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國信海外王學恆,作者:王學恆
摘要
我們傾向美股的牛市已經結束。從製造業PMI、供需缺口、實際時薪綜合判斷,我們認為源自2019年的經濟擴張已經結束。短期,市場的聚焦點是3月份美聯儲的加息幅度,或僅為25BP,但從俄烏戰爭開始之後商品價格以及2022年通脹預期被進一步推高的事實來看,2022年美國可能會加息次數更多以抑制高通脹。
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我們給定的1.9-2.0區域(美股多空的閾值)反覆波動,短期如果能夠停留在這一水平之下,還將給市場反彈/振盪的一定的時間窗,如果後續穩步站上該水平,則權益資產的正回報將變得更加困難。
源自2019年我們開始看多美股的觀點,在此劃上了句號。俄烏局勢只是影響這一判斷的一個因素,更主要是力量是經濟週期使然。此外,目前美國股市的大宗、金融、通脹三類資產的上漲,也是權益市場防禦特徵的表現,這種風格上的特點也會影響香港股市。
國內仍需跟蹤信用擴張的效果。目前國內經濟局勢,依然處在“資金面不弱,等待政策方向”的階段中。就1-2月的房產銷售數據和土地出讓情況來看,三線以下的銷售壓力尤大。在信用數據中,長期投資不佳,短期資金面良好,因此仍需跟蹤信用傳遞的實際效果。
2月,出現了罕見的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可以看出權益市場避險的信號。此外,人民幣匯率與以往任何基欽週期不同的是,此刻在明顯的升值,我們對此的解釋並非海外投資者追逐權益類資產,而是歐元的走弱以及央行的降息預期,使得人民幣債券吸引力更大。
香港疫情與俄烏局勢增加了不確定性。短期來看,香港疫情尚未見頂,這將影響香港本地的經濟與生活;此外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風險偏好驟然下降,大宗商品推高了通脹與通脹預期,使得商品價格在高位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但另一方面,目前港股通的估值,PE估值已經回落至2016年以來的11%分位,相當於比過去90%的時間都便宜,因此,一旦短期擾動過去,多數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新經濟等,估值又是非常有吸引力。
投資建議:我們下調港股的評級至標配,以反映對香港本地疫情與俄烏局勢的短期不利影響。在板塊方面,我們在上個月四條主線上(大型股、本地股、基建、回購)中剔除了香港本地股,建議配置:1、能源與週期上游;2、電信運營商;3、內資央企房企;4、食品飲料;5、綠電運營商;6、科技股中有盈利且有回購能力企業。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週期下行的風險,俄烏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的風險。
美債收益率上行,然而到底是在預期什麼?
在 2 月份,最重要的變化是美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從月初的 1.79%最高上行至 2.06%,目前回落至 1.9%附近。由於,這恰好處在我們此前給出的影響股市牛熊 分界“1.9-2.0 的臨界區間”,這樣的上行市場到底在交易什麼?
首先,儘管 1 月份的通脹數據繼續創新高,但以 10 年期美債收益率與10 年期 TIPS 收益率差值所反映的通脹預期來觀察,其只是比年初有小幅的上行,甚至未超過2021 年 12 月的高點,亦未超過 2021 年 11 月的高點;
其次,從去年的11月份開始,2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行速度要顯著高過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行速度,而兩者的差值從2021年2月份的高點加速回落;我們將2020年初至2021年2月這段時間,理解為市場預期經濟復甦,彼時長端美債收益率上行速度明顯快過短端。而在去年的絕大時間裏,尤其是去年的下半年,以及今年的1-2月,長短端利差的快速收窄則表現,市場更加擔憂美聯儲加息。
如上,全球的製造業PMI在2021年5月見頂。其中,中國,美國的PMI頂點出現在2021年3月,歐元區PMI頂點是一個區域,於7月份開始下滑。故而,反應長期市場景氣的10年期與2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差值,從去年初以來便一路下行。
儘管,2021年全球製造業PMI的高點出現在年初(也恰恰是A股上證指數的高點),但去年下半年,需求的上行明顯好過產出的釋放,導致了兩者差值保持在了一個繼續向上的水平一直至10月份。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的PPI,商品價格在全球製造業PMI見頂的情境下,依舊走出了三季度大幅上漲的行情。此外,全球製造業高點,以及我們在年度報吿中劃分的中國基欽週期擴張期結束時點(去年9月前後),兩者的時間窗口是高度吻合的,以此來看,源自2019年的基欽週期,在短週期上已經宣吿結束。
而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市場並非交易的經濟復甦,而是擔憂美聯儲的加息政策。
如果加息好於預期,美國經濟復甦動力是否可持續?
