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解码罗斯柴尔德顶级财阀与大国金融霸权
格隆汇 08-09 17:12

作者: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曹志楠

来源:泽平宏观

导读

纵览大国兴衰,无不伴随金融霸权更迭。从日不落帝国到美国全球霸权,每一代大国崛起背后都涌现出一批顶级金融集团和财阀势力。300年前,英国殖民贸易时代,罗斯柴尔德家族独揽贸易汇兑和政府融资大权,助力英国成就日不落帝国伟业。200年前,美国取代英国霸主地位,摩根、高盛等接替罗斯柴尔德,垄断资源定价、左右全球货币流向,荣登世界顶级投行宝座。

罗斯柴尔德、高盛、伯克希尔、美林、瑞银……每一部金融集团兴衰史都是一部大国兴衰史。我们透过金融集团看大国更迭,详细梳理每一代大国崛起背后的金融力量和运作模式,为正在崛起的中国和中国金融机构提供鲜活案例。

当今,中国崛起,金融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带来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培育一批中国金融机构走上世界舞台,并成长为世界顶级金融集团,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且看今朝谁主沉浮!

风险提示:部分资料来自二手文献,可能存在数据年代久远无法考证真实性的风险。

目录

1 罗斯柴尔德发家史

1.1 历史梳理:发轫于18世纪,主宰19世纪

1.2 现状版图

1.2.1 以金融服务为支点,撬动酒业、矿业投资

1.2.2 财富金额之谜

2  手法分析

2.1 商品贸易商(1815年前)

2.1.1 背景: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英法争夺世界霸主

2.1.2 手法:情报为王,直接参与英国战时金融活动

2.2 政府银行家(1815-1850)

2.2.1 背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国际关系格局动荡

2.2.2 手法:垄断政府融资借贷,充当外交官

2.3 工业资本家(1850-1910)

2.3.1 背景:国际关系复杂化,家族影响力式微

2.3.2 手法:产融结合,保守扩张,抱团取暖

2.4 现代金融家(1980年至今)

2.4.1 背景:金融自由化催生精品投行模式

2.4.2 手法:转型精品投行,保守与创新同在

3  启示

3.1 抓住大国崛起机遇,与国家利益互相成就

3.2 掌控稀缺资源,专注满足政府的金融需求

3.3 关注长远利益,采取保守策略,是财富长久传承之道

3.4 恪守家族传统是财富百年传承的根基

正文

罗斯柴尔德发家史

1.1  历史梳理:发轫于18世纪,主宰19世纪

罗斯柴尔德家族从法兰克福犹太古董商,抓住英国崛起机遇,成为最早一代顶级投行。1744年,创始人梅耶出生在法兰克福犹太家庭,白手起家跻身宫廷财政官,以代理王室理财之机投资放贷,获得第一桶金。早期靠贸易走私起家。梅耶将五个儿子派往五国,贩卖英国纺织品到欧洲大陆,1815年英法战争成功帮助英国运送物资黄金,由此获政府信赖。事业巅峰期垄断政府财政。依靠和政府的紧密关系,罗斯柴尔德承揽起投资公债、战后赔款、国际贸易等事务,垄断水银、黄金、铜等矿产资源开发经营权,投入铁路建设。事业衰退期。19世纪后半叶英国霸权易主,罗斯柴尔德因保守和狼性精神缺失,错过美国发展红利,随后两次世界战争和国有化造成了沉重打击。

1)白手起家(1744-1800)18世纪的欧洲,犹太人受到歧视,传统工商业等谋生手段被限制,但欧洲公国林立,催生大量货币流通兑换和借贷需求,加之犹太教义允许收取利息,为其从事货币兑换和放贷业务打开通路。

174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1744-1812)出生在法兰克福一个犹太家庭。梅耶12岁时双亲去世,被送去银行当学徒,完成学业后梅耶放弃银行稳定职位,通过捡拾、交易二手货创业。他发现欧洲贵族热衷收藏古钱币,故投其所好,以低价吸引到欧洲黑森卡塞尔公国的威廉王子,1769年被提拔为“宫廷犹太人”,负责打理账簿、代买英国国债等事务,原本靠收取2%-6%的经纪佣金为生,但1806年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大陆封锁,威廉王子外逃,梅耶挪用威廉王子的资金从事走私贸易和放贷,获得第一桶金,逐渐走上银行家之路。

