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以勛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2020開年因為新冠肺炎問題,所有企業上半年業績預期都有所下調,很多公司直接一波跌下來30%,算是好公司和差公司一起被市場打包打折出售了。
從歷史的經驗來看,疫情帶來的下降趨勢終究會服從於企業自身發展趨勢,畢竟疫情總會過去,而企業價值終究會迴歸。
2020年是小米成立的十週年,小米在3月31日公佈的2019年財報中營收首次超過了2000億,成為又一里程碑。
1
2019Q4業績分析:營收和毛利創下全年新高,IoT和生活服務佔比高達到了34.5%
小米財報信息量很足,比大部分港股公司好分析的多。
從利潤表的top line to bottom line來分析,先看營收和毛利結構,再看期間費用的走勢,分析小米為何出現這樣的數據走勢。
小米集團2019年Q4季度總收入564.7億元,同比增長27%;毛利78.4億元,同比增長38.6%;經調整淨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27%。
我們知道2018Q4對小米而言屬於調整比較大的一個季度,因為小米主動放慢了手機上新的速度,爭取時間做戰略經營方面的調整,使得2018Q4整體基數會低一些,所以直接拿來做同比基數也會有點問題。
其實可以把2017年-2019年的數據做複合計算,這樣算下來的增速會合理些。2017-2019營收三年CAGR為21.5%,經調整淨利率三年CAGR為28.9%,能看出小米中長線的增長趨勢保持得不錯。
細拆其他兩塊業務營收,IoT和生活服務銷售增速相對於之前有所放緩,但考慮基數效應,31%的同比增速其實已經挺高了,而且因為IoT增速保持在高位,2019年IoT和生活服務整體的營收佔比已經到了34.5%,可能兩年之內IoT和生活服務的體量就直接超過手機了,所以即使只看硬件,小米也並非單純的手機公司。
互聯網業務同比增長18.6%,其中游戲比較穩健,每季度基本都在6-8億營收之間徘徊,主要營收增加來自於廣告和其他增值服務的增加。增長潛力最大的是其他增值服務,同比增長98%,主要包括金融(Q3達到10億)、有品電商、海外互聯網業務,整體毛利率維持的不錯。
只看營收數據,小米Q4整體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
再往下做細拆,互聯網業務我們先帶過,整體毛利表現是相當不錯的,我們繼續挖一挖手機和IoT的一些有意思的數據。
小米Q4毛利同比增速低於營收整體增速。從細拆項裏面可以看出,其實手機這塊剔除掉2018Q4低基數的影響之後,2019Q4手機整體毛利率依舊是比2017Q4和2018Q4要高,而來自於IoT業務毛利率的下降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
從實際經營來看,Q4的促銷活動基本是全年最大的,10月-元旦期間節日集中,中間也有雙十一這些大型活動。
從歷史數據來看,無論是IoT或手機,Q4毛利率整體都會偏低一些,實際情況可能更多的來自於季度經營情況變化,而並非趨勢性的下降。比如我們看19Q4手機單價ASP比Q3低了些,出貨量比Q3輕微增長,從經營邏輯和歷史數據來看,Q4的ASP往往要比Q3要低。
同理IoT也有類似的規律,2017年Q4的數據也有同樣的規律,我們從電視電腦的單價ASP來觀察下這個現象,也是Q2/Q3的ASP在全年算是最高,當然整體趨勢需要有另外的計算方式。
因此目前來看,手機和IoT的毛利率變動主要由季節性原因造成的。
另外我們分析下面板和內存成本。面板價格從去年開始一路下跌,Q4跌幅放緩,真正反轉的時間週期也不清楚要多久,自然有利於下游的手機、電腦、電視產商,內存價格在Q3有所上漲,對成本有所壓力。
現在電視和麪板已經佔IoT板塊營收的41%,屏幕成本下降對於整個毛利都是有改善的。手機板塊也是如此,SoC+屏幕+內存佔了絕大部分成本,從今年的需求來看,這兩塊大成本項都很難説有多大漲價空間,成本端不會有太大壓力,所以,主要還是看小米產品本身的競爭力和品牌溢價能力。
2
手機業務:整體ASP有上升空間。國內市場份額或見底回升
分析完Q4的營收表現之後,我們分析一些行業數據和小米的更深層的數據,畢竟要討論公司的發展,放到整個行業大環境中做對比才有意義。
先從手機看起,從2018-2019,小米全球份額比較穩定,這兩個季度保持在9%左右,這個數據還是比較有指導意義的。因為往往Q4蘋果的關注度最高,也就是説Q4是安卓系市佔率最差的階段,而這期小米在Q4也有8.9%的市佔比,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是應該是要高看一眼的。
再看印度市場,小米一直穩坐第一,保持在30%左右的份額,2019年,三星在印度市場份額不斷下降,現在OV系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也在上升,雖然目前對小米沒有威脅,但仍需警惕,印度市場將會是國產手機廠商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市場。
從以上結果來看,小米的雙品牌策略還是挺成功的。公司在 2019 年初將Redmi(紅米)與小米分成兩個品牌獨立運行,Redmi 繼承原小米的性價比品牌特性,而小米則更為強調品牌價值,通過不斷的創新,定位更高端的客户。
因為本身小米沒太大庫存壓力。2019年12 月 10 日,Redmi 發佈起售價僅需1999 元的 K30 5G版,2020年1月7日上午,Redmi首款5G手機K30 5G正式開售,當天斬獲多平台單品銷量冠軍,單品表現相當不錯。