市場普遍認為,由於俄烏局勢以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而導致了美聯儲加息次數較市場想象的要慢,而給予經濟更長時間的復甦:正像鮑威爾在3月2日提及的,“傾向於支持美聯儲3月份加息25個基點”。如果該提議達成,而不是之前市場交易的加息50BP,是否可以賦予美國經濟更持久的恢復時間?
我們如此思考這個問題:長期以來,美國經濟是消費驅動。而消費支出的領先指標是工資增長,因為就業嚴重滯後於消費/(或者股市),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實際時薪的變化,來判斷是否未來消費可能回升。
從下圖可以看出,儘管從名義時薪上觀察,美國的工資漲幅創了本輪疫情常態化以來的高峯(5.68%,我們忽略在2020年疫情剛剛發生時期的短暫2個月),但是,由於通脹的快速攀升,導致了實際時薪增速在並未如名義時薪一樣創新高。勞動者實際收入增速的高點,也就是代表其真實購買力的部分,在2021年9月或者10月就見了頂部。
它背後的道理是:在發生惡性通貨膨脹時,僱主傾向於把一部分成本轉移給勞動者,這使得勞動者的實際收入增速並不能保持一直提升的趨勢。
在美國幾十年的歷史數據中,實際時薪領先於消費/股市大約0到3個季度,加之全球的基欽週期擴張期已經見到高點的判斷,故而,我們傾向於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二季度是美股見頂的時間窗口,或者説,我們已經不能排除,美股的1月4日的高點(標普4818點)即為本輪基欽週期高點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也相對擔憂的是,在疫情之後,由於強力的政府補貼,導致了耐用消費品市場的井噴,這可以理解居民拿到補助之後的一種非持續性消費。而在去年11月之後,耐用品消費增速已經顯著回落。
此外伴隨着利率的上行,目前30年抵押貸款利率已經攀升至3.55%,回到了2019年底的水平,成屋銷量已經第5個月呈現負增長。
烏克蘭局勢對宏觀預期的影響
在2月份,最大的局勢變化莫過於烏克蘭局勢的變化。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商品價格,均出現了明顯的上行。如果原油價格上行,通脹水平將傳導到各個國家與行業,進一步增加控制通脹的難度。儘管美國也要求OPEC增產以平抑油價,但OPEC本身產能在2022年也沒有過大的釋放餘地。在商品週期中,隨着加息與需求的抑制,價格逐季震盪下行是我們年初的預期。然而,複雜的俄烏局勢無疑增加了對商品價格短期走勢判斷的複雜性。
我們從彭博一個月以來的預期變化,來梳理一下局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2022年GDP預期,進一步被下修,目前預期2022年全年增長3.7%,2023年2.5%;
2、CPI進一步被上修,市場認為到Q4,CPI將維持在3.3%水平(此前估計3.1%);
3、失業率進一步下降;
4、加息將提升至5次,這比1個月以前又提升了1次,到年底,央行利率將達到1.35(此前預期1.1);
5、最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年底將上行至2.21%,而且在Q2,市場預期美債收益率就會達到2%以上。
可以看出,市場認為戰爭將會加劇通脹的上行,並認為美聯儲的全年的貨幣政策並不會因為戰爭而受到干擾,同時美聯儲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加大加息力度來平抑通脹壓力。此外,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將於2季度超過2%。
