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飛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在集採、疫情反覆等共同作用下,近期醫藥行業的市場表現遠低於市場預期。但具體到公司層面卻是另一種場景,如“醫藥一哥”恆瑞醫藥的股價自12月15日至今已有近27.63%的漲幅。對此,接受採訪的青僑陽光基金經理林偉表示,恆瑞醫藥等的市場表現較好主要源於其PD-1單抗或將進入醫保。同時他認為,未來3-5年是恆瑞醫藥進入收穫期的時候,儘管目前表觀估值偏貴,但會被業績消化。
此外,林偉指出,醫藥行業也會出現市值破萬億的公司,只是遲早的事情。其中,所處市場空間大、執行能力強的平台型公司有望率先突破萬億關口。
問:恆瑞醫藥市場表現比較好的原因是什麼?
林偉:市場有觀點認為,恆瑞醫藥市場表現較好的原因是其自主研發的PARP抑制劑氟唑帕利膠囊於12月14日獲批上市。但我認為,這個相關性不是特別大,主要還是與恆瑞醫藥的卡瑞麗珠單抗(PD-1單抗)進入醫保有關。
因為從恆瑞醫藥起漲的時間節點來看,正是PD-1單抗開始醫保談判的時候。同樣的,PD-1單抗進入醫保的信達生物也有近30%的漲幅。當然,PARP抑制劑也是很好的新藥,但其是無法與PD-1單抗的市場空間對比的。有人説PD-1單抗的市場是1500億元,有人説是700億元,無論哪個數據都是一個很大的空間,因為PD-1單抗對接近一半的腫瘤是有效的,而PARP抑制劑可能也就只有100億元的空間。
實際上,PD-1單抗進入醫保是消除市場的擔心。自支架集採大幅降價之後,大家會擔心創新藥被“砍一刀”,然後進入醫保就是醫保局釋放了一個很重要的信號。畢竟生產高價仿製藥的藥企已經盈利很多,即使被集採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類似PD-1單抗這種剛上市沒幾年的國家還是會相對寬鬆的,這其實就是在扶持創新。
問:進入醫保最終能否“以價換量”?
林偉:這個應該是沒問題的。就像上面提到的,PD-1單抗的理論空間非常大,其適應症包括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膽管癌等多種,而中國目前的PD-1單抗滲透率是非常低的,所以進醫保是肯定可以放量的。
問:之後還有哪些藥品會進入醫保談判呢?對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如何?
林偉:現在醫保局的思路應該是相對開放的,只要企業覺得自己的新藥足夠好,同時進醫保更好,就可以申請和醫保局談判。
一般來説,一筆交易達成對雙方都是一個受益的,如果藥企進醫保不能換得增量,它其實是沒必要進的。所以,只要是一個理性的企業,醫保談判相對來説對其就是一個利好。
問:您提到PARP抑制劑也有100億元的空間,氟唑帕利膠囊是否有潛在對手?
林偉:百濟神州在這方面的研發進展很順利,人福醫藥方面則暫時無新進展,不過其研發成功的概率都是很大的。但畢竟現在市場還處於相對初期,氟唑帕利膠囊的先發優勢還是比較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藥品會有一個生命週期,如果出現更好的相同適應症的藥,它生命週期後端延展的想象空間會受到壓制,就是預期會受壓制。如醫藥行業經常出現的一個現象,一個更好的藥出現之後“老藥”會大幅降價,因為它只能走下層市場,在高端市場它會被更好的藥壓制。
另外,原研藥專利到期的因素也不容忽視,因為專利到期之後,價格非常低的仿製藥會出現,這對原研藥來説是一個“大麻煩”。仿製藥與原研藥的區別就是分子不同,但未來的醫改政策並不會關注分子的不同,療效才是關鍵。
問:我們注意到,恆瑞醫藥還有很多藥處於上市申請階段,之後其會出現一個創新藥的爆發期嗎?
林偉:恆瑞醫藥現在收穫的是其10年前的佈局,現在正好是進入了收獲期。恆瑞醫藥10年前的佈局是非常領先的,力度也很大,所以會有PD-1單抗、PARP抑制等一批藥出現。我們認為,未來的3-5年,是恆瑞醫藥最好的時候。
當然,隨着藥企對創新藥越來越重視,恆瑞醫藥在未來也會面對更強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2015年中國的創新藥迎來了一波大爆發之後,創新藥行業未來的壓力會大很多。以前恆瑞醫藥研發一款藥品,可能只有一兩家藥企同時在做,但現在就湧現出很多的創新藥企。如2011年之前,臨牀受理號每年只有幾十個,恆瑞醫藥的阿羅替尼、阿帕替尼等“過得就很舒服”,但今年的臨牀受理號可能會有700多個,明年是1000多個。那麼,創新藥企面臨的競爭格局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問:是否可以這樣説,“後補”藥品多的藥企投資價值更大?
林偉:創新藥的業務有兩個主要環節,一是最前端的藥物發現,類似於IP創造;二是臨牀和銷售,這更接近產業化,而在這方面是有規模效應的,恆瑞醫藥的龍頭優勢非常大。
但也需要注意,對標國外大藥企的發展經驗來看,在過去幾十年其整體是跑輸指數的,包括輝瑞製藥等現在的增速都沒過去的高。國外藥企研發的一個關鍵點叫產品管線,就是“老藥”不斷死掉,新的藥補進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藥企對創新藥的貢獻度是不斷萎縮的。不是説大藥企做不了,而是大藥企在逐漸的退出前端的IP創造環節,他們更多的是通過引進或者收購的方式退守產業化環節。當然,這會給大藥企帶來高度的確定性,但卻忽視了最有附加價值的IP創造。目前,IP創造環節主要掌握在一些真正的小團隊(由一些很靠譜的科學家、一些很靠譜資本等組成)手上。
問:您怎麼看創新藥企估值偏貴的現象?
林偉:估值可以分相對估值和絕對估值或者説是表觀估值和真實估值兩種,如果從表觀估值來看,創新藥的估值確實比較高了,尤其是在2017年和2018年之間。但如果我們把創新藥企的成長性考慮在內,創新藥的估值在2019年至今已消化了很多。因為創新藥行業發展非常快,有些公司的內存價值增長速度達到了30%。另外,雖然部分港股未盈利,但其估值也經歷了兩三年的消化。
如信達生物這類的公司,其股價之所以漲了很多,是有價值增長做背書的。而像恆瑞醫藥、邁瑞醫療等A股龍頭,雖然估值偏高但長期是可以用業績增長消化的。
問:銀行、白酒都有過萬億市值的公司,醫藥行業會出現嗎?
林偉:這應該是一個遲早的事情。現在中國的衞生總費用大概是6萬億,假設GDP未來是4%~5%的增長,根據醫藥行業的經驗公式測算,衞生總費用預計2035年會有25萬億的水平。再假設這之中有20%的藥佔比,就會有5萬億的空間。如果一家龍頭企業僅有5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其也會有2500億元的營業收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體量。
問:具備哪類資質的醫藥公司會率先突破萬億這個關口?
林偉:我認為,首先是空間足夠大,因為醫藥行業中有很多特別好的公司,但它處於利基市場,所以空間肯定有限;其次是平台型的公司,這樣的公司研發和銷售都有共享性和協同性;最後是執行力強。
(本文所涉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