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中芯國際,再經不起內訌
格隆匯 12-16 19:27

作者:古泉君 

來源:虎嗅APP

沒想到2020 年底,我們又要見證一出鬧劇。

12 月 15 日晚,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商中芯國際一連發布了 5 份公告。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本起事件的導火索,就是中芯宣佈台積電前 COO、半導體制造業巨擘蔣尚義將回歸,出任副董事長,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生效。

行業精英的迴歸似乎是好事,然而在宣佈蔣尚義迴歸當晚,梁孟鬆提出辭職的消息開始流傳,消息稱梁孟鬆對此非常不滿,在董事會投出無理由棄權票。很快中芯也針對此次人事風波做出了迴應,稱已知悉樑博士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正積極核實,以後續公告為準。

梁孟鬆辭職信全文

梁孟鬆在辭職信中指出,此前對於這樣的人事變動毫不知情,認為自己不再被尊重和信任,因而提出離職。

這樣的負面消息很快影響到了資本市場。12 月 16 日,中芯國際在 A 股最高跌 10%,港股停牌。

梁孟鬆被視作這幾年中芯國際崛起的關鍵人物,這樣的重磅變動,顯然會引起行業震動。那麼,中芯到底發生了什麼?

梁孟鬆與蔣尚義的過往

作為芯片代工製造多年的領頭羊,台積電也稱得上這個行業的“黃埔軍校”。

而掌舵台積電研發的蔣尚義,在半導體行業工作已超過 40 年,經驗豐富,有“蔣爸”之稱,一度也被視作張忠謀的接班人之一,在台積電近 10 年的時間內,也一直是梁孟鬆的上司。

梁孟鬆的經歷,來自《天下雜誌》

而梁孟鬆與台積電鬧掰轉投三星,也與蔣尚義有關。

台媒《天下雜誌》記錄了這段往事,掌舵研發的蔣尚義原本計劃於 2006 年退休,提拔兩個研發副總,一個坑已經被輩分較高的羅唯仁預定,剩下一個位置梁孟松本來有很大希望,但最後升職的卻是與他多年激烈競爭的同儕、現任台積電技術長孫元成,樑沒有升職,而是成為了成了羅唯仁的下屬。蔣尚義解釋,主要是專長使然。孫元成負責製程整合,較有全局觀,本來就較適合當副總級主管。梁孟鬆的技術能力則較精深、但也較窄。

梁孟鬆之所以離開台積電,顯然不是因為錢,其在台積電的薪酬非常高,平均年所得超過3600 萬元新台幣,更多地還是前景與工作本身。在後來被起訴出庭時,梁孟鬆認為自己在台積電受到降職、邊緣化,甚至“被欺騙、被侮辱”。

離開台積電後,把 FinFET 工藝這一自己的強項帶到了三星,短短兩年時間,就把三星的芯片製造工藝抬升到了主流水平,至今三星仍是少數集設計製造為一體的芯片企業。

由於有競業協議的關係,梁孟鬆其實是不能為三星工作的,他也是以大學講師的身份“祕密”為三星工作。而發現並公開梁孟鬆三星工作郵箱的,正是蔣尚義。

台積電也因此以“損害營業祕密”的罪名把梁孟鬆訴至法庭。判決中引述里昂證券的報告稱,去年(2014 年)獨拿蘋果處理器的台積電,今年因 FinFET 製程量產時程落後,將失去八成蘋果新增訂單,估計損失金額超過 10 億美元。

實際上,蔣尚義比現任 CEO 梁孟鬆還要更早加入中芯國際,2016 年,離開台積電的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任職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而現任 CEO 梁孟鬆則是在 2017 年加入。

到 2019 年 6 月 14 日,中芯發佈公告稱,蔣尚義博士(“蔣博士”)已通知董事會,基於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於股東周年大會上膺選連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將於股東周年大會上退任為董事,同時將不再擔任公司薪酬委員會的成員。

隨後,蔣尚義赴武漢弘芯出任首席執行官,一年後,弘芯爛尾,11 月 17 日,蔣尚義也宣佈因個人原因,已在 2020 年 6 月辭去武漢弘芯的董事、總經理、首席執行官等一切職務,武漢弘芯也接受了蔣尚義的辭呈。

