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类滞胀”下的利率三阶段
格隆汇 10-19 17:38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 广发固收刘郁,作者:刘郁、肖金川

摘 要   

10月18日长端利率开盘大幅上行,经济数据发布后,10年国债收益率也并未下行,而是震荡上行,日内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8bp。如何看待GDP等经济数据放缓,长端利率上行?

工业生产受双控、基数等因素拖累。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较8月放缓2.2个百分点,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同时能耗双控是约束性指标,其优先级高于经济增长类指标。能耗双控对生产法GDP、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的影响较为直接。

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转负。9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3.5%,为年内首次转负。地产销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在今年7月转负,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于9月转负,仅相隔1个月。正如我们在7月经济数据点评所提示的,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付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占比较高,因而地产销售放缓,向投资放缓的传导较为迅速。

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较低水平。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1.5%,较1-8月回落1.4个百分点。双控因素导致与建筑业相关的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成本抬升可能会对基建投资形成约束,使得部分建筑企业选择延期施工。

零售改善,居民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9月零售同比增长4.4%,较8月明显反弹,其中餐饮反弹明显。今年三季度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67.3%,与2019年三季度的67.7%较为接近,后续消费倾向上升带动消费改善的空间较为有限。消费能否继续改善,将更多取决于收入增速和新增就业情况。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可能使得债市的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升温,出现“经济数据下行压力越大,宽信用政策越强”的预期。这可能是不及预期的经济数据发布后长端利率震荡上行的重要原因。

对于我们当前阶段来说,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明显收紧,不过正在经历利率对一些利空因素反应敏感时期(第一阶段),接着进入对利空钝化的过程,最后价格拐点出现之后,长端利率重回下行。本轮基本面方面关注PPI同比增速见顶时点,预计在11或12月,届时如有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相配合,长端利率可能回归基本面,出现一定程度下行。

核心假设风险。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10月18日,统计局发布三季度GDP和9月经济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预期5.5%,前值7.9%。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预期3.8%,两年平均增长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预期3.4%,两年平均增长3.8%。1-9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3%,预期7.9%,两年平均增长3.8%(预期值均来自Wind)。

从环比季调增速来看,9月工业增加值较7-8月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持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8月有所反弹。三者环比季调增速仍然低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

10月18日长端利率开盘大幅上行,可能是受到上周五央行新闻发布会的影响(19:50发布新闻稿),“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有序投放”、碳减排定向工具“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95%附近,总体处于较低水平”等表述,使得宽信用预期升温(地产融资放松、碳减排工具可能采取再贷款的形式)、宽货币预期降温(10年国债收益率2.95%较低),给债市情绪带来冲击。经济数据发布后,10年国债收益率也并未下行,而是震荡上行,日内10年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8bp。如何看待GDP等经济数据放缓,长端利率上行?

1

工业生产受双控、基数等因素拖累

混改

工业生产放缓,部分受高基数因素影响。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较8月放缓2.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较去年8月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2%,相对8月反弹0.4个百分点,根据两者在GDP中的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同比增长4.4%,较8月的5.0%明显放缓。以2019年为基期,观察两年平均同比增速,9月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为5.0%、5.3%,分别较8月放缓0.4、反弹0.9个百分点。9月两者加权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在5.2%左右,反而较8月的4.8%有所反弹。由此可见,9月工业生产数据同比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受2020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

另外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是能耗双控。能耗双控是约束性指标,其优先级高于经济增长类指标,其一般属于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具有强制性,需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在与其他指标(如预期性指标)不可兼而实现时,应当优先满足。考虑到我国工业增加值、季度GDP统计主要是基于各行业生产端增加值核算,能耗双控对生产法统计数据的拖累效应较为直接。

从基数来看,今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面临进一步放缓。2020年四季度GDP环比季调增速高达3.2%,而今年一至三季度GDP环比季调增速分别为0.2%、1.2%和0.2%。通过环比推同比增速,受能耗双控因素影响,今年四季度GDP环比季调增速低于3.2%的概率较高。这意味着,纯粹从基数角度推算,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将较今年三季度进一步放缓。

2

需求端:投资较弱,消费反弹

地产链条放缓延续。9月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当月同比增速-11.2%,较7-8月继续放缓。其他分项(定金及预付款、个人按揭贷款等)拖累延续,而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拖累幅度增大,拖累分别较8月扩大3.5和1.0个百分点。从新增贷款数据来看,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695亿元,连续第五个月同比负增。