回顧2月,標普500下跌了3.14%,納斯達克下跌了3.43%,板塊方面,能源、材料由於商品價格的上行而表現最好,食品、消費者服務由於價格的上漲而其次,銀行由於加息預期也獲得了正收益。而廣大的成長賽道,包括醫藥、零售、家庭與個人用品、耐用消費、汽車、硬件與設備等板塊,跌幅居前。
小結
儘管,俄烏局勢的判斷存在着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如果我們回到幾個樸素的問題,依然可以得到答案。
1、目前全球的經濟週期已經處在下行階段,從全球製造業PMI見頂,到供需矛盾逐步化解(PMI訂單-產出),以及美國時薪增速見頂,諸多數據都能清晰地驗證這一點;
2、在俄烏戰爭開始之前,通脹已然嚴重,戰爭開始之後,商品價格與通脹預期被進一步推升,這為2022年抑制通脹帶來了更大的難度;3月份美聯儲加息多少已經不再重要,市場預期2022年全年美聯儲加息再超預期;10年期美債的收益率,市場預期在Q2將超過2%;
3、結合時薪增速歷史上穩定的領先美股0-3個季度,加之美國在3月將進入升息週期,我們已經不能排除美股在2022年1月已經見頂的可能;標普500在2022年全年的EPS增長預期為8%,與2021年的70%相比,這很難對沖估值的波動;歷史上,一個短週期中,標普500平均跌幅15-25%,下跌時間4-9個月,目前無論時間、空間都未滿足;
4、當下,美債收益率因加息預期而上行,因戰爭以及經濟復甦預期放緩而回落,因此其上行的幅度需要跟蹤,但結合此前的判斷,我們對美債收益率對股市影響閾值的設定是1.9-2.0%,如果短期回到此水平之下,可以為股市創造一段時間的反彈或振盪時間,但繼續新高的概率越來越小;
故而,源自2019年我們開始看多美股的觀點,在此劃上了句號。俄烏局勢只是影響這一判斷的一個因素,更主要是力量是經濟週期使然。
此外,目前美國股市的大宗、金融、通脹三類資產的上漲,也是權益市場防禦特徵的表現,這種風格上的特點也會影響香港股市。
關注信用寬鬆意願是否能有效形成轉化
在去年3月,中國製造業PMI見頂,也意味着總量層面的產量見頂,當時以上證指數表徵的大盤高點就出現在2021年春節之後。但由於去年海外有復甦的需求,尤其是在美國發放補助刺激的背景下,帶來了諸多出口需求,加之去年2季度疫情情況大為緩和,創造了不錯的“五一小長假出行”,從圖中可以看出PMI在6月前基本維持在51以上。
但到了下半年,伴隨着德爾塔疫情的影響,加之恆大事件,以及運費的高居不下以及海外碼頭的擁塞,這使得消費、地產、出口都遇到了更大的壓力。因此,PMI在Q3快速下行至50以下。但在資本市場上,Q3並不弱,這是因為,不少傳統行業的產能一直受到供給側改革的抑制,而體現在“訂單-產量”差額,即訂單缺口在放大,這個高點出現在去年的10月,它推升了商品價格的上漲和企業的ROE,尤其是上游企業的ROE。這個時間窗口,也是我們對國內基欽週期高點時間吻合。
當下儘管PMI並沒有進一步上行,但是生產端下行的速度更快,這導致了兩者的差值進一步的上行,此外,最近商品價格的上行也似乎在配合。但我們認為,這可能僅是一個補庫存的階段。我們在《經濟週期隨筆》中,描述了一個完整的基欽週期要經過貨幣-產量-價格-存貨的傳導,其中,經濟見底時,貨幣先見底,存貨最後見底;經濟見頂時,貨幣先見頂,存貨最後見頂。
從產業心理的角度,在商品即回落時(4浪),企業有意願逢低補庫存,因為在漫長的商品價格上漲過程(3浪)中蠶食了他們太多的利潤。他們這個補庫存的動作,往往將商品價格推升至最後的高潮(5浪),而基欽週期收縮期中,產量跟不上,最終商品價格也必然回落。因此,目前的商品短週期已經在這個時間窗口裏,只是疊加了疫情、戰爭的緣故,分析起來噪音更多而已。
目前央行寬鬆的意願是清晰的,體現在社融見底回升,也正是如此,市場預期穩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將會取得成效。從中長期貸款還在下滑的事實上看,企業端對未來依然缺乏信心,或者説在信用傳遞的效果上,還需要跟蹤。
