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汇丰控股(00005.HK)高层相继离职负面消息不断将进入至暗时刻?
格隆汇 08-12 15:17

近段时间,汇丰控股(00005.HK)与国泰航空(00293.HK)在坊间话题度堪称“北乔峰,南慕容”,赚足了(负面)流量。

上周五,国泰航空因为内部泄露香港警队航班信息及无视乘客反对,继续让涉嫌暴力行为的副机长廖颂贤照常执飞航班等原因遭中国民航局发出安全警示,勒令对安全隐患作出三点整改。消息发出后,今日国泰航空股价至今已跌4.37%,暂报9.85港元。

另一边汇丰控股亦不妨多让。同日曝出中国平安银行在二级市场“横扫”汇丰股份,成为汇丰最大股东,顺手冻结旗下壹基金全部账户(据指基金会长为知名港独大陆人黎英智,资金流向与近期香港当地的示威事件有关),并罢免几位涉嫌事公司高层,为华为除了一口恶气。

这剧情堪比当代《霍元甲》,见者无不拍手称快。

但如果留个心眼,查一下公开资料就可以发现,平安集团早在去年11月已通过平安资管增持汇丰股份,将持股比例增至7.01%,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且汇丰该增持股票属于商业行为,绝非出于政治原因。另外,汇丰银行总股本中99.99%都是流通股,盘子大股份数散,很难被收购。

最后,汇丰实行同股不同权,平安虽然是第一大股东,但只有收益权,没有投票权。汇丰董事会17个席位中,亦没有平安——显然平安无法干涉汇丰的人事任命。

这个关于平安收购勾结外国势力的汇丰控股的脑洞大开故事情节并不符合实际。

但在今日,汇丰股价目前仍跌1.42%,暂报59.15港元。而进入六月份,汇丰控股的股价累计跌幅已近9%。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汇丰的股价屡跌不止呢?

高层接连离职 旧事不断被“挖坟”

虽然有关汇丰参与当地有关事件的指责并无“实锤”,但看汇丰近期连换高层再加大幅度裁员,其背后的经营状况恐怕难言理想。

一周前,汇丰宣布上任18个月的CEO John Flin(范宁)辞去CEO和董事职位,并将裁员约5000人。汇丰银行首席财务官Ewen Stevenson上周一表示,银行裁员主要集中在较资深岗位,将减少银行4%的薪资支出。此外,以后每年汇丰都要节省相似金额的成本。

据悉,本轮裁员人数约占集团总员工数的2%。

而在8月9日,汇丰宣布集团总经理及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决定离任。之后,四个市场行政总裁将通力合作,促进汇丰大中华业务增长——换言之,大中华区行政总裁将不再进行补缺。

另外,汇丰近几年的旧事也被翻出,被指是与这次高层变动有关。

据此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汇丰曾因钱和违反制裁法案等问题被美国司法部关注。为逃避司法制裁,汇丰同意在其他案件为美国司法部提供“帮助”。今年2月份,路透社披露汇丰同通过内部调查获得可用以起诉华为的材料,并提供美国司法部,最终导致孟晚舟事件发生。

在今年6月份接受采访时候,任正非再次确认了汇丰从开始就知道Skycom在伊朗的业务,及其与华为的关系。有关汇丰称自己被骗或者不知情的说法并不成立。华为也曾与汇丰确认,公司与伊朗合作伙伴的业务合作并不存在任何不合规情况。

而对以上指责,汇丰一概拒绝就华为事件作出评论。

另有猜测指,汇丰此次高层变动可能还与内部争斗有关。范宁去年赴任汇丰CEO时,时年49岁,这让他成为汇丰历史上最年轻的CEO。但其在任时间从去年2月份开始算起,至本月初离职止,还不到一年半。这亦令他同时取得汇丰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CEO的尴尬头衔。