2)拓展欧洲(1800-1815)19世纪初,工业革命带来商品贸易和资金业务繁荣,梅耶将五个儿子分别派往德国法兰克福(长子阿姆斯洛1773-1855)、奥地利维也纳(次子萨洛蒙1774-1855)、英国伦敦(第三子内森 1777-1836)、意大利那不勒斯(第四子卡尔1788-1855)、法国巴黎(第五子詹姆斯 1792-1868)。

随着业务版图扩张,罗斯柴尔德家族建立庞大情报网络,在各国间通过汇率套利、炒作黄金、走私货物牟利。第三子内森最受器重,1810年在伦敦创立了N.M.罗思柴尔德父子银行(N.M.Rothschild & Sons),1814-1815年间,他们为英国政府筹集反法战争资金,购买英国国债,成功帮助英国威灵顿将军供应黄金,最终在滑铁卢战役后确立了家族在欧洲的金融霸主地位,此后垄断国际支付业务,通过佣金、控制汇率、投机债券获利。截至1815年家族资本金达到50万英镑,相较于1797年不足1万英镑,翻了50余倍,其中67%来自英国分支。

3)事业巅峰(1815-1870)十九世纪中期,罗斯柴尔德家族如日中天,资本影响力渗透到欧洲各大政府。英国1825年发生钱荒,内森拿出黄金应急,拯救英格兰银行;在法国,詹姆斯1818年操纵法国国债价格,排挤竞争对手巴林银行;在奥地利,萨洛蒙为奥地利外长梅特涅缔造“神圣同盟”、派军镇压革命提供资金。

与各国政府的紧密联系,为罗斯柴尔德获得利益丰厚的工商业项目。例如1845年中标法国铁路合同、1835年获得西班牙阿尔马登水银供应权、1843年收购Witkowit联合矿业公司、奥地利-匈牙利冶炼公司、1873年成为力拓股东、1875年获得苏伊士运河权益,家族事业达到顶峰。

4)霸权易主(1870-1945)十九世纪末至二战结束,罗斯柴尔德影响力逐渐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伦敦转移到美国纽约,美国奉行民主自由主义,长期以来没有中央银行,这使罗斯柴尔德传统控制政府金融手段失效,例如罗斯柴德尔曾取代巴林,为美国银行提供贷款,但此时美国银行从联邦银行降格到州银行后,失去执照和政府业务,1841年破产,导致罗斯柴尔德预支的30万英镑付之东流。二是世界大战和反犹主义使其付出沉重代价。两次世界大战对犹太人造成巨大迫害,1931年奥利地银行被国有化,1938年维也纳分行关闭,法国政府在战争期间没收了罗斯柴尔德部分财产。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直接导致罗斯柴尔德家族支离破碎。三是家族传统不适应时代要求。罗斯柴尔德家族直到20世纪,仍保持合伙人制,不启用外姓人才作管理者,到了第三、四代大多成员安享舒适贵族生活。1901年法兰克福分行因缺少男性继承人相继关闭,错过美国发展机遇也是因为没有合格家族成员甘愿去美国开疆拓土。

5)精品投行(1946年至今)二战后,罗斯柴尔德重建业务,定位精品投行。雅各布从家族独立出来,1961年建立投资信托(RIT Capital),吸引大量外部资本投资产业。埃德蒙1963年在瑞士建立LCF集团(现更名为Edmondde Rothschild)作为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1970年英国分支N M Rothschild & Sons变身为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引入外部合伙人,并成为英国私有化股改设计人。法国分支经历1981年国有化浪潮,将投行业务装入一家铁路公司ParisOrléans,幸存至今。2003年为减少成本,英国和法国分部合并,2015年以Rothschild & Co为主体展业。

1.2  现状版图

罗斯柴尔德家族以金融服务为基石,深入酒业、矿业、不动产和艺术品等多个领域投资,其在中国也有大量业务布局。家族资产从未公开,真实数字无人知晓,但早期几代家族掌门人均留下富可敌国的遗产,经过250年传承尽管日渐低调,时至2019年仍有2位家族成员登上福布斯富豪榜