這兩個月上線的小米10系列起步價3999(小米9起步價為2999,遠低於當時的p系列、mate系列),開始對高端機型造成衝擊。從這兩個月的線上數據來看,小米10系列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紅米3.24日發佈Redmi K30 pro 起步價2999,預計今年小米手機業務整體ASP還會有上升空間。
另外,小米Q4 國內銷量佔比約 30%,基本觸底,之後在幾款性價比高的5G手機帶領下,國內市場份額會慢慢恢復。
3
效率分析:人均創收超越華為,技術立業助力效率提升
小米的整體戰略決定了小米一定會看重經營效率,核心在於“低運營成本+高週轉”的優勢,我們對小米的分析除了經營方面的數據外,也會聚焦在這一塊內容。
第一塊是小米人均創收數據,整體表現還是比較優秀的。人均創收竟然超過了華為,並且接近蘋果,這一點相信會讓大多數吃驚。
第二是週轉率,整體來看小米的整體效率已經從2018Q4的低谷期慢慢走出來了,應收賬的週轉率也回到了2018的水平,整體的運營效率也提高不少。
另外,我們從投入來看,小米6年來研發投入增速CAGR為46%,近4年的CAGR提升至53%,反映近年來小米堅持走技術立業的戰略和決心,2020年初再次加碼,小米宣佈未來5年小米預期會繼續在“5G+AloT”領域投入超過500億,積極提前佈局,捕捉下一代超級互聯網的風口。而小米在效率上面的提升,我們認為和小米產品或業務的技術含量提升不無關係。我們期待擁有高科技和核心技術的小米,能夠持續在運營效率上取得進一步的突破,也更容易在競爭中實現“彎道超車”。
4
市場在擔心什麼:海外業務或短期遭受壓力,消費需求會被延後釋放
國內手機市場需求方面市場現在已經不擔心了,國內供應鏈復工率小米的數據,目前3月19日小米線下超過1800家門店全部恢復營業,供應鏈復工率超過80%。其他手機產商的數據也顯示國內的需求和供應鏈都在雙升。
其實,現在大家對小米的擔心主要集中在疫情會影響海外業務增長的邏輯,畢竟海外收入佔比也有一半。但仔細來分析,這個事情影響的確會影響1-2個季度需求,但消費電子產品本身的生命週期也就是2-3年,即使延遲購買,使用體驗變差之後也會繼續換新機,整體來説更多的是需求被積壓,而不是被消除,等下個季度需求會慢慢再釋放出來,到時候市場的趨勢還是有機會慢慢恢復到疫情之前。
就2020年業績預期的問題,我們是這樣分析的:2018Q4、2019Q1小米手機下滑太多是有客觀因素的,當時沒有強力推各品牌旗艦機,這個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到了2019Q2業績時,手機業務毛利率從Q1的3.3%增長到8.1%,當時我們判斷小米的手機毛利率不太可能一直維持在5%以下,推算小米今年盈利預期可能比Q1剛出財報時市場給的預期要高出10-20億。現在從小米在2019下半年的盈利來看,的確證明了之前猜想方向的正確性。
之後到了Q3市場才開始慢慢確認出現轉折點,而在Redmi k30發佈之後開啟大漲模式,市場找到比較好的催化劑,但現在市場被疫情的擔憂所困擾,市場整體情緒並不是特別好。
考慮國外的銷量影響,我們下調海外的數據,同時考慮現在面板和存儲芯片價格並沒有太大的逆轉,實際成本也不上升太大,另外小米的的新型號上市對ASP的提升還是會起到積極作用。剔除投資項波動和其他收入項,預計上半年小米業績回有壓力,Q1營收因為國內外時間不同步,單季度營收可能會出現增速放緩甚至可能接近零增長,但這個情況估計亦會優於同業競爭對手。
整體來説,現在的需求總量下降是暫時的,而行業內部出現的結構性調整才是公司長線價值增長的的真正動力。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給出的2月份數據顯示小米全球銷量再次得到提升,位居全球第三,而華為則跌至全球第四。另外據業內人士指出,疫情的出現令到上游很多芯片訂單被砍掉,小米在2020年Q1逆流而上,以新款5G手機和旗艦機衝擊高端市場,至少令小米在電子核心零部件的供應鏈上取得了較此前更好的位置,有利於手機業務的競爭力提升,這才是小米在2020年出現的成長的重要驅動力。
5
小米如何佔據消費者心智?
其實市場對小米集團關心永遠是小米的運營模式能否成功、品牌溢價能力有多高、ASP能否持續上升、能否繼續霸佔市場份額?本質上,考量的是會否有護城河,能否做到持續搶佔消費者心智?而不是每個季度利潤又多了幾個億少了多少億,我們認為這些問題才是評判小米投資價值的關鍵所在。
思考一個問題,從小米做電視、音響、手環開始,再到後面的掃地機器人、筆記本、電飯煲、洗衣機、空調等,基本都成了市場爆款產品。小米在任何領域都面臨頂級的競爭對手,小米集團自然也不能太過放鬆,但以小米電視為例,小米在極短的時間內直接把傳統電視品牌甩開幾條街達到出貨量第一,這種到底算不算品牌效應呢?
如果説騰訊承包了你的社交、娛樂需求,阿里承包了你的網上購物需求,而美團的野心則是承包你的一切本地生活服務,吃、穿、用、住、行等等,那小米負責的哪一塊呢?——“手機+AIoT”——涵蓋了我們所有家用及商用的電子消費和科技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被小米的產品和服務所包圍着,消費者的心智就越有機會被它長久佔據,畢竟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轉換成本太高了,這一點也是小米隱藏起來的“護城河”。
5G之後,超級互聯網和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小米產品在各類流量入口的快速霸佔、繁殖和跨界的成功之時,才是讓人激動不已的時候,而跨越2000億規模後的小米,相信很快就會實現“小米科技就在你身邊”的夢想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