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淨利潤下滑43%,2020年連「自主一哥」都喊難
格隆匯 08-18 17:49

作者:吳曉宇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車市寒流外加疫情肆虐,中國“自主一哥”吉利汽車也未能獨善其身。

8月17日,吉利汽車在港交所披露業績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368.19億元,同比下降22.6%;淨利潤為23億元,同比下降43%。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將全年銷售目標從141萬輛下調至132萬輛,下調了6%。

受該消息影響,吉利汽車股價走軟,8月17日收盤,吉利汽車股價大跌6.35%,報15.64港元,總市值為1535億港元。

“2020年成為本集團有史以來最困難的一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財報中寫道。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安聰慧則坦言,“進入2020年,在全球經濟動盪加劇,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及疫情全球蔓延的多重壓力下,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

“最艱難的一年”賽程已過半,自主品牌戰況愈發慘烈。乘聯會數據顯示,87%的車企出現銷量下滑,更有10家車企銷量為0,但吉利汽車在銷量上仍坐穩了“自主一哥”的王座。如今,下半年競爭開啟,吉利汽車將如何開跑?

“史上最困難一年”

車市被蒙上陰影的2020年上半年,吉利汽車也受到牽連。

具體到銷量,今年上半年,吉利實現銷量53.04萬輛,同比下滑19%。相比今年141萬輛的目標,吉利汽車上半年僅完成38%,相較調整後目標的132萬輛,完成40.18%。銷售汽車為吉利帶來了337.2億元收入,佔其總收入的91.58%,但銷售汽車的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5%。

其中,運動多功能車SUV及跨界車型總銷量為32.42萬輛,同比減少15%,占上半年總銷量的61%;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車型(包括領克)銷量為2.92萬輛,同比下滑約49%。海外出口方面,吉利上半年累計出口量近2萬輛,同比下跌49%。

對於業績下滑原因,吉利汽車在財報中解釋稱,主要由於“汽車銷量較低以及2020年初中國大部分地區封城導致生產中斷。此外,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毛利率略受影響,但仍相對穩定”。

汽車銷量減少的同時,毛利率也有所降低。吉利汽車表示,自2019年開始,吉利開始向其經銷商提供折扣優惠,其平均出廠銷售價格相比2019年同期下降約6%。同時,財報顯示,吉利汽車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為63.01億元,毛利率約為17.11%,相比2019年同期的17.8%有所下降。

事實上,自2019年以後,吉利汽車便告別了過去4年淨利潤連續高漲的野蠻生長時期,開始“降速慢跑”。

財報顯示,2015年至2017年,吉利汽車淨利潤分別為22. 61億元、51.12億元和106.3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8%、126%和108%,即使在車市下行的2018年,吉利仍拿出了淨利潤同比增長18%至125.5億元的亮眼成績。而到2019年,吉利汽車的淨利潤開始下滑,其實現淨利潤81.89億元,同比下跌35%。

但吉利汽車在今年並不算失意。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車批售銷量766.7萬輛,同比下滑22.9%;乘用車零售銷量為770.9萬輛,同比下降22.5%。相比之下,吉利汽車已經跑贏大勢。

具體而言,今年一季度,吉利汽車銷量同比下降44%。不過從今年4月開始,吉利汽車銷量呈V形走勢,反彈明顯。今年二季度,吉利汽車同比增速轉正,4~6月同比增速分別為2%、20%、21%。其市佔率也從年初的6.5%穩定上升至6.7%,在今年上半年保持了中國品牌銷量第一名。此外,領克汽車銷量累計突破30萬輛,成為銷量突破30萬的中國高端汽車品牌之一。

多元化的收入結構也為吉利帶來新的利潤。其中,銷售汽車零部件、知識產權許可分別為吉利帶來26.75億元、4.24億元的收入;政府補助為吉利帶來了6.15億元收入。值得注意的是,吉致汽車金融公司成為吉利汽車新的利潤點,為吉利汽車帶來4.23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81.85%。

此外,儘管上半年的收入及經營利潤減少,但吉利汽車表示,目前財務狀況仍保持穩健。多家證券機構也紛紛表示看好吉利汽車。瑞穗將吉利目標價由29.24元調整至21.6元,投資評級維持“買入”;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確認吉利集團的信用評級為“Baa3”發行人評級,並將吉利汽車的評級展望由“審閲評級”上調為“穩定”。

下半年如何開跑?