1.2.1  产业:以金融服务为支点,撬动酒业、矿业投资

金融领域:包括全球财务顾问(分为并购和资本市场),机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托三大领域。1)Rothschild& Co在巴黎证交所上市,为世界各国政府、公司和个人提供战略、并购、财富管理和筹资咨询和服务。目前3500名员工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股本1.55亿欧元,Rothschild& Co在2019年Vault全球投行50强排名中位列24位。2)Edmond De Rothchild位于瑞士,前身是LCF集团,股权投资和资产管理公司。3)RITCapital为雅各布独立创办,为伦交所上市的投资信托,市值约为30亿英镑。

葡萄酒领域:分为三个分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葡萄酒事业共有三个分支:坐拥木桐庄的罗斯柴尔德男爵集团(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坐拥拉菲古堡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 S.A.)、埃德蒙罗斯柴尔德集团(Baron Edmond de Rothschild),均为世界顶尖红酒品牌,在葡萄酒界有着无可比拟的名声与地位。

矿业领域:占据全球铁矿石70%的市场份额三大巨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主导全球40%的南非钻石商——戴比尔斯,法国矿业公司Eramet、Imerys、俄罗斯铝业等,背后隐现罗斯柴尔德家族身影。不同于19世纪直接购买,目前主要依靠金融工具间接投资,例如罗斯柴尔德旗下RIT资本仍持有125万英镑力拓股票,雅各布等家族成员以私人控制的资产组合投向力拓,力拓高管名单上有多名人员曾有罗斯柴尔德工作经历。

不动产领域:19世纪保守估计家族在欧洲各地大兴建造44座宅邸,沃德斯登庄园位于英国白金汉郡,费迪南·罗斯柴尔德建于1874年至1889年期间,是唯一一座藏品完好无损并且向公众开放的产业,目前捐赠给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但仍由家族成员来管理。

艺术品领域: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购买收藏、赞助艺术家、捐赠等方式,在艺术品收藏领域独占一席。前几代家族出于投资属性,倾向收藏早期成名绘画大师的作品。例如梅耶以1.72万英镑购买伦勃朗的《执扇女子》,六年翻三倍之多,詹姆斯热衷17世纪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牟利罗等油画作品。后代家族成员偏向自我欣赏与慈善事业。费迪南·罗斯柴尔德1898年向大英博物馆捐赠近300件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包括金银器、水晶、琥珀、珐琅、陶瓷、家具和雕塑等艺术品。

在中国,罗斯柴尔德渗透诸多业务。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李鸿章访英和近代矿产开发。如今罗斯柴尔德在中国业务包括:一是开展并购咨询中间业务,例如参与吉利并购沃尔沃、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中国联通收购中国网通、南京汽车和上海汽车的合并。二是金融投资,2006年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获得QFII投资额度1亿美元,持有中海基金25%股份、青岛银行15.39%的股份。三是实业投资,看好中国餐饮业,投资了东方饺子王和小肥羊,旗下拉菲集团与中信合作成立罗斯柴尔德男爵中信酒业公司。

1.2.2  财富金额之谜

50万亿美元资产不可信。宋鸿兵在《货币战争》预测罗斯柴尔德家族资产至少50万亿美元,但没有经过考证,且遭到多位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否认。一方面,创始人梅耶遗书中规定不能对外公开资产,家族长久以来从未公布过资产。另一方面,经过250年发展继承,家族成员开枝散叶,经营主体日趋分散,个人投资、公司资产以及金融产品错综复杂,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总资产测算难度大大增加,但通过前几代人留下的遗产及公司运作情况可探寻蛛丝马迹。

19世纪家族资产富可敌国。据尤瑟夫·卡西斯等人考证,1836年内森去世时,罗斯柴尔德拥有600万英镑资产,达到英国国民收入的0.62%。1868年詹姆斯去世时遗嘱财富高达11亿法郎(约合4400万英镑,不包括不动产),占法国GDP4.2%。1870年内森的四个儿子遗产总计840万英镑,在当时的英国可谓首屈一指。20世纪后家族财富不再独占鳌头。纳蒂·罗斯柴尔德在1915年逝世时,留下的个人财富为250万英镑,但皮尔庞特·摩根在1914年去世时的资产为1400万英镑,远超纳蒂。21世纪,家族成员隐约出现在富豪排行榜。2019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分别为杰夫·罗斯柴尔德以27亿美元位列838位,以及本杰明·罗斯柴尔德以17亿美元位列1349名。

