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郵儲銀行A股發行引入“綠鞋”機制成為投資者熱議話題,據瞭解,這是A股近十年首單、歷史上第四次引入“綠鞋”機制的IPO發行。當前,市場上對“綠鞋”還存在一些誤解聲音,小編經過認真梳理,就幾個關鍵的問題再和大家做個交流。
Q1.“綠鞋”資金來自哪?股份來自哪?
“綠鞋”資金來源於IPO發行時超額配售的股份,以郵儲銀行為例,初始發行規模51.72億股,“綠鞋”為初始規模的15%,對應7.76億股,按5.50元/股發行價計算,“綠鞋”資金約為43億元。
那麼這多發行的15%的股票又來自於哪呢?事實上,用於“綠鞋”的超額配售股份來自於前期參與戰略配售的投資者,這也是郵儲銀行此次發行的幾大亮點之一,安排了近40%的戰略配售。這些戰略配售投資者儘管繳了款,但部分股份會等一個月“綠鞋”期結束後才能拿到。他們之所以願意掏了錢還暫時不拿這些股份,主要是因為看好並認可郵儲銀行的長期投資價值,並承諾鎖定不少於12個月,對郵儲銀行可以説是“真愛”了,延遲一個月拿到股票對他們並沒有實質影響。
Q2.在什麼情況下使用“綠鞋”資金?
在“綠鞋”期內,主承銷商只有在市場價格不高於發行價時才會使用“綠鞋”資金買入標的股份,起到穩定股價的作用,保護投資者利益。
郵儲銀行12月10日上市交易,通過分析上市以來四天的交易數據,我們看到郵儲銀行的交易均價為5.59元/股,最高價和最低價分別是5.65和5.53元/股,均未觸及啟動“綠鞋”機制的發行價5.50元/股,也就是説並不需要動用到“綠鞋”資金。
很多人注意到,由於郵儲銀行此次發行備受投資者關注,僅僅四天的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137.7億元,累計換手率已經超過80%,交投活躍,換手充分。有些人認為郵儲銀行股價表現這麼“穩”,又有這麼大額的成交量,是不是意味着“綠鞋”資金用得差不多了。那麼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由於股價始終保持在發行價以上,所以到目前為止,郵儲銀行43億元的“綠鞋”資金仍然“毫髮無損”。
Q3.“綠鞋”機制是在保護髮行人還是保護投資者?
“綠鞋”機制是在市場價格不高於發行價的情況下,主承銷商通過“真金白銀”在二級市場買入股份,穩定股價,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
Q4.主承銷商包銷的餘額和“綠鞋”資金有什麼關係?
兩者完全沒關係!主承銷商包銷餘額是上市公司在發行過程中網上和網下投資者未繳款的股份。此次郵儲銀行A股發行中,中金公司、中郵證券、瑞銀證券及中信證券等4家聯席主承銷商承諾,自郵儲銀行A股上市之日起,其包銷股份至少鎖定1個月、最長可達6個月,這一安排在A股市場是首創。作為最瞭解發行人的機構,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的承諾體現了對發行人長期價值的堅定信心,並給予市場明確預期,保護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Q5.“綠鞋”入市買入股票的收益歸誰?
海外發行中“綠鞋”機制下買入股份形成的收益確實存在收益歸承銷商的情況。但在境內資本市場,監管機構高度重視投資者保護,“綠鞋”機制下買入股票產生的收益全額納入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該基金是在防範和處置證券公司風險中用於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金。可以説A股市場“綠鞋”無論是從運行機制上,還是在收益安排上,始終都是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為目標的。
Q6.以往境內和境外“綠鞋”機制執行案例的表現如何?
A股IPO歷史上共有三家引入“綠鞋”機制的新股,分別為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與光大銀行,三家公司在穩市期間股價均表現良好,“綠鞋”全額行使,未動用“綠鞋”資金,平均股價漲幅超過10%。
在境外市場中,如香港市場,IPO時啟用“綠鞋”機制的現象更為普遍。明星企業阿里巴巴也全額行使了“綠鞋”哦。
從境內外市場總體來看,啟用“綠鞋”機制在穩定後市、擴大發行規模等方面均起到積極的作用,有效的維護了股價,最大限度減少投資者在短期內的市場風險。
Q7.我國“綠鞋”機制是否有法規支持?
中國證監會在2001年頒佈的《超額配售選擇權試點意見》明確規定了“綠鞋”機制的定義和行使流程。此外,於2006年9月19日頒佈、2018年修訂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也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發行人及其主承銷商可以在發行方案中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即“綠鞋”)。
與此同時,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中,“綠鞋”機制也是重要措施之一。《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明確要發揮好超額配售選擇權制度作用,促進股價穩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規定,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以在發行方案中採用“綠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