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转负。9月地产投资当月同比-3.5%,为年内首次转负,较8月的0.3%下滑3.8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当月同比-13.5%,较8月反弹3.3个百分点。1-9月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7.9%,较1-8月放缓0.5个百分点。

地产销售额同比增速仍然低于销售面积同比增速。9月地产销售面积当月同比-13.2%、地产销售额当月同比-15.8%,较8月同比分别反弹2.4、2.9个百分点。地产销售额当月同比增速仍低于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房企销售回款仍然不乐观。

地产销售额当月同比增速在今年7月转负,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于9月转负,仅相隔1个月。正如我们在7月经济数据点评《经济放缓,宽信用预期升温,时滞有多长》所提示的,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付款和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在54%左右,因而地产销售放缓,向投资放缓的传导较为迅速。

基建投资同比增速维持在较低水平。1-9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同比增长1.5%,较1-8月回落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同比增速,1-9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较1-8月略微反弹0.2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仍较低,而水泥价格受限产等因素影响继续反弹。双控因素导致与建筑业相关的部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成本抬升可能会对基建投资形成约束,使得部分建筑企业选择延期施工。

制造业投资表现较好。1-9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两年平均增长3.3%,与1-8月持平。外需较为强劲,出口链条维持较高景气度,从而促进制造业投资。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制造业PMI生产分项延续放缓,三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也较二季度环比下滑,双控因素导致的生产放缓是否影响年内制造业投资,仍有待后续数据确认。

零售、服务业反弹。9月零售同比增长4.4%,较8月增速有所反弹,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速,从8月的-4.5%反弹至9月的3.1%,对零售同比的贡献约0.8个百分点,这与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反弹相同步,反映出7-8月局部疫情对餐饮等服务业的拖累效应有所消退。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分项同比增速,反弹较多的分项是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速较前月反弹10个百分点以上。

居民消费支出占收入比重接近疫情之前的水平。从居民收支来看,今年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同比增长6.6%,人均消费支出累计两年平均同比增长6.3%,两者差距缩窄至0.3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居民消费倾向继续提高,今年三季度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重67.3%,与2019年三季度的67.7%较为接近(一二季度分别低3.8和1.0个百分点),后续消费倾向上升带动消费改善的空间较为有限。消费能否继续改善,将更多取决于收入增速和新增就业情况。

新增就业趋缓。9月城镇新增就业107万人,低于2019年9月的113万人、2020年9月的117万人,也低于今年8月的116万人。观察前三季度新增就业占全年新增就业目标的比例,今年前三季度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1100万人目标的95.0%,低于2020年同期的99.8%、2019年同期的99.7%。失业率方面,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14.6%,较8月的15.3%继续下降。年轻人失业率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不过新增就业相对今年8月、去年9月均有所放缓。预计新增就业仍是政策是否放松的关键触发因素。

3

"类滞胀"下的利率三阶段,当前处于第一阶段

往后看,如我们在《“类滞胀”往事》及《“类滞胀”预期下的利率时滞》中回顾的2007-2008年和2010-2011年两轮类滞胀时期,长端利率的走势呈现先上行,中间震荡,最后快速下行的过程。第一阶段由货币政策收紧带来利率快速上行,第二阶段是一段对各种利空(继续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反应钝化的过程,第三阶段是价格拐头下降,通胀因素消退之后,利率快速下行(第三阶段)。

对于当前“类滞胀”预期升温这一阶段来说,货币政策可能不会明显收紧,不过正在经历利率对一些利空因素反应敏感时期(第一阶段)。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债市更多反应宽信用加码预期。我们在《“类滞胀”预期下的利率时滞》、《流动性扰动增加》中曾分析,近期宽货币预期降温,宽信用预期升温。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4.9%,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也为4.9%,低于央行工作论文测算的十四五期间我国潜在产出增速5.1-5.7%,这可能使得债市的宽信用预期进一步升温,出现“经济数据下行压力加大,宽信用预期加强”的情况。

宽信用政策容易引发市场的预期差,长端利率波动加大。考虑到当前工业品价格上涨+工业生产放缓的组合下,推动全面宽信用带来增量需求,将进一步导致工业品价格上涨,又无助于高能耗行业增产,反而加剧供需矛盾。因而后续的宽信用政策,可能仍然是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碳减排等方向的结构性政策,以定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冲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端压力。

在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的背景下,市场情绪释放之后,可能会逐步回归,进入第二阶段,即对利空钝化的过程,最后价格拐点出现之后,长端利率可能重回下行。本轮基本面方面关注PPI同比增速见顶时点,预计在11或12月,届时如有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相配合,长端利率可能回归基本面,出现一定程度下行。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