2    手法分析

罗斯柴尔德家族经历250年风雨依然活跃至今,在于“顺势而变”的手法和身份,也在于“不变”的家族团结精神。顺应时代背景、市场环境、家族自身情况,罗斯柴尔德家族依次扮演过商品贸易商、政府银行家、工业资本家、现代金融家四种角色。商业模式上,从轻资产的赚取贸易汇兑佣金、转变为政府借贷、战争融资、资源垄断等重资产业务,如今再次回归到顾问咨询轻资产模式。经营策略上,早期追求规模扩张,随着家族资产滚雪球式增长,后期注长期稳健经营。不变的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念“团结、正直、勤奋”。财富传承容易受外部冲击和自身贪欲而消磨,固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但精神传承却能愈挫愈勇、延续百年。

2.1  商品贸易商(1815年前)

2.1.1  背景:19世纪早期,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英法争夺世界霸主

一是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纺织业生产力扩张。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迅速兴起,蒸汽动力的发明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带动纺织业、煤炭等产业扩张。1805-1807 年棉纺织品出口额占英国总出口额的66%,大力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二是欧洲大陆封锁,走私盛行。为抵御英国经济霸权扩张和军事遏制,1806年拿破仑颁布“大陆封锁令”,禁止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和莱茵同盟与英国通商,但没有英国及殖民地物资供给,欧洲大陆难以完全进口替代,反而造成粮食价格猛跌、纺织品暴涨,直布罗陀、撒丁岛、西西里岛等都成为英国走私基地。

2.1.2  手法:情报为王,直接参与英国战时金融活动

一是打通物流,商品跨国贸易和走私,赚取买卖价差。老梅耶派遣五子前往五个国家,建立跨国贸易枢纽。内森1810年抵达英国,从事殖民地棉花、烟草、糖、铜以及水银等货物贸易。正值拿破仑大陆封锁期间,罗斯柴尔德五兄弟利用各地价差,走私贩卖商品获取差价。

二是打通资金流,货币支付与票据兑换。货物流转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并伴随运输、信用、汇率种种风险,罗斯柴尔德善于从风险中获利:1)开展保险业务。内森1824年以500万英镑合资建立联合保险公司,防止外聘保险公司漫天要价,确保了欧洲货物运输安全。2)收取票据手续费。内森给予客户票据授信,并从中赚取手续费,费率约为2%-6%。1828年罗斯柴尔德伦敦分行资产负债表显示,“应收票据”占其总资产25%,应付票据占负债5%。3)套汇商机。由于欧洲尚未形成统一外汇市场,罗斯柴尔德家族利用遍布欧洲的网点,在汇率报价低的市场买入,并在报价高的市场卖出。例如开具给英国的汇票价格高于巴黎和法兰克福,内森买入银行和商人手里的汇票,发送给大陆的分行,大陆分行再用汇票支付其他商品。

三是打通信息流,建立高效保密的情报网。当时信息传递依靠信鸽信使,交流闭塞。1814-1817年从伦敦到法兰克福送信需要1周时间,从巴黎到柏林需要9天时间。罗斯柴尔德不惜花重金打造私人信使系统,一方面注重保密性。1814年开始雇佣大量私人信使,来往于欧洲各大城市和商业中心。他们将家庭通信和商业通信区分开来,家信用希伯来文书写,商业信件用英语或法语书写。另一方面保证快捷性。通常一封信件通过水路、陆路、信鸽等多渠道同时投送;用不同颜色的信封,如果汇率涨了就用蓝色,汇率跌了就用红色,可节约半天时间。1815年滑铁卢战役英国胜利后,罗斯柴尔德战报比官方情报早了整整一天。

