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民商創科(1632.HK)的母公司民生電商發佈普惠金融平台——民生助粒。憑藉民生電商所持有的網絡小貸、融資租賃等經營牌照,聯合五大互聯網銀行之一的新網銀行等外部金融機構,面向大眾以及垂直行業特定人羣,提供普惠金融產品及服務。
普惠金融這個概念,首次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是在2015年12月,根據當時所提出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來看,今年可説是推進這一發展規劃的關鍵和攻堅之年。所以也能看到今年來,相關支持政策在持續加碼,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響應,向普惠金融業務領域傾斜,並推動融資量增價降。
正是在多部門一系列政策的持續推動,以及近年來金融科技的應用逐步滲透趨勢之下,國內普惠金融正進入快速發展的嶄新階段。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餘額10.25萬億,比2018年初增長了33.46%,高於各項貸款的增速14.17個百分點。同時,今年前5個月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是6.89%,較2018年一季度降低0.92個百分點。
由於普惠金融一直是世界性難題,其成因主要由供求雙方特點決定。在需求側,客户以小微企業、“三農”、“雙創”及其他弱勢羣體為主,缺乏足夠的抵押物,抗風險能力差較差是核心特點。在供給側,傳統金融機構受限於自身經營模式,以及審慎監管的要求,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難以有效觸達長尾客户。這也就為創新提供了空間。也正是由於這樣供求失衡,也為更多民間資本提供了入局的機會、和模式創新的空間。
除了傳統金融機構之外,老牌的互聯網和硬件廠商也紛紛以科技賦能的角色加入這輪浪潮,不過對於出身銀行正規軍的民生電商,對於普惠金融的理解和定位,似乎更有話語權。“民生電商對普惠的理解,一直鎖定在人羣的普惠和價格的普惠,即讓更多羣體能以合理合適的成本獲取到金融服務。”民生電商CEO蘆勝紅表示,“民生助粒是民生電商普惠金融類業務的集成和升級,如其“助粒”名稱所標示,讓普惠金融惠及社會中的每一個微小的因子,讓普惠金融落到實處。”
據悉,在產品佈局上,根據不同層次用户不同週期的金融需求,民生助粒已推出三大系列產品:面向受薪人士的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等需求的助力優職場系列產品,如助粒貸、工薪貸等;基於個人展業、小微企業發展、農村金融等領域的助力好事業系列產品,如助業貸、民醫貸等;立足“居民安居”場景的助力美生活系列,如裝修貸等。
其中,服務“三農”的民醫貸是國內首批專為符合資質的優秀鄉村醫療從業人員定製的金融產品,旨在幫助鄉村醫生提升醫療環境、服務,滿足其業務資金週轉需求,更貼近“三農”。
伴隨民生助粒的正式上線,民生電商已勾勒出一幅以金融科技(民生易貸)、供應鏈金融(民熙科技)、普惠金融(民生助粒)多線發展的新金融業務版圖。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中以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台為基礎的民生易貸不同,民生助粒僅提供融資類產品,其產品全部來源民生電商擁有的網絡小貸、融資租賃等持有牌照的機構。
儘管模式在不斷創新,技術在快速迭代,並正加速與傳統金融業務的融合,但金融的核心仍然在於風控。民生電商的複合背景賦予了其明顯的優勢。一方面,民生系的股東及高管背景,成就其在經驗及客户資源拓展上具備原生基礎優勢;另一方面,以電商業務為起點,向金融、人力、物流、供應鏈、通訊、科技等多個業務延伸佈局,積累了豐富的的客户、數據資源和運營經驗,是其風控及業務體系持續強化和擴張的保障。
在去年8月完成曲線上市,隨後將金融機構營銷服務板塊:民商智惠注入上市公司,並於今年4月獲股東大會通過。而今年以來,並沒看到進一步資本層面的動作,而在業務層則多有端倪。不難看出,目前政策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要羣體的普惠金融發展支持力度和決心大,不排除公司有繼續推動這塊業務發展並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待進一步觀察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