蔣尚義自 1997 年就在台積電工作,2013 年退休,算是功成身退,與台積電是“和平分手”,而梁孟鬆至今仍與台積電交惡。

梁孟鬆曾公開表示,自己來到中芯國際不是為了名和利,加盟時的年薪為 20 萬美元。中芯相關負責人也曾表示,20 萬美金現在招個資深 VP 都不夠,主要還是樑和中芯有着共同的夢想或目標,希望繼續在產業裏發展下去,中芯也能夠提供更大的空間。

作為對比,中芯的公告中蔣尚義將可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計 67 萬美元及年度激勵,副董事長的職位也要比樑更高。

不過,梁孟鬆的股票激勵很高,2020 年 5 月中芯向 8 位高管授予價值 1700 多萬港元的股權獎勵,梁孟鬆與董事長周子學獲授約 65.91 萬份購股權,為其中最高。

對於此次迴歸,問芯 Voice 的報道中提到,蔣尚義是收到了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的邀請,他表示自己對半導體還有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與晶片組,認為在中芯國際要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如果事情確如梁孟鬆的辭職信中所説,蔣的加入直到最後一刻才被告知,那麼中芯的處理方式無疑是欠妥的,不論是從程序上,還是情理上。而蔣對於樑來説,既是昔日恩師,也是“高發”自己的人,感情想必也是非常複雜。

中芯急需回到正軌

風波不止於蔣尚義。台媒《DIGITIMES》還在報道中稱,梁孟鬆與另一名聯合 CEO 趙海軍在共事的幾年內也傳出過不和的消息,消息人士稱兩位聯合 CEO 在公開場合幾乎沒有言語交流。《天下雜誌》中也提到“關於梁孟鬆個性自負、不善合作的傳言,不是空穴來風”。

梁孟鬆對於中芯國際的貢獻,有目共睹。2017 年 4 月,梁孟鬆加入中芯國際,彼時中芯的市值只有 300 億人民幣,接下來的幾年,接連攻破 45nm、28nm 到 14nm 等多個關鍵節點,如今中芯的市值已經超過 4000 億元。

樑在辭職信中也表示,自 2017 年 11 月擔任中芯國際聯席 CEO 至今已有三年多,幾乎從未休假,在其帶領的 2000 多位工程師的盡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國際從 28nm 到 7nm 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梁孟鬆強調,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 10 年以上時間才能才能完成的任務。

有接近中芯國際的人士表示,梁孟鬆確實幾乎把中芯國際當成了家,從不請假,他甚至在一個房間裏準備了牀鋪。

如果梁孟鬆離開,對於這個近兩年飛速發展的企業來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外部環境顯然並不樂觀,美國國防部 12 月 3 日將中芯國際列入“中國軍方企業”(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名單,開始逐漸升級限令,中芯面臨卡脖子風險。同時,中芯也在面臨各種訴訟,也失去了華為這個大客户。

實際上,中芯國際成立於 2000 年,並不算晚,但之所以中芯在近些年才逐漸冒頭,就是因為早期太多的精力被台積電的專利官司、內耗牽扯,甚至類似的內部矛盾都不是第一起了。2011 年時任中芯 CEO 的王寧國與 CTO 楊士寧,就公開鬧不合,最終王寧國失勢敗走,楊士寧也相繼離開。

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業務層面受到的打擊是巨大的,首當其衝的是先進製程。有消息稱,中芯接下來的目標是重建成熟製程,提高國產供應的比例。

在強調內外雙循環,從國家到企業,都開始在芯片製造商大力投入,中芯國際的舞台應該是很大的。中芯已經成長為中國芯片代工領頭羊,2020 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圓代工廠營收排名中,中芯國際排名第五,佔總市場份額 4.5%。

外界可能不會想到,阻礙中芯邁向更高目標的,可能不是美國製裁,而是內部問題。想爆發向外的戰鬥力,就一定要有一個穩定的團隊架構,要知道,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攻破的。中芯國際,急需回到正軌。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