四是运送黄金和物资,为英法战争融资。战时,传统商贸票据体系公信力下降,黄金成为硬通货。1814年罗斯柴尔德接受英国政府委托,为其筹措并运送黄金,凭借丰富走私经验和物流情报网络突破大陆封锁防线,将价值近120万英镑的黄金成功送达威灵顿将军。罗斯柴尔德在英法战争中的表现赢得政府信赖,为其参与政府金融业务铺平道路。但罗斯柴尔德并没有像《货币战争》中所言通过滑铁卢战争消息操纵股价,相反由于误判英法战争为持久战,罗斯柴尔德囤积了高达980万英镑的金银,反而在和平年代急剧贬值。

2.2  政府银行家(1815-1850)

2.2.1  背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国际关系格局动荡

一是经济上,英国经济实力迅猛发展。19世纪上半叶,英国击败法国等竞争对手,完成工业革命,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殖民地,称霸世界。1840年,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45%,贸易额占世界20%二是金融上,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资本输出国。1821年英国确立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坚挺货币;英国对外投资迅速增加,从1825年5亿美元增至1855年23亿美元,进一步巩固经济金融霸主地位。三是国际关系上,欧洲大陆形成均势体系。1815-1848年欧洲几大势力在奥地利外交家梅特涅的斡旋下,组成神圣同盟,打压革命萌芽,客观上维系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2.2.2  手法:垄断政府融资借贷,充当外交官

是政府信贷,赚取佣金和利息。1818-1846年间,罗斯柴尔德银行投向英国、法国、神圣同盟的贷款分别占29%、18%、19%,公共财政合计达84%。同时,罗斯柴尔德主导国际债券发行。1815-1859年间伦敦分行共发行50笔贷款,提供给政府的面值总额为2.5亿英镑,占英国海外资产的10%,同一时期巴林兄弟发行14笔,面值总额6600万英镑。

二是债券投资溢价。战争期间,英国发行大量国债,1793-1815年增加了3倍达到745亿英镑,达到了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倍,而债券价格从96英镑跌到50英镑。战后,内森认为英国政府会减少借贷,从而推升债券价格上涨,因此坚持不断买进,1817年债券价值上涨近40%。罗斯柴尔德伦敦分行1818年资产负债表显示,超过25%的资产投资到英国政府债券,巴黎分行35%投资法国公债。

三是帮助英国资本输出,控制汇率。罗斯柴尔德是盟国汇兑的首要代理,英国资本充裕,向奥地利、俄国、普鲁士提供贷款和补贴,罗斯柴尔德设立在不同国家的分行在款项汇兑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1815年内森与英国政府往来账目接近1000万英镑,承揽起战后赔款、国际贸易等事务,同时,掌控大笔资金跨境转移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相当于知晓国际资金流转的方向和时间,根据汇率涨跌进行套汇投机。

四是与王室、政府建立紧密关系。1)为个人精英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英国赫里斯、黑塞布德鲁斯、英国乔治四世、奥地利梅特涅公爵均为罗斯柴尔德座上宾,获得私人贷款业务。2)充当政府的邮差。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及其丈夫阿尔贝特王子定期利用罗斯柴尔德信使处理英国与欧洲大陆事务。

五是非正式影响外交政策。这一时期,家族大部分资产投入到债券市场,不希望爆发战争,1830年法国分行的詹姆斯写给维也纳萨洛蒙的信中提及“我们有90万的定期收益,如果保持和平,它们的价值是75%,如果遇到战争,就会跌到45%”。因此他们采取策略,向有和平倾向的政权提供财政支持,打压激进政策。1831年欧洲大陆出现革命火花,大战一触即发,罗斯柴尔德家族竭尽所能消除各国紧张状况,一方面通过私人信使了解各国政府想法,另一方面使自己的观点可以送达到政治人物,扶持保守派政治家(如法国佩里埃)上台,对激进主战派(如英国威灵顿)不提供任何支持,希腊、比利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和平独立的。

2.3  工业资本家(1850-1910)

