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阿里雲放大招,3年再投2000億,加速數字“新基建”
格隆匯 04-21 08:18

作者 | 夏以勛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新基建作為近來輿論熱點,市場關注度頗高,頻頻引爆相關概念股行情。

今日(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並提及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內容。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衞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縱觀之下,雲計算顯得尤為亮眼,上述所有新型技術和業務形態的數字化建設皆指向"載體"--雲計算。當下而言,該行業迎來井噴的趨勢已漸漸確定化。

風口一觸即發,行業頭部公司也已經率先而動。4月20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用於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麪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1

敢於大手筆投入的背後

作為雲計算行業的領頭羊,阿里雲從誕生至今一直延續了阿里集團對該領域大手筆投入的風格。早在2011年,阿里雲公司就曾聯手雲鋒基金啟動總計10億元的雲基金,扶持阿里雲及其開發者。而到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更是注資60億人民幣給阿里雲,如今5年後,2000億投資計劃出爐,再次把阿里雲推向了輿論的前台。

如此砸重金"豪賭"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因素在驅動?

不妨從如下幾點來考量:

a·雲計算的"燒錢"基因和競爭態勢

雲計算是一個極其燒錢的行業,尤其是涉及到技術層面,更離不開資金的持續支持。因此大手筆的投入是參與行業競爭的必要基礎,這一點也體現在全球在這一領域的玩家也多是資金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巨頭。

除此之外,行業本身競爭態勢的激烈,也在倒逼各大玩家不斷加碼其中。不進則退,要麼出眾,要麼出局。由此我們也看的,近期谷歌、美團等相繼關閉或收縮雲計算業務。儘管不能説"開弓沒有回頭箭",但是從長遠來看,作為國內雲計算行業頭部玩家,阿里雲要想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仍然還需要不斷長期且持續大手筆投入。

b·阿里佈局雲計算的"甜頭"與長遠意義

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敢於大手筆投入的背後,與阿里在佈局雲計算所得到的"甜頭"密切相關。

根據此前市場研究機構IDC公佈的2014-2019年全球雲計算市場增速報告,阿里雲從2014年的第5名躍升到第3名,已經佔據了行業頭部位置。市場份額快速攀升的同時,也給阿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阿里巴巴最新的財報顯示,2019年阿里巴巴雲計算業務營收達到了52億美元,同比增長64%,增長態勢可謂迅猛。

除卻現金牛價值,阿里雲對於阿里集團的發展意義可謂重大。眾所周知,當前阿里巴巴的業務涵蓋眾多領域,涉及到龐大的數據及計算處理等,阿里雲作為基礎設施切入其中,不僅能夠有效協同阿里的各大板塊業務,同時還將挖掘出巨大的商業價值,幫助阿里擁抱未來的成長機會,賦予其在人工智能時代、IoT時代、DT時代更大的想象空間。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阿里巴巴將是中國乃至全球商業基礎設施的重要提供者,而阿里雲則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基礎設施所在,由此也理應值得大手筆投入。

c·面向未來+技術立身的企業格局

最後,從企業文化層面來説,作為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阿里有理由面向未來佈局,這也是其自身敢於開拓的企業基因所決定的,公司對技術的重視也一直是有目共睹。由此,大手筆投入也是阿里這家有志於活102年的企業的格局所在。

實際上,早在2010年的時候,BAT三家也曾針對"雲計算"展開過激辯,彼時,馬化騰毫不客氣的説那是幾百年、幾千年後的事兒,李彥宏亦冷嘲道,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只有馬雲堅定地説,我們一定要做雲計算。而市場還有傳聞,指在阿里雲發展遭遇瓶頸時,馬雲更是站了出來直言:"我每年給阿里雲投10個億,投個十年,做不出來再説。"由此,也不難看出阿里對發展雲計算技術的重視與堅守,這樣的企業格局之下,為阿里後來在雲計算領域的成就埋下了註腳。

