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借東風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從2009年9月阿里雲成立,到今天,中國雲計算產業走過10多個年頭。
如果把這前十年成為中國雲計算1.0時代,那麼在這個“1.0”版本,雲計算的核心事業,是自主研發雲計算平台,建造“雲”超級計算機,讓IT基礎設施突破物理限制,成為社會化的公共基礎設施。
但是,在這10年裏,“雲”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仍有些遙遠,是一個技術世界的概念;許多人雖然在使用“雲”,但他們對“雲”並沒有直觀感受。
在2019年初的世界智能大會上,IDC發佈了一個“神預測”,稱到2023年,幾乎每個企業都將成為日益數字化的全球經濟中的“數字原生”。進入2020年,數字原生的概念已經從涓涓小溪增長為浩浩洪流。
數字原生與機械原生(物理原生)相對,指的是數字將取代機械或物理,成為世界的構成與運行的中心。説白了,“數字原生”就指是萬事萬物“數字化”的趨勢與結果。
2020年,歷史註定在這一年轉折。
如果沒有疫情,數字化究竟是會更快還是更慢,我們已無法得知。但事實是,中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在2020年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加速度。政務、商務、民用、消費、娛樂、教育、醫療……由於隔離,一切都要遠程化、線上化、數字化。
正如前面提到,過去十年,中國雲計算從無到有的十年,雲計算對於很多企業和機構而言,是奢侈品,因為操作雲計算的手段不足。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認為,過去十年的“雲1.0時代”就像個人計算機的DOS系統,需要一套複雜的代碼指令來操作計算機運行。這就使得雲計算天然具有較高的門檻。
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宣佈升級為2.0,核心理念是由“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組成的“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具體產品則包括雲電腦“無影”和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到了2.0時代,雲計算將走出象牙塔,讓更多人可以更容易更便捷地獲得享受到雲計算的資源。那麼未來十年,雲計算一定會向普羅大眾普及,萬物上雲、人人上雲,將成為必然的趨勢。
遙記得1985年,微軟公司推出第一代可視化的計算機操作系統(Windows1.0),一改此前Dos系統複雜晦澀的操作模式。後人總結電子計算機發展的歷史,往往把win1.0的推出,視為引爆個人計算機時代的“奇點。”
隨後,可視化操作極大地促進了個人計算機PC的普及推廣,繼而促成了千禧年之交的互聯網繁榮。一個大時代就此拉開。
今天,雲計算大時代的奇點,同樣正在爆發中。
雲計算的本質,則是將計算資源變成一種社會化的公共資源。
傳統集中式架構計算存在兩方面先天不足。其一,傳統集中式架構中單一計算機的算力有限;其二,同一時間有大量閒置算力。因此,雲計算正是彌補這兩點不足,通過技術手段讓IT基礎設施突破物理限制,改變傳統IT越來越複雜、越來越昂貴的集中式架構。
如果把計算資源比作水,那麼集中式架構就是每家每户自己挖井打水,而云架構則是自來水系統,打破了物理限制和時空限制,需要用水的時候打開水龍頭,用了多少,通過水錶記錄。
有了雲計算的架構,並不意味着解決了全部問題。如何操作這台“雲上”的計算機,成為限制普羅大眾使用雲計算的瓶頸。
有人將目前的雲計算系統比作DOS,需要通過一條條指令來操作;而云計算機反饋給使用者的,是冷冰冰的數字和語句。由於看不見摸不着,所以人們對雲計算的直觀感受是不存在的。雲計算,需要像Windows這樣的系統,使自己“變得”更好用。
更進一步講,雲計算是一種新型計算方式,一旦有了像Windows至於PC機的這種系統,那麼便可以基於系統之上開發軟件,這樣便形成了基於雲計算的計算機產業生態。
雲計算機的Windows系統在哪裏?“數字原生操作系統”,就是雲計算的Windows系統,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則是這個系統中的兩大重要構成。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説:“很多人把釘釘理解為一個溝通工具,但釘釘是遠遠超越溝通本身的。”
在阿里所在的浙江省,100多萬政府工作人員在釘釘上辦公,並基於釘釘的平台開發了1000多個應用,各類事務處理都在釘釘上完成。浙江省的例子雖然只侷限在政務,但卻看到了基於釘釘系統開發軟件應用的前景。
張建鋒表示,就像傳統信息時代PC和Windows的組合一樣,企業既需要雲這樣的新型計算架構,也需要釘釘這樣的新型操作系統,這是一個整體,前者提供水電煤一樣的算力基礎設施,後者如同新時代的Windows,讓企業可以快速開發管理組織和業務的所有應用。
目前,釘釘用户數已突破3億,企業組織數突破1500萬家。立白、東方希望、太平洋保險、廣東農信等企業基於“雲釘一體”的基礎設施,開發了數十萬種企業應用。在基礎設施之上,更是長出了一個繁榮的開發者生態,目前有超過20萬企業應用開發者在釘釘開發平台上幫助企業定製屬於自己的應用。
雲生態的構建,可以提升用户黏性,帶來更豐富的企業用户資源,降低成本,並提升產品的豐富性和服務能力,是一個雲與操作系統的綜合作用,改變了雲計算常常被分割為IaaS、Paa等SaaS不同層級的現狀。