2.3.1  背景:国际关系复杂化,家族影响力式微

一是经济实力上,英国经济发展放缓。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取代蒸汽机,此时法国、德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约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一战后世界霸权地位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二是政治上,国际利益复杂化,斡旋难度加大。19世纪60年代民族主义和联邦概念兴起,帕默斯顿、凯沃尔、俾斯麦等新一代政治家上台,军火生意再度活跃,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三是金融市场竞争加大。19世纪5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紧密化程度提高,国家融资体量远远超过单个银行包销能力,股份银行大量出现,让罗斯柴尔德这种私人合伙制银行受到极大挑战。四是通讯技术明显提高。铁路电报蒸汽船改变通讯格局,新闻媒体日渐活跃,无需再通过私人信件传递消息了,1848年后电报广泛应用到国际金融,海底电缆投入商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极大提升。

这一时期,罗斯柴尔德家族竞争加剧,摩擦逐渐增多。银行经营方面,家族关系日益紧张。例如维也纳分行宁愿与当地其他银行联合安排奥地利皇室贷款,也不愿为家族其他分行分一杯羹。又如帮助普法战争后法国赔款时,英法分行垄断了公债承销,德国、维也纳分行则被排除在外。1863年阿道夫清盘股份,关闭那不勒斯分行,阿道夫也被开除族籍。

2.3.2  手法:产融结合,保守扩张,抱团取暖

一是资源垄断。1)贷款抵押。矿业金融起因是为低信用等级的国家发放贷款的抵押品。1834年为确保给西班牙贷款的安全性,罗斯柴尔德获得西班牙阿尔马登汞矿垄断权,每年汞矿贡献了13%的利润。2)直接收购、开发稀缺资源。深度参与水银、黄金、铜、铅、白银、钻石、宝石、石油的开采经营,为矿业公司筹措资金,还投资矿业股票,整合国际原料市场。1871-1907年罗斯柴尔德伦敦分行从矿业赚取90万英镑,占收益8%。

二是铁路建设。1)为铁路股票融资。詹姆斯最初仅承揽与铁路相关的融资业务,非实体经营,据统计1835-1846年32份铁路合约中,罗斯柴尔德参与了28个,筹资8460万法郎,占法国铁路融资的38%。2)实业运营。1846年罗斯柴尔德重资投入北线铁路出现恶劣事故,促使他们不得不介入运营管理。1852年初法国分行持有铁路公司股票超过2000万法郎,占总资产15%,北线铁路在六条法国铁路中使用率最高,里程上仅占9%,但占到了14%货运量和12%客运量,票价与成本比2.7:1。19世纪中期,詹姆斯还着手建立泛欧洲大陆的铁路网络。

三是鼓励重整军备。罗斯柴尔德努力维持战争与和平的平衡点,但由于家族影响力衰弱,故以贷款方式鼓励各国军备竞赛,激发贷款需求。1854年克罗米亚战争,英法共同对抗俄罗斯,各国公债下跌10-25%,但军费开支大幅增加40%-90%,由此引起的债券发行大部分由罗斯柴尔德家族承担。

四是控制央行,排挤竞争对手。1852年佩雷尔家族成立法国工业信贷银行,以公众募股作为资本金,他们通过发行固定利率债券,再投资铁路公司股权和股票,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展开铁路修建竞争。罗斯柴尔德通过控制法兰西银行排挤竞争对手,控制方式包括:1)罗斯柴尔德持有法兰西银行1800股,是最大股东;2)家族成员阿尔方索当选为法兰西银行董事,3)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罗斯柴尔德巴黎分行为法兰西银行提供7.5亿法郎的黄金。由此他们控制法兰西银行提升贴现率,收紧流动性,将工业信贷银行发行的股票大幅下跌,难以支付债券利息,由此中止竞争对手佩雷尔家族地位。