事實上,“兜裏有糧”的吉利並不需要慌張。

截至今年6月底,吉利汽車總現金水平為202.1億元,同比增長5%,資金儲備充裕,手頭現金淨額為126億元。“足以提供穩妥的緩衝以保障吉利集團免受中國車市需求進一步疲軟的影響”,吉利汽車在財報中表示。

自2010年成功迎娶沃爾沃後,吉利便開啟買買買,一路收購寶騰、路易斯,入股戴姆勒、收購美國太力飛行汽車等,向全球化帝國拾級而上。

目前全球化戰略也已收到成效。在海外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吉利累計出口量達19573輛。其中,吉利汽車白俄工廠上半年銷量在當地乘用車市場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二,銷量達到4350輛,市場佔率達到17.52%。

寶騰上半年市佔率為21.2%,較去年同期增長6.5%。上半年,吉利繽越、繽瑞在沙特上市;博越PRO在菲律賓發佈並同步交付;繽越在卡塔爾上市。

“今後數年內,出口不但會成為本集團發展的主要動力,更有助進一步提高本集團之經濟規模效益。2020年下半年,吉利集團將繼續擴大其出口銷售至東南亞及西歐的新市場。”李書福在半年報中稱。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不斷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的步伐。

今年6月17日,吉利汽車宣佈,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13天后,吉利汽車的上市輔導正式啟動,或成為科創板整車上市第一股。而對於科創板而言,擁有自主科技研發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今年6月8日,吉利汽車首提“科技4.0”,向架構造車轉型。其中,CMA架構更被吉利視為“架構造車”時代的“核心武器”。

截至目前,CMA架構“孕育”了包括沃爾沃、領克、極星和吉利4個品牌旗下的近20款產品。此外,今年下半年,純電專屬架構PMA架構將會正式推出,基於該架構的車型將在領克首發。

智能汽車浪潮將至,自動駕駛也成為吉利押注的方向。今年,沃爾沃、極星、領克與Waymo達成全球獨家戰略合作關係。在智能網聯方面,吉利旗下GKUI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已搭載了22款車型,累計銷量超200萬輛。

對於新能源品牌,吉利汽車也選擇多管齊下。針對中高端市場,吉利已擁有極星polestar和幾何汽車兩個品牌。其中,極星由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擁有,幾何汽車則是吉利汽車推出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今年7月,吉利再落一子,瞄準中低端電動車市場,推出新品牌楓葉汽車。

不過,新能源市場的挑戰壓力並不小。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銷量同比大跌49%至2.92萬輛。相比之下,特斯拉在華銷量達4.6萬輛,穩居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一。造車新勢力頭部玩家蔚來汽車的同期銷量為14169輛,同比大增87.90%,新舊勢力的交鋒勢頭兇猛。

面對競爭對手的圍攻,吉利汽車下半年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方面仍需蓄力。“本集團將繼續通過引入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產品,持續提高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的總銷量佔比。”李書福在財報中表示。

吉利汽車 來源:官網

吉利透露,其今年計劃推出6款全新車型,除了2月下旬上市的吉利ICON、5月初上市的領克05和6月上市的7座SUV豪越,吉利預計下半年將推出幾何純電動SUV、領克06和吉利Preface。

“下半年,吉利要深化變革,苦練內功,以用户為中心,化‘危’為‘機’,持續提升市佔率,加快推動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深度推進全球化協同共贏,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安聰慧表示。

下半年即將步入千萬輛時代,不斷向科技轉型發力的吉利汽車,能重回“淨利潤正增長”的黃金時代嗎?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