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瑜 于娜
來源:華夏時報
醫療器械集採開始指向骨科耗材生產企業。
11月20日,淄博市醫保局發佈《淄博-青島-東營-煙台-威海-濱州-德州七市採購聯盟關於部分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現場議價中選結果的公示(四)》,正式公佈7市採購聯盟部分醫用耗材帶量採購中選企業。
此次聯盟採購覆蓋7市 600餘家醫療機構,產品覆蓋93家企業的10大類骨科創傷產品和8大類血液透析產品。其中骨科類產品平均降幅 67.3%,單個產品最大降幅達94%。
骨科耗材生產企業中,強生、微創、史賽克、大博醫療、威高等中選。預計明年1月,降價產品將在山東省內至少5市開始使用。
一時間,骨科耗材生產企業風聲鶴唳。大博醫療、威高股份等骨科耗材龍頭企業股價當日大幅下挫。
11月25日,網上流傳出一份國家醫保局的紅頭文件《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檢測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不少分析人士將這份文件解讀為明確第二批國家集採產品,涉及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種高值耗材。
對此,記者向信達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松求證,他指出此通知目的只是蒐集數據,而不是明確第二批國家集採項目。預計骨科耗材國家集採會在明年某個時間點推進。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員蔣昌鬆告訴記者,骨科耗材是第二批國家帶量採購的重點方向,但同時也需要視冠脈支架集採後的落地情況而定。
據專家介紹,納入醫療器械帶量採購的品種有“用量大”、“價格高”、“市場競爭充分”、“臨牀使用成熟”、“完成進口替代”這五項特點。
因此,上述山東集採指向了技術門檻更低、進口替代率高的創傷類領域。該領域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的企業有:強生、史賽克、大博醫療、美敦力和威高。其中大博醫療和威高是我國骨科耗材的龍頭企業。
隨着今年10月國家集採在醫療器械領域動“真格”,在資本市場上強勢已久的該板塊開始“跌跌不休”。作為骨科耗材龍頭企業,大博醫療在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採開標第二天大跌6.95%。
得益於人口老齡化進程與進口替代的時代風口,以大博醫療為代表的骨科醫療器械企業近年來快速發展。從業績來看,大博醫療年營收從2016年的4.63億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12.57億,同期淨利潤也從2.19億元增長至4.65億元。其中,2019年創傷植入類業務收入7.97億,同比增長60.93%。
並且,大博醫療的股價也在今年醫藥板塊熱潮中攀上新高。年中,大博醫療股價最高達到119元,但是截止11月25日晚間收盤,大博醫療股價為69.26元,幾近腰斬。
威高股份2019年營收103.64億元,同比增長17.66%;歸母淨利潤18.45億元,同比增長25.25%。但是今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增幅放緩,營收和淨利潤僅增長約3%。
楊松認為,此次山東集採對於企業利潤會產生一定影響。由於骨科植入物耗材的特殊性,中標產品仍然需要跟台等服務,他預測此次山東集採對廠家出廠價的影響在10%-20%之間。
國內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大致分為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三大領域。其中創傷類佔比最高,也已基本完成進口替代;佔比第二的是脊柱類領域;人工關節類器械技術門檻高且手術難度大,進口替代速度相對較慢,國產化程度最低。
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副祕書長王寶亭告訴記者,在骨科高值耗材中,國際企業仍然具有較大的技術優勢,並且某些原材料我國企業仍需要進口。
威高骨科在招股書中也提到,目前國內骨科醫療器械廠商在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時需向國外上游企業採購PEEK棒、陶瓷球頭、內襯等原材料,以及數字化自動縱切機牀等先進加工設備。
在集採的背景下下,企業應該如何調整戰略呢?
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一方面企業應該佈局高端骨科植入產品,例如可降解產品,以此提升市場競爭力;另外應該完善銷售渠道,佈局海外市場和國內民營醫療機構;還應該完善供應鏈體系,着手原料端市場,儘可能降低成本。
楊松則認為,對於龍頭企業,首先可以加大拓展產品線,擴大銷售提升市場佔有率。目前國內骨科植入物耗材仍有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就創傷領域而言,大博醫療和威高這樣的龍頭企業市佔率也僅在10%-20%之間,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推進國產產品的銷售。第二,企業可以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創新力度,提升擴大高端產品的銷售,形成企業的競爭優勢。
就大博醫療和威高股份的研發水平來看,大博醫療2019年研發費用投入為1億元,同比增長54.88%,佔總營收的7.98%;威高股份研發費用為4.41億元,佔集團營收4.3%。
記者就集採後公司戰略等問題聯繫大博醫療董祕,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