五是告别高增长,关注稳健经营。19世纪70年代家族权力到了第四代手中,很多后代热衷狩猎、赛马、艺术品收藏等,有金融才干的家族成员仅纳蒂、阿尔方索寥寥几人。阿尔方索曾写信道“既不要太忧虑竞争,也不要威胁财政部长们,我们只做哪些适合我们的,而且条件对我们比较有利的生意”。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伦敦分行为例,盈利水平逐渐下降,资本利润率从19世纪70年代9.8%下降到90年代3.9%,被巴林、施罗德银行远远甩在后面;资本金大幅缩水,一战前罗斯柴尔德尽管增速放缓,但资本金仍庞大,1913年达到784万英镑,分别是施罗德、巴林银行2倍、7倍之多,一战期间遭受重创,3个合伙人去世,一半以上资本被收回,1918年仅剩360万英镑。更加注重稳健经营。19世纪末,拉美投资热潮,巴林银行从事高风险投资策略,资产负债率高达88%,在1890年阿根廷危机中受损严重。罗斯柴尔德则在80年代保持72%的资本负债比例,1890年最高时也未超过83%,其投资的巴西债券被冻结时,罗斯柴尔德马上安排新发现债券筹款,以海关收益为担保,未受到大幅波动。

2.4  现代金融家(1980年至今)

2.4.1  背景:金融自由化催生精品投行模式

1980年以来,国际金融管制逐渐放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从金融机构来看,金融服务公司和国际商业银行融合,形成世界级全能金融集团。从业务类型来看,发行、交易等传统中介业务贡献收入下降,资本雄厚的大型投行纷纷转向发展机构自营、衍生品等高收益业务,但这一身份与传统中介业务存在利益冲突,并在2008年次贷危机中暴露无遗。在此背景下,中小型精品投行聚焦于提供第三方专业服务,以独立客观理念成为当代资本市场的一股力量。

2.4.2  手法:转型精品投行,保守与创新同在

一是借助私有化,转型精品投行。20世纪80年代趁自由化、私有化浪潮,罗斯柴尔德最初承接英国私有化任务,帮助英国电信局、英国石油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等企业成功实现私有化,1988年获得8个国家的11项私有化任务,此后深耕精品投行领域,提供全杠杆的融资收购。在中国具有代表性案例包括,参与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海光明食品收购英国维他麦。目前以Rothschild & Co为运营主体开展并购咨询业务,活跃在全球并购资本市场。1)股权形式上延续合伙传统。Rothschild & Co由伦敦和巴黎分行合并而成,组织形式为有限合伙制,家族成员做GP,持有50%的股权和63%表决权,外部股东做LP,不参与公司主动经营。2)维持较快营业收入增速。2018年总资产达132亿欧元,资产负债率81%;营业收入从2007年5.9亿增至2018年20亿欧元,年化增速11%,净利润率从4%上升至13%。从业务结构上看,咨询业务、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分别贡献了60%、24%、8%收入。3)业务保守。罗斯柴尔德家族对衍生产品非常保守,使其免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

二是转型资产管理,注重长期投资,风险偏好低。1)Edmond De Rothchild银行致力于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为家族财富和企业家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投资组合管理、财富管理、家庭办公室和慈善事业咨询等服务。资产管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2018年度,公司通过以上业务共管理资产91亿瑞士法郎(约82.7亿欧元)。2)RITCapital是雅各布1980年从家族独立出来后创办的投资信托,不同于家族封闭式运作,RIT三分之二的资本金来自外部投资人,专注标准化产品和长期投资。其投资组合有15-30%为二级股票投资,40-60%委托外部基金管理人进行投资,剩余由内部团队进行私募投资,自1998年以来实现12.1%的年化回报率。

3    启示

3.1  抓住大国崛起机遇,与国家利益互相成就

英国崛起称霸为罗斯柴尔德银行成为世界级投行创造历史性机遇,罗斯柴尔德银行也在国际贸易、国家融资、资本输出、货币政策等方面支撑英国成就金融霸权,而世界霸权易主后,罗斯柴尔德银行势力逐步衰弱。

罗斯柴尔德清晰演绎顶级金融集团在国家兴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是贸易转款渠道。大国间贸易需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转移支付服务。1815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罗斯柴尔德依靠设立在不同国家的分行,承担英国向奥地利、俄国、普鲁士输送货款的任务,通过款项汇兑获得巨额利润;一战后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美国,罗斯柴尔德经手的转款业务下降,所获汇兑收益也大幅下降。二是财政融资渠道。罗斯柴尔德一度垄断英国发债,通过操纵二级市场公债价格影响一级市场公债发行,他们还通过贷款影响政府外交政策,例如拒绝向筹划战争的政府提供贷款。三是资本输出方渠道。英国一战前贸易盈余,保持持续资本输出,1865-1914年在伦敦公开发行的外国债券总额为40.82亿英镑,罗斯柴尔德以独家或合作的方式承担了25%,约10.85亿英镑,保证英国强大的资本输出能力。四是货币政策渠道。罗斯柴尔德在历次黄金储备危机中,为央行提供流动性,确保危机不蔓延,例如1825年英国银行危机。

