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整個股市,都在等待一個終極信號

關税戰到現在,急跌經歷過了,反彈也已經有了。

市場似乎進入了橫盤時間,整體走勢是跌不下去,但也升不上去,略顯無聊。

具體到股指和個股方面,分化也挺大,股指因為一直有維穩資金託着,估計這周也會如此,自然不用擔心跌下去,但個股層面的變化大,輪動快,賺錢效應很一般。

可以明顯得感受得到,整個市場都在等待一個終極信號,這個信號大概率能打破市場的盤整走勢。

更重要的是,這個信號就在本週揭曉。

01

依然要注意避險

在解碼這個終極信號之前,還是先簡單覆盤一下行情走勢。

今天的盤面,大體上是科技板塊繼續回調,有關税反向利好以及避險板塊繼續升温。

從上升的板塊來看,物流、跨境支付、離境退税這些,明顯是反向受惠於關税戰,理論上只要關税問題一日為解決,這些板塊都會繼續受到資金的追捧。

消息面上也有利好,《關於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的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強調,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印發,刺激跨境支付板塊物流、貿易自由港等板塊上升。

除非有政策去堵這些所謂的“漏洞”,否則這些反向受惠板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為對沖關税負面衝擊的避風港。

至於基本面、估值這些,暫時還不用太在意,因為炒作這些板塊的資金,大多數都來自遊資、散户等,屬於短線類型,來得快跑得也快。

同樣具備避險屬性的板塊,是黃金、高股息這類,邏輯也都已經講過。

特別是黃金,期貨價格衝破3500美元高位,儘管技術面上有趕頂的跡象,但充裕的避險資金湧入,黃金短期內還是易升難跌。

下跌方面,反制概念稀土繼續調整,算力板塊走勢較弱

尤其是市場頗為關注的算力板塊,一方面,近段時間已經出現過反彈,邏輯來來去去都是國產替代,消息面沒有新的刺激,只能被動進入回調狀態;另一方面,隔夜美國雲計算公司傳出數據中心投資放緩的消息,一定程度上也利空算力板塊。加上目前關税戰導致的混亂局面,高估值的科技板塊容易成為資金拋售的對象。

長遠看,AI對於算力的需求仍在,但短期壓制因素比較多,要麼是關税戰緩和,改善宏觀環境,要麼就是行業和企業基本面有新的催化,否則算力,也包括整個AI板塊,要走出低迷,概率不太高。

其中也包括火熱的機器人板塊,週末的機器人馬拉松,可以説是好壞參半。

好的當然是讓大家看到了機器人的行動能力,繼續維持他的星辰大海故事,不好的就是太多摔倒的視頻,讓大家意識到,距離真正走進千家萬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雖然機器人板塊不跌反升,但由於商業化路途遙遠,投資者應該主動降低一下預期,對機器人板塊的整體估值,不要給得太寬鬆,尤其是在目前宏觀環境不太好的時候。

至於反制的稀土概念,大體走勢還是跟隨關税戰的進展。

這些概念雖然現在比較強勢,但風險就在於,如果關税戰緩和,有很容易成為資金優先拋售的對象,短炒的特點很明顯,投資者要記得見好就收。

總體的來説,避險依然是目前市況下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02

後市偏謹慎

細心的投資者應該已經觀察得到,近段時間,主動型的資金買入並不多,即便買入,大多都是例如股指ETF、黃金ETF、高股息方向。

不過,量化高頻交易倒還是很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最近為何板塊輪動如此之快,因為量化本來就是這個德性,它們除了每天換一個板塊,似乎也不會做其他事了。

至於主動型資金,為何會選擇按兵不動?

