 Drive -by-wire 的車端平台,將開放車端通訊信息 (CAN 通訊協議) 讓開發者可在自動駕駛、智慧座艙與動力系統上進行開發。成為 MIH 的開發者擁有首款「EV Kit」後,可參與聯盟討論與規格制訂,包含軸距、輪距、地上高、電池包、底盤懸吊等等都可以根據需求設定,以滿足不同的產品面向。

據瞭解,過往開發者在研發系統時,若要與車端系統整合,都需要耗費資源與時間去取得車內系統信息,而且無法改變車內的設定,但透過 EV Kit,聯盟成員可參與討論與規格制訂,除了取得開放的車端載具信息外,也可不斷優化讓平台更具國際競爭力。此外,MIH 聯盟也將與台灣檢驗科技 (SGS-CCS)、德國萊因 (TÜV Rheinland) 合作制定共同規範,並規劃相關的教育訓練及認證服務,以確保各零件及系統開發者達到國際級車用標準。

MIH全球夥伴包括亞馬遜網絡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微軟(Microsoft)、聯發科(MediaTek)、高通(Qualcomm)、德州儀器(TI)、意法半導體(ST)、羅姆(ROHM)、寧德時代等。還包括整車空中下載升級(OTA)解決方案研發商科絡達(CarOTA)、汽車零部件巨擘德納(DANA)、電源管理解決方案研發商伊頓(EATON)等。至於,工業計算機廠凌華提供硬件和通訊模塊、智慧汽車平台AutoCore提供計算平台設計方案,以及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商Tier IV負責定義軟件應用層的功能需求,加入MIH聯盟在自動駕駛不同層面進行分工。

固體電池未來電動車皇牌 商業化比QS還快

電動車產業龍頭每次發表會上,一定談到電池,動力電池成本佔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約 30% 到 35% ,需要更多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開發,鼓勵電池技術開發和原料掌握。也就是説在EV時代,掌握了電池技術的廠商「就能得天下」。

鴻海集團產品長蕭才祐表示,佔整台電動車成本超過 1/3 的動力電池,鴻海總共發展出 6 大「黑科技」迎戰,包括電池快充與低温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 AI 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制程以及固態電池研發。

鴻海開發固態電池關鍵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助導劑等,可讓重量減少一半,體積縮小為1/6 ,電池循環壽命可以提高 10% 以上。

鴻海在EV驅動系統也有解決方案,將馬達、直流變壓器、控制器、齒輪箱、車載充電器及電源轉換器等元件「六合一」,能以模塊化及標準化的解決方案,提供給合作車廠開發小客車或商用車。

固態電池研發企業Quantum Scape Corp(QS.US)最近漲幅驚人,市值一度超過477億美元。公司股票於今年11月上市,初始估值僅33億美元。據此測算,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該股已飆漲13倍。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鋰電技術制高點,相比傳統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壽命、適用範圍、安全性等指標性上大幅領先。Quantum Scape公佈了其最新固態電池驚人的性能數據。數據顯示,它能將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提高80%,並能在15分鐘內充滿80%的電量。在續航里程為300英里或更高的車輛上搭載,正常使用壽命將達到12年左右。同時測試表明,該電池在800次循環後並未衰退,相當於24萬英里(38萬公里)的行駛里程。

大眾及QS合作希望實現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生產,在2025年建立固態電池生產線。鴻海公佈商業固態電池以及 6 大電池科技,預估2024年推出首款商業固態電池。鴻海預估固態電池比QS的還早,可見其對自家技術的自信。

蘋果Apple Car 可能跟鴻海合作

蘋果在月初傳出再度展開沉寂已久的自駕車項目,放棄自己打造Apple Car,只專注於自駕車技術的研發,同時找上台積電合作「趕進度」,有望在 2024-2025 年讓 Apple Car 亮相。外界也關注蘋果跟鴻海的合作機會,鴻海表示,MIH 電動車平台是為了加速整體電動車發展,也歡迎 Apple Car 合作。

鴻海表示,MIH 平台不是為某一個客户,而是為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不是靠一家公司,是靠一羣業者,透過平台串聯,帶動整個產業快速發展,因此也歡迎 Apple Car 合作。

蘋果與鴻海合作多年,會否在電動車上合作,大家拭目以待。小編覺得機會還很大,因為鴻海整個平台,200多家廠商合作,整合發展標準,對蘋果這種對質量要求特別高的公司,很難找到其他合適夥伴。

富智康增資富智捷 擴展車聯網業務

2020年初,富智康公吿對台灣全資子公司富智捷數度增資,累計增資金額達5億元,藉此充實公司營運資金,作為車聯網業務擴展、產品研發、人才招募及資金運轉需求之用。富智捷以人工智能車用自駕軟件及系統的研發銷售為主要業務。

鴻海另一子公司鴻騰,也同樣看好車聯網的需求,在股東會年報中強調,將繼續戰略性地發展互聯網解決方案及其他產品的新興應用機會,特別是汽車及智能家居。鴻騰在公司互聯網解決方案開發及生產方面的領先地位,能夠抓住電動車的新興需求,同時也加大投資開發車載電子系統及自動駕駛的主要零組件。

除了在車聯網和車用鏡頭部署外,鴻海在其他電動車零組件也有準備各領域由不同的對應子公司去發展。

結語

鴻海打造平台,200多家廠商加入,為傳統汽車產業服務。透過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的四大特色,透過開放技術規格,邀請各界夥伴加入,共同建構電動車軟件、硬件與零組件的生態系。依據客户需求彈性匹配,成為電動車界的 Android 第一步!如果好像鴻海所講,取得10%市佔率,約360萬部,標準化電動車。

鴻海創始人郭台銘這10多年不繼嘗試打造電動汽車,其子公司投資不同的汽車零組件產業,富智康增資富智捷擴展車聯網業務,FIT HO(06088.HK)入股康達智打開車用鏡頭市場。固態電池的研發更是電動車未來的關鍵中的關鍵,有望成為鴻海殺手鐗。

由佈局來看,富智康(02038.HK)電動車方面要看富智捷發展。但看富智康公司近期,公司8月後回購不斷,可能有大利多在背後,估值被低估了。12月4日,富智康發盈警,預計虧損1.24億美元,2020年預計業績肯定差,應該做撥備的都做了,預料今年的業績會大有改進。富智康流動淨值7.54億美元,非流動資產有11.8億美元,而且負債極低。計算一下,富智康資產淨值約150億,NAV 約0.529倍,即是差不多有一半折讓。蘋果APPLE CAR大多數都是交給鴻海製造,如果這個概念落實,以香港汽車概念股五菱汽車(00305.HK)炒上10倍來看,富智康炒上3倍不足為奇。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