2

雲計算的春天與星辰大海

博觀而約取,從行業層面來看,雲計算的春天已經到來,前景確定性漸顯,雲計算市場在疫情催化劑下,星辰大海也已經全面開啟。

疫情之下,宅經濟異軍突起,其背後的在線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遊戲均離不開雲計算基礎設施的支持,新型技術和業務形態的數字化建設"載體",助推雲服務迎來井噴期。除此之外,伴隨經濟結構轉型,傳統企業上雲也已經是大勢所趨,雲計算的前景不可限量。IDC發佈202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十大預測:到2021年,中國90%以上的企業將依賴於本地/專屬私有云、多個公有云和遺留平台的組合,到2025年,50%的中國企業IT基礎設施支出將分配給公有云,25%的企業IT應用將運行在公有云服務上。

另外從國內市場規模來看,Frost&Sullivan的數據顯示,按收入計算,中國在2018年就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雲市場,僅次於美國。自2015年到2019年,中國雲服務的市場規模以37.7%的CAGR(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2019年到2024年的CAGR還將以28.3%的速度增長,超過美國相應期間21.3%和20.3%的CAGR。

拆解至細分領域,仍以中國公有云服務行業增長最為顯著,受益互聯網企業的快速增長和擴張,當前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據Frost&Sullivan的數據,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已從2015年的119億元人民幣增至2019年的814億元人民幣,CAGR為61.7%,預計2024年將達到3681億元人民幣,從2019年到2024年將達到35.2%。

而正因公有云市場"遙遙領先"私有云、混合雲,規模增量最為可觀,眾多巨頭紛紛入局搶佔市場。羣雄逐鹿之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馬太效應"持續凸顯,未來市場份額或將繼續向頭部集中,中小型服務商在這個賽道的生存空間日益狹隘。由此也意味着,在公有云市場佔據市場地位的企業,將會優先獲益。趨勢之下,阿里作為行業龍頭,具備的市場優勢,已無需多語。

3

雲計算巨頭的實力與野望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説:"我們對未來有信心,對數字經濟有信心。雲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之一,我們已經堅持投了11年,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

作為雲計算的領航者,阿里雲自2009年就開始堅定不移在雲計算領域一路狂奔,如今也成為了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雲計算廠商,有實力與海外雲計算巨頭比肩。

阿里雲取得的成績斐然。在應用層面,藉助阿里生態體系,阿里雲相繼切入新零售、雲視頻、雲遊戲等領域,與此同時其也不斷擴大在政務、金融等領域的應用,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目前,在數字政府領域,阿里巴巴已與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等全國30個省市區達成合作,覆蓋了442個城市,包括1000多項服務類型,服務了9億用户。值得一提的是,此前4月2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阿里雲位列中央國家機關雲計算採購市場第一,份額超過50%。

而在在線辦公方面,今年在疫情期間大火的釘釘,其便是阿里雲的重要業務板塊。此前,中金在研報中曾指出,釘釘與阿里雲的協作,為阿里拓展了在線教育和遠程辦公等新應用場景,長期來看這有望成為阿里新的估值增長引擎。

作為技術靈敏型公司,阿里雲的技術也走在了世界的前頭。此前調研機構Gartner最新發布的2020年公有云容器報告顯示,阿里雲與AWS並列成為全球容器產品最完善的雲服務廠商,而阿里雲也是連續兩年成為唯一入選的中國企業。而在今年3月,阿里雲論文還成功入選全球計算機頂級會議,展現了世界領先的技術實力。

(來源:網絡)

據公開信息顯示,阿里雲在全球21個區域部署了上百個雲數據中心,並廣泛採用液冷、水冷、風能等節能技術降低能耗。目前,阿里雲飛天操作系統管理的服務器規模在百萬台,如今,3年再投2000億,這也將意味着阿里雲的數據中心和服務器規模再翻3倍,衝刺全球最大的雲基礎設施。憑藉阿里在中國乃至全球的商業生態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當下阿里雲在資本的助力下,也將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

4

結尾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歷史只會眷顧那些堅定勇往直前的創新者、奮進者。

回望過去,阿里巴巴以電子商務起家,最終成為了互聯網巨頭,如今其將觸角伸向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致力於把商業基礎生態做到極致,而在這其中永遠不變的便是對技術的堅守。

作為一家已經成為平台型高科技公司,當下的阿里已經牢牢把握住了商業生態的數據、計算能力、支付等核心資源,在強者恆強的發展趨勢中,借力對技術的執念,不斷鞏固自身優勢,向新時代邁進,而伴隨公司在以雲計算為核心的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佈局,其前景也將充滿想象。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