阿里雲的2.0戰略,在微軟與谷歌模式上更進一步,不僅是“雲+辦公軟件”,而是率先提出了“雲+數字原生操作系統”的新模式,將雲計算帶到下一個發展階段。
雲的發展也將深刻變革終端。張建鋒認為,“雲端一體”將“推雲入端”,讓萬物能夠擁有云的能力。
此次雲棲大會上,張建鋒展示了阿里的第一台雲電腦——“無影”。
雖然名字叫“電腦”,但實際上這款產品只有名片大小,看不見“主機”,也看不見電腦CPU和硬盤的影子,因為這些硬件設備都集中在雲端的數據中心裏。
張建鋒在發佈現場展示,在一張名片夾大小的C-Key上,通過指紋開機登錄後即可接入雲電腦服務。只需連接一塊屏幕,就可以進入專屬雲電腦桌面,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進行設計建模、動畫渲染等操作。這就是“無影”所帶來的未來工作方式。
算力從線下遷移到雲端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不僅在數據中心上發生,在終端上也會發生。這涉及到當下PC電腦使用的三大痛點:
1. 算力分佈不均以及浪費
現在,無論是公司、組織機構、家庭、甚至個人,PC電腦的利用率是非常低的。不開機的時候,算力是閒置的;然而一旦突然需要進行一個密集型計算,就應付不過來。這是算力分佈不平均以及浪費。
2. 定期升級迭代
傳統PC電腦需要不停地升級。軟件幾個月就要升級一次,系統一兩年要升級,硬件需要定期升級。軟件還好,系統一旦升級往往有的時候硬件就帶不動;那麼這個時候只能買新的電腦。這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堆積如山的電子垃圾無法處理。
3. 使用場合受限
目前,電腦的使用總需要一個具體終端,一台電腦。一些經常外出的人士不得不隨身攜帶。重量是一方面;此外文件的傳輸,雖然有郵件和雲盤,但偶爾還是會出紕漏。一句“哎呀這個東西在我另一台電腦上”説出口,別人只好相顧莞爾。
所以,這三大痛點,亟待新的技術與思想去提供解決方案。而“雲電腦”便可以一舉克服這三大痛點!
首先,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台超級主機,想用就用,可以隨時擴充,不用就暫時歸還到雲裏。據測算,如果雲電腦被廣泛使用,可以減少50%以上的算力浪費。
據“無影”項目負責人、阿里巴巴研究員劉國華介紹,“無影”支持無限擴容,單應用資源可彈性擴展至104核CPU、1.5T內存,輕鬆應對高性能計算需求。不僅具備傳統電腦的所有能力,還能夠做傳統電腦不能做、做不好的工作。
其次,雲電腦解決了PC機需要不停升級的問題,只要將“雲端”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升級。無影支持按需配置性能,同等性能下價格是傳統PC的一半,同時支持無限升級,不需要3-5年就要淘汰更換一次。
第三,雲電腦的概念克服了使用場合的限制,因為所有數據都保留在雲端,所以任何終端只要與雲端進行溝通,便可以獲得所需要的資料。事實上,數據存儲在雲端,還可以提高抗風險能力。存在雲端,不怕電腦丟失,不怕病毒,與阿里雲數據中心享有同級別的安全防護能力。
無影是雲計算能力終端化的實體形態。未來隨着“雲端一體”理念的普及,全民“上雲”的時代即將到來。
早在1946年,匈牙利裔美國數學家馮·諾依曼發明出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當時的計算機體積龐大,操作困難,還經常被機房裏面的爬蟲堵塞了繼電器開關導致死機。
後來隨着技術發展,計算機越來越小,但當時的主流操作系統——DOS——需要各種複雜的指令體系,導致普羅大眾根本無法使用。
1985年,微軟公司推出第一代Windows操作系統,這款高度可視化、用户友好操作簡便的系統,旋即淘汰掉了DOS中那些複雜的、古怪的、難懂的指令。
從此,計算機再也不是高深莫測的玩意兒,逐漸演變成人們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帶來了一波PC機全民大普及的潮流。而PC的大普及進而促發了後日的互聯網繁榮。
Windows 1.0 操作系統界面
任何一項技術,在它走出象牙塔、走進千家萬户的使用的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個爆發的時刻,也叫“奇點”。奇點之前,一門技術最多隻能少數人在小圈子裏面使用,是奢侈品——而奇點過後,這門技術開始在普羅大眾大範圍擴散。引爆這一奇點的,往往是一個產品或理念上的創新。
凱文凱利在他的著作《必然》中對“奇點”有這樣一段精彩的描述:
……它就像一列正在遠處加速的火車。起初,人們只能看到它的頭燈,像兩顆遙遠的星;一點點,人們聽到它的引擎轟鳴;聲音越來越大,燈光越來越亮,站台上的人們已經看得清他的輪廓,它越來越快,離站台越來越近……當它駛過站台的時候,速度已經相當快,“嗖”的一下子就過去了,人們還在端詳,卻發現根本看不清細節,當所有人都回過神的時候,站台上只剩下它遠去的背後飛揚的塵土……
今天,2020年,儘管普羅大眾對雲計算的概念還處在一知半解之中,然而云計算這項技術的爆發“奇點”已經臨近。
隨着“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的深度融合,釘釘作為雲計算時代的操作系統,“無影”作為雲平台的個體化終端,將極度降低操作雲計算的門檻與難度;可以預見,隨之而來的,會是一波雲計算的全民化大普及。
多少年後,當我們回看2020年的時候,會不會像今天的人們回看1985年微軟公司推出Windows 1.0系統的時候。正如當時很少有人能夠洞悉一個PC大普及的時代即將降臨;今天,人們同樣是不知不覺,一個全民雲計算的大時代,正在不遠的前方向我們呼嘯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