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市場迎來了“多事之秋” —— 俄烏衝突、能源供應鏈衝擊、美聯儲轉向鷹派等事件都促使全球經濟格局進一步演變。
來源:中國基金報
4月19日,貝萊德(BlackRock)智庫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李薇、貝萊德基金投資總監陸文傑以及貝萊德環球新興市場股票投資團隊基金經理劉雅俊在直播中深度解讀和展望了二季度全球通脹下的市場新格局與中國存在的機遇。
貝萊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根據貝萊德4月13日發佈的業績報顯示,截止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其管理規模(AUM)爲9.57萬億美元(約爲61萬億人民幣);營收47億美元,同比增長7%;淨利潤爲14.36億美元,同比增長20%。
(來源:貝萊德公衆號直播間)
維持超配中國資產
“我們依舊堅持適度超配中國資產,特別是中國政府債券,”李薇說道。貝萊德研報也指出,寬鬆的貨幣政策、相對穩定的利率和潛在收益增加了中國政府債券的吸引力。
(來源:貝萊德研報)
此外,鑑於俄烏衝突影響下的風險溢價趨升,貝萊德對中國股票也持適度超配觀點。
(來源:貝萊德研報)
此外,當談到貝萊德海外客戶對中國資產的配置力度時,李薇指出,投資者呈現“離中國越遠,越謹慎”的特點,整體來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配置仍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而陸文傑指出,儘管全球通貨膨脹對中國也有一定衝擊,但中國的CPI在三月爲1.5%,這代表居民的消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且由於中國與世界各國處於不同的經濟和政策週期,在中國目前的通脹環境下,政府的刺激政策將有一定的空間。
而根據此背景和中國的產業特點,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與製造業(風、電等行業)以及淨零轉型、消費方面具有的獨特優勢,並憑此“穿越迷霧”。
聚焦三大投資主題
儘管2022開局動盪,但貝萊德智庫依舊堅持其於今年年初發表的全球三大投資主題,即與通貨膨脹共存、穿越迷霧和踐行淨零轉型。
與通貨膨脹共存方面,貝萊德認爲,今年全球通脹率會維持在高於疫情前的水平。李薇指出,全球通脹的核心原因是供應鏈瓶頸——即疫情造成供應鏈中斷,推高了通脹。而俄烏衝突是在已經存在的供應鏈危機下,再度疊加的、更嚴重的衝擊。以上因素造成增長放緩,反過來繼續造成通脹加劇。
李薇表示,通脹是全球性的艱鉅問題。歐美的通脹率都達到了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各國央行會爲了抑制通脹而將政策利率上調至對應的水平,但這可能會遏制需求並導致失業率上升。貝萊德認爲,各國央行最終將適應通脹常態化,並將實際收益率控制在偏低水平。
穿越迷霧方面,貝萊德認爲,目前由於地緣政治局勢和各國央行的迅速加息,可能導致各國付出經濟減速、抑制經濟發展和就業增長等高昂代價,也導致了股票等風險資產市場的混亂。同時,通貨膨脹的預期可能會因此變得不穩定,市場和消費者可能會對央行控制價格的能力失去信心,這種可能性反過來又加強通脹不穩定的風險。
踐行淨零轉型方面,貝萊德認爲,西方國家致力加強能源供應的保障措施,以降低自身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有助於歐洲加快淨零轉型。但隨着全球能源體系重塑,短期內部分國家的化石燃料產量可能較高,因此全球各地轉型的進程差距或將擴大。對此,李薇指出,全球投資者應儘快調整投資組合爲淨零轉型做準備。
當談及貝萊德全球資產配置的策略,李薇表示,在此三大投資主題背景下,貝萊德總體持持倉的態度。
李薇表示,一季度固定收益方面,貝萊德低配全球信用債,特別減持了美國國債,並超配了通脹掛鉤債券,將全球性倉位轉向股票。而股票方面,貝萊德減配了歐洲股票,增持了美國和日本股票,而鑑於淨零轉型的前景,其長期內看好“綠色”投資類資產,如科技、醫療等版塊的股票。
中國股市中長期趨勢不變 看好三大投資主線
對於中國市場的現狀,劉雅俊表示,很多悲觀的情緒已經發生,並表現在目前市場的股價中。“但是在這背後,我們不僅看到了估值和盈利上的轉機,同時也看到了一些中長期的大趨勢,例如碳中和產業、中產階級消費升級等,其實並沒有改變,”劉雅俊說。
對於未來中國股票市場的展望,劉雅俊認爲,中國的股票市場表現是由估值和盈利兩方面驅動的。
從估值方面來說,過去半年到一年由於地緣政治和疫情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對盈利可預見性預期的降低等因素,中國市場的估值被壓低,而目前出現了“估值築底”的信號,包括政策糾偏,例如近日重新發放遊戲版號,以及中國證監會也在積極的與美國PcoB商討解決中概股上市問題等。
此外,她指出,政策糾偏還表現爲近來各地房地產金融環境的鬆動,例如多地房貸利率、首付比例下調,放款節奏加快等,房地產的“政策底”也已經出現。劉雅俊指出,如果房地產真的能夠“託底”,並且還能夠進行一定的反彈和復甦的話,對於中國整體經濟,包括整個房地產的產業鏈來說,都是一個相當大的利好。她認爲,政策糾偏一定程度上會重築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
而盈利方面,劉雅俊認爲,目前此方面最大的波動是因疫情造成的。疫情首先打擊了第三產業,如旅遊、餐飲等,而目前影響已經蔓延至第二產業。工業企業因停產而造成了生產中斷和物流不暢,而政府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政策糾偏。例如,上海市經信委近日印發了666家企業率先進入復工復產階段的“白名單”,因此第二產業的盈利波動將受到有效控制。
劉雅俊還認爲,儘管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三月份經濟數據中,對基建和製造業的投資都呈現出了雙位數的增長,而出口數據也保持了一定的韌性,但由於房地產投資和消費增長方面的拖累,中國經濟整體的“穩增長”壓力確實還是存在的,因此政府政策需要在財政和貨幣兩端同時發力。
貝萊德認爲,由於近年來外資的涌入,A股和港股的連通性在不斷地增加,A股近年來與海外市場越來越趨同。而從週期位置、行業景氣度、盈利趨勢以及行業競爭格局等方面再結合估值綜合考量,當下主要有三條佈局主線和主題,即一,通脹主題下,關注上遊原材料(銅、鋁等)、農產品、化工、航運等行業版塊;二,淨零轉型主題下,新能源和碳中和主線,需要挖掘局部亮點;三,中國巨大的人口和中產階級增長主題下的消費和醫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