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當然是貿易戰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貿貿然做多顯然不符合主動型資金的風格,第二是主動資金在等待政策上的明確信號,焦點是本週,即每年4月底的大會議。

後者最重要,因為前者一時半會,不可能會出現什麼明顯變化。

至於大會議,不管最後宣佈什麼,市場的關注點,始終離不開兩個方面,一個是貨幣政策,降準降息,另一個是財政政策。

簡而言之,就是要印多少錢,拿出多少錢。

終極猜想一下,貨幣政策會有,財政政策也一定會有,只是規模究竟有多大,到時再説。

此前,消息面上也時不時傳出一些進一步刺激內需的風聲,包括消費貸等,其實也就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組合拳,也算是上面對於市場反應的試探,效果其實還是有的。

事實上,市場上已經有一小部分資金,提前博弈會議,例如買入內需型公司。

邏輯上也是説得通的,因為刺激內需,是有效消化工廠庫存的方法,甚至可以説是最有效的方法。

不過,需要提防的是,買預期,賣現實。

從交易層面上看,提前佈局的資金大概率都是短炒,最後政策有沒有,符不符合預期,它們都會選擇快速賣出,投資者也要權衡好風險,不能説政策出來就很興奮。

除非政策出乎意料地好,否則即使要買入,也可以等短炒資金出來之後再進去,以免興高采烈卻被潑一盤冷水。

而對於市場另一個關注焦點--科技板塊,情況可能未必會很樂觀。

一個是目前處於財報季,該爆的雷都爆完了嗎?

不一定。

尤其是經過過去一個季度上升,不少科技公司明顯估值高企。

儘管這半個月也確實回撤了不少,但是不是回撤到位?

也不一定。

求穩的話,再怎麼樣都要等財報季過去之後。

今天大家也看到了,科技板塊仍然處在回調整理階段。

至於後面的56月份,可能相對好一些,一來屬於業績真空,二來如果本週政策好的話,有可能會刺激一些概念炒作。

但科技板塊整體看,仍然偏弱,不如內需型和高股息那樣符合目前避險需求。

03

結語

保守地説,即使本週會議所出的政策超出預期,市場有一個比較大的反彈,但後面想要繼續上升,依然取決於宏觀環境的改善,重點在於關税談判進展。

但從目前雙方的態度看,談判註定會很漫長,很曲折,希望馬上能夠看到成果,是不現實的。

所以,全年維持謹慎的態度是沒有錯的,即使有反彈,求穩的話,也只能用低倉位去博弈,高倉位,應該放在黃金、債券等避險資產,又或者直接持有現金。

做投資,需要順勢而為,如果行情很難做,就不要強求,大可以躺平一些,而且這種躺平並非懶惰,而是識時務,順時勢。

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投資者最應該做的,反而是耐心等待一個好機會。因為市場總歸會有重新上升的一天,關鍵還是保存好實力(資金),不要因為一些錯誤的操作,導致無謂的損失。

在這點上,不得不佩服老巴的睿智,去年他大幅度減持蘋果,回籠現金,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現在看是何其準確。對於像他那種大體量的資金,決不能到最後一刻才回籠,否則就可能回籠不了。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當市場釋放完風險,進入新的上升期時,老巴就是最大的贏家。

懂王牽起的全球關税戰,依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而且他的反覆無常,你永遠不知道他明天會拋出什麼深水炸彈,資本市場大體上依然是呈現高波動的走勢。

想在這種行情下舒服地賺錢,難度是非常高的,踩中節奏可以賺很多,但是踩不中的話,就隨時被套。

這也是近段時間我們一直強調的,以避險為首要投資考慮的核心原因。大家也看到了,拿着黃金的人,結果成了最大贏家。

今年的情況,和2022年有很多雷同之處,全球股市都如此。

當年全球性的高通脹+強力加息,今年則是貿易戰導致的通脹,以及流動性的繼續緊縮,兩者都具有不可抗力。另外,兩次股市,都經歷了之前一年多的大升,導致估值太高甚至出現泡沫。

如果沒有一個比較長的時間釋放,沒有比較深的下跌,是不足以消除這些負面因素的。

不過,也沒有必要對股市灰心,正如2022年底,沒有人預料疫情管控突然放開,也沒有人預料得到突然出現AI革命,總而言之,只要市場跌到足夠低,走勢足夠極致,就會有反轉的一天。

前提只是,如果真到那一天,你還有沒有子彈可以打?

最後,還是那句話,沒有行情的時候,大可以先休息,保留現金,靜待市場反轉。(全文完)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