3.2  掌控稀缺资源,专注满足政府的金融需求

从第一代掌门人梅耶到如今的第七代传人,深谙稀缺资源是赚钱法宝,不惜花重金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中政府关系被罗斯柴尔德视为最为珍贵的稀缺资源。

家族的一条祖训写道:“我们一定要和国王一起散步”。罗斯柴尔德发迹与政府密不可分,梅耶以折扣价卖给威廉王子古钱币,取得了王室的青睐;普法战争中,威廉王子外逃前将一笔300万美元的现金交给梅耶保管,成为通往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之后充当政府的银行家,注重与处在困难中的政府打交道,给予政府贷款、公债投资;通过政府控制了很多资源型产业。

3.3  关注长远利益,采取保守策略,是财富长久传承之道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获得巨额财富后,奉行保守的理财策略。家族财富以信托形式存在,结合自身金融专长和投资经验,适当摊薄利润,进行低风险、回报稳定的长线资产配置,坐享财富被动增长。

大卫·罗斯柴尔德接受央视《对话》采访时谈到,“保守是我们现在的投资策略,如果你处于我的位置,就不难理解这个答案,如果我是家族的第一代人,我也许会敢做冒险的事情,但家族已经发展了200多年,未来还有很长的历史在等着我们,因此我们会回避高风险的投资,仔细考量风险。”2008年次贷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我们确实没有太多损失,免于受波及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恰是我们的保守,家族财富已经传承到第六代,投资策略已变得越来越保守”,“金融衍生品是个非常复杂的行业,如果具有很强的实力、昂贵的IT设备以及成熟的风险控制能力,可以从事这一产品的交易并可能获得成功,但对于一个家族企业来说,如果也去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3.4  恪守家族传统是财富百年传承的根基

财富传承容易受外部冲击和自身贪欲而消磨,固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但精神传承却能愈挫愈勇、延续百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团结观根植于每一代人的细胞中,尽管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也受到外界阻力和内部分化,但仍然对家族信任和忠诚经受百年风雨保持至今。

罗斯柴尔德家族观念“团结、正直、勤奋”,传承的方式包括:

一是独裁式家长言传身教。老梅耶为独裁式家长,1812年去世时立下遗嘱,对家族成员形成强硬约束,例如要求家族银行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男性继承人担任、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等。19世纪60-70年代,家族仍然延续内部通婚,第四代31名已婚成员中13名男性娶的是家族女性,这些铁血手腕和森严家规给家族后世留下深刻烙印。

二是家族徽章、家训等文化印记。罗斯柴尔德族徽为一只大手抓着五支箭的形象,含意是单独一支箭很脆弱,而一把子箭很难被折断,告诫家族成员之间要团结,族徽下方印有家训“团结、正直、勤奋”。“五箭”这一符号至今仍然作为Rothschild & Co的标记沿用。

三是合伙协议等机制约束。1810年家族成员之间签署首份合伙协议,此后每隔几年签订一次。任何协议改动需要集体讨论,任何业务需要按照程序实施,业务成果由5个人平均分配(后改为按份额分配),不分红,各合伙人按利息支取生活费用,大部分资金用于资本积累。合伙协议强制将五兄弟捆绑在一个不可分割的利益团体中,那不勒斯的资产负债表显示,1825-1850年其他分行资金占其负债18%-30%;巴黎分行也显示1828年31%的负债是欠其他分行的钱。

四是跨国机制,分散风险。19世纪的罗斯柴尔德经受经济危机、战争洗礼、屹立不倒,其中关键正是跨国性和团结性,分散风险,突显家族实力。1848年欧洲各地爆发革命,财产遭洗劫和没收、政府债券急剧下跌,5家银行中3家濒临破产,但受益于伦敦和那不勒斯分行盈利,家族得以幸存。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It does not constitute an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