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稱,「大市走勢如何?」這句說話應該是筆者近來除「疫情幾時完」外被人問得最多的問題。由於筆者並非醫護人士,對這隻新型冠狀病毒的認識連一知半解也說不上,所以「幾時完」實在說不準,亦不想故亂猜測;但對金融市場之衝擊則肯定未完。所以大市表現仍會相當反覆,並會繼續受中港疫情左右。
個別板塊亦難免受到影響,就以iPhone為例,由於生產和供應鏈問題,便有消息指可能導致要推遲到3至4月份才會發售新系列,此舉將打亂不少電訊公司及零件生產商之部署。而更大問題則在於全球經濟方面,由於中國GDP去年佔世界比重預期已超過16%,所以「失速」對全球經濟影響可大可少。當然,幾可肯定待疫情過後內地必然會出猛招刺激經濟,只是到時可能又會出現另一個較「四萬億救市」更大之泡沫矣!
市況雖然反覆,但有個別股份走勢之強猶如進入無人之境,阿里健康(00241.HK)便是其中之一。嚴格上筆者過去未有特別品評該公司,應該說過去值得評論的地方並不多,就是打著阿里品牌去發展。不過今次疫情,似乎將其潛在之利好憧憬得到釋放。
在2014年,阿里與雲鋒基金借殼中信21世紀,其後改名為阿里健康。阿里健康定位其實十分明確,就是作為阿里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旗艦平台,並主打Double H策略(Health and Happiness,亦即健康與快樂)。經過多年發展及進行併購下,現時阿里健康業務涵蓋醫藥電商及新零售、互聯網醫療、消費醫療及智慧醫療等,而最大優勢始終是有母企支持。事實上,阿里健康與阿里系其他業務帶來一定協同效應:產品運輸有菜鳥物流、產品選購平台有淘寶及天貓,收費支付則有支付寶。
最近期的例子就是「防疫精靈」。「防疫精靈」由釘釘(阿里推出之企業版即時通訊軟件)、阿里雲及阿里健康聯合開發,用於進行疫情消息推送與防控。當中包括由阿里健康提供之多項產品功能,包括線上問醫等。
在「眾志成城」下,阿里健康發展已漸入佳境,去年上半年收入41.17億元,同比增長近1.2倍,虧損亦大幅收窄至760萬元人民幣,相信全年虧轉盈機會相當高。
不過,股價升幅是否合理又是另一回事,畢竟阿里健康市值已高達1,600億元,估值並不算十分吸引;但始終受惠協同效應,如疫情持續以及業務繼續有可觀增長,股價或會續有追捧,只是高追風險不低,建議大家還是謹慎一點會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