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萌 餘俊毅
來源:證券日報
自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新技術正帶來難得的產業機遇。脱胎於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天然具有金融屬性,從而為金融機構的佈局帶來了先天優勢。
最近一年來,金融機構紛紛佈局區塊鏈。在這條新賽道上,以國有大銀行為代表的銀行業衝在最前,保險業緊隨其後,證券業稍顯落後。
對相關公告梳理後發現,區塊鏈技術已成為六大國有銀行佈局金融科技的“標配”,尤其是在貿易金融領域取得的成績最多。其中,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浙商銀行的鏈上交易規模均已突破千億元大關。在試水區塊鏈的保險企業中,中國平安等龍頭險企已實現部分產出。券商方面,則大多停留在探索研究階段。
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銀行對區塊鏈的需求最為迫切。
“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銀行緩解信息不對稱和信任不對稱的問題,解決銀行業務的痛點;有助於銀行內部體系改造,優化銀行管理體系及業務流程;此外,還可以在防範金融風險與創新之間實現較好的平衡。”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道出了銀行偏愛區塊鏈背後的真實原因。
近一年來,涵蓋供應鏈金融、國內信用證、福費廷等多個場景的貿易金融領域,已成為銀行爭相佈局落地的“心頭好”,幾家國有大行均有所涉足,尤以建設銀行的成果最為突出。
建設銀行在去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該行的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部署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再保理等業務,累計實現交易金額超過4000億元,吸引同業客户50餘家。
郵儲銀行也小有斬獲。今年半年報顯示,2020年1月份,郵儲銀行完成業內首筆跨鏈福費廷交易。截至報告期末,U鏈福費廷業務系統已接入10餘家業內合作伙伴,交易規模超250億元。
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以浙商銀行的表現最為亮眼。相關公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銀行依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收款鏈平台,已服務客户22646户,提供融資餘額1446.43億元,較年初增長51%。
上述三家銀行的三組數據,清晰地映射出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佈局區塊鏈所取得的不俗成績。在成績的背後,則是區塊鏈對當下貿易金融痛點的精準“施針”。
陀螺研究院院長、深圳市信息服務業區塊鏈協會副會長餘維仁表示,區塊鏈技術具備信息不可篡改、可追溯、分佈式賬本、多方信息共享等特點,與貿易金融業務具有天然的契合,因此成為傳統貿易金融轉型的有效解決方案。“區塊鏈對貿易金融轉型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數據不可篡改,可降低交易摩擦;二是建立標準化流程,可提升交易效率;三是打破主權桎梏,可匹配交易供需;四是保證隱私安全,可實現柔性監管。”
交通銀行的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台是銀行佈局區塊鏈的另一亮點。去年年報顯示,交通銀行的“鏈交融”作為業內上線的首個區塊鏈資產證券化平台,目前已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業務8項,累計發行金額近千億元人民幣;發行資產支持票據業務4項,累計發行金額31億元人民幣。
此外,政務、民生等領域也是銀行佈局區塊鏈的重要戰場。其中,工商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工銀慈善鏈”,為全國近200家慈善機構提供服務;自主研發“徵拆遷資金管理區塊鏈平台”,有效解決徵拆遷工作複雜度高、資金利用率低、資金流向監管難等問題。農業銀行落地國內首個養老金聯盟鏈,與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養老金區塊鏈應用系統,業務處理時間由12天縮短為3天。建設銀行則運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創新推出“民工惠”平台,累計服務客户400餘萬名。
銀行對區塊鏈持續加大投入或成為常態。劉斌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未來銀行要在數字金融、數字經濟時代發揮作用,就必須加快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和投入;另一方面,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髮展,區塊鏈只有與上述眾多技術融合應用才能發揮作用,這也需要銀行加快探索區塊鏈技術。”
保險和券商投入有限 僅少數頭部企業試水
不同金融機構,基礎信息化建設的水平也大不相同。與銀行業相比,保險業和證券業等金融機構對區塊鏈前沿技術的關注度明顯不夠。
艾瑞諮詢發佈的研報指出,近兩年來,金融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投入主要以銀行為主,銀行可以找到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跨境/跨行支付等區塊鏈落地場景。與銀行相比,保險業與證券業的落地場景相對較少,且自身基礎信息化建設也需要加強,難有太多餘力投入區塊鏈,因此只有少數頭部企業願意投入資金進行區塊鏈應用的探索。
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表示,傳統商業銀行轉型金融科技銀行是大勢所趨,目前幾大國有銀行和大型股份制銀行都是科技銀行的率先探索者。區塊鏈的屬性與銀行業具有天然耦合性,由於區塊鏈技術具有公開透明、難以篡改、可靠加密、防攻擊等優點,非常符合銀行業的業務需求,因此吸引了眾多銀行的積極佈局。以招商銀行為例,每年都有大量資金投入區塊鏈領域。保險機構和券商也在努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但多限於行業巨頭,已有部分應用落地。
中國平安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中國平安的區塊鏈綜合服務平台已完成投產,應用在供應鏈金融、破產清算投票、雲簽約存證、溯源等業務領域,2019年實現業務交易量超過35萬筆。其旗下的金融壹賬通憑藉國際領先的區塊鏈技術,產品已覆蓋中國所有大型銀行、99%的城商行及52%的保險公司,並於12月13日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中國平安在2020年中報中也表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供應鏈金融、破產清算投票、雲簽約存證、溯源等區塊鏈業務完成交易量超過49萬筆;與地方税務局合作共建產業税務聯盟鏈,降低了企業辦税成本和貿易融資風險。
對多家券商的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中報梳理後發現,多家券商均有提及,要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場景。
國家工程實驗室金融大數據應用與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資深企業級業務構架構師付曉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所有金融機構中,銀行是最早試水探索區塊鏈技術的。除了在金融機構中銀行體量較大、對金融科技方面投入較多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銀行在區塊鏈方面可應用的場景眾多,相對也更容易落地。保險業和證券業在區塊鏈技術方面的探索比較保守,可應用場景也較少,因此投入的積極性相對較低。但隨着區塊鏈金融基礎設施的逐漸成熟與產業標準的逐步建立,保險業與證券業的區塊鏈落地場景也將更加明確,隨着資金投入的逐年增長,落地成果也將越來越多。
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9月70城房價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略有回落。環比看,55城新房價格上漲,徐州漲幅1.4%領跑,北上廣深分別漲0.3%、漲0.5%、漲0.6%、漲0.4%;50城二手房價格上漲,徐州漲幅仍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