据彭博社披露,在今年3月的一次会议上,范宁曾炮轰汇丰400多名高层人员,指责其对开支控制的“无能”导致汇丰业绩未达预期。

对“华为事件”及“内斗”导致高层变动的猜测,汇丰银行董事长Mark Tucker均予以否认。他表示,集团已启动程序物色新CEO,会考虑内部及外界人选 。两年前Mark Tucker走马上任,成为汇丰历史上首位从外部聘请的董事会主席,亦由此引发汇丰高层内外派系之见。

而这次,他很可能再打破汇丰历史,任命来自汇丰外部的新CEO。

除了高层派斗传闻外,汇丰过去涉嫌参与洗黑钱等“黑历史”也被翻了个底朝天:

2011年,墨西哥政府指控汇丰违反《反洗钱法》,认为银行再反洗钱措施上存在缺陷,罚款汇丰3000万美元。

2014年,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汇丰操纵操纵全球外汇交易市场将其处以罚款6.18亿美元;

2015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汇丰瑞士分行在2005年至2007年间,协助10万名客户避税及隐藏高达千亿美元资产;

还有过去十年间至少四次用户数据的泄露事件等等。

一时之间,因为汇丰内部两大高层离职牵扯出种种猜疑,令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业务一路向东遇困局

上周,汇丰控股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半年业绩报告。几个主要指标方面,集团列账基准收入同比增加7.6%,达293.72亿美元。但其中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的经调整收入下跌3%;列账基准除税后利润同比增加18.1%,达99.37亿美元。

(图片来源:汇丰控股中期业绩报告)

据汇丰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区的利率下跌及地缘政治问题将会持续影响其主要市场。短期内,英国脱欧的性质及影响依然极不明朗。鉴于利率下调,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业务和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承压,汇丰在美国市场业务的有形股本回报率在2020年前将难以达到6%的目标。

而在欧洲市场方面,集团上半年在欧洲区列账计准除税前利润为亏损5.2亿美元,而汇丰的此次裁员亦将从欧洲市场开始。

(图片来源:汇丰控股中期业绩报告)

在北美及欧洲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汇丰预计将继续其东向战略。实际上,近年来,汇丰一直在缩减银行在欧洲及美洲的业务规模,专注亚洲市场。今年上半年,汇丰在亚洲地区取得除税前利润97.8亿美元,占除税前总利润的79%。

然而尴尬的是,在亚洲区市场的大本营香港,汇丰现时却与国泰航空一并,频频牵涉近来敏感的事件,导致负面新闻不断被曝出。

最近,还有媒体报道指,汇丰可能因为此前配合美国政府对华为展开调查,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若汇丰真的光荣“上榜”,此前外界盛传其“沪伦通”英国第一股的可能性相比亦会瞬间化作泡影。

在欧美市场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这个利润占比近80%的亚洲市场,近乎等于是汇丰的活命稻草,它自然不愿轻易失去。

因此,上周两高管离职,是否可以理解是汇丰向有关部门表决心的“投名状”呢?

汇丰曾在中期业绩公告中表示,决不会作出有损集团业务长远稳健发展的短期决策,并维持集团2020 年有形股本回报率超过11%的目标。这话背后的意思,值得细细斟酌。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基于全球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公司贷款增速和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及美国提前降息并促使多国央行跟随降息,资产收益率将持续下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预期汇丰基本面前景趋弱。

另外,管理层变动或将引发投资者对汇丰经营战略和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核心地区香港市场贡献了集团33%的收入、51%的税前利润、30%的贷款和35%的存款,但香港经济及政策不确定性日益增大,汇丰香港地区的信贷需求、客户存款和资产质量或将受一定程度影响。

基于此,机构将汇丰评级下调至“中性”。

无论是从最近的舆论层面还是香港、国际经济大环境而言,汇丰似乎都正走向更大的困局。

在此大前提下,高层地震之后,汇丰控股能否走出黑暗时刻,未来新上任CEO可能至关重要。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