社融同比上行,而中長期貸款下行,兩者的差別是:代表企業的中長期融資、貸款、信託等均在下滑,而短期的票據融資創了新高。
因此,目前國內經濟局勢,依然處在“資金面不弱,等待政策方向”的狀態中。
房地產銷售數據依然不佳
去年的恆大事件,暴露出高槓杆民營房企正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今年初,個別港股房企在股價新低的境況下依然選擇股票融資,可見從資金面上看是較為困難的。
由於去年下半年開始土地成交面積下行明顯,以及截至2月底,房地產銷售數據依然不理想,這裏尤其是三線城市,房地產銷售數據壓力要更大一些。
因此,從拿地-銷售-新開工-施工這個的傳導鏈條中,目前的土地招拍掛與銷售數據,支撐二季度之後的新開工與施工數據的變好是有一定難度的。
由於房住不炒是個中央的長期戰略,而在過去的多年中地方政府財政對土地依賴度一直較高,而賣地收入下滑,對於地方在基建上的投入將會帶來壓力。故而如何平衡長期與短期,房地產銷售與基建投資,是今年的一個重點。
此外,由於香港的民營房企的美元債,償付高峯期將於3月開始,因此,二季度房企美元債市場的違約情況也是需要跟蹤的。
PPI的高峯已經過去
目前,以原油為代表的商品被推升至較高水平,但如果按照經濟週期的判斷,CRB指數的同比序列歷史上平均領先中國的PPI,8周左右。目前以該數據檢驗,我們得到的結論,依然是,此處的商品上漲短期可以理解為戰爭與補庫存的擾動,而站在全年來看,我們大概率認為這裏只是一個反彈。
在這樣的反彈中,部分商品可以繼續創新高,但是往往商品對應的股票,由於它們的估值往往不會更高,所以大部分週期類的股票並不能創新高。但短期它們可能成為一種配置:估值低,年報業績好,而且畢竟對於戰爭因素的影響週期也是難預料的。但要緊密關注需求的變化,或者產量的變化,一旦產量下行,商品的價格往往也逐漸跟隨下行。
香港疫情壓力加大
春節之後,香港地區的新冠傳播速度明顯加快,並於2月底單日超過2萬病例,超過了2020年初的武漢。所幸的是,歐米克戎的致死率較低,但由於香港連接深圳,這為深圳以及大陸的防疫工作也帶來了壓力。
國內的疫情數據不嚴重,但目前來看,疫情的常態化控制還將持續。
外資2月份的淨流入略有下降
2月,出現了罕見的北向資金單月淨流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可以看出這是一個避險的信號。目前,人民幣匯率與以往任何基欽週期不同的是,此刻在明顯的升值,我們對此的解釋並非海外投資者追逐權益類資產,而是以往的基欽週期中,此時美國應該已經在加息數次的情境下了,而本輪首次加息還未到來,而國內是為數不多的降息預期的導向,因此,海外資金對人民幣債券更為親睞。
因此,目前國內主要還是在等待兩會中是否能夠獲得更多的政策信號,並跟蹤政策的指向與落地效果。
2月恆指表現遜於A股與美股
2月恆指的跌幅4.6%,弱於上證指數,也弱於標普與納斯達克。2月18日前後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此前港股修復比較明顯,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發改委官網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中提到,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台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户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引起互聯網板塊的恐慌情緒,美團當日下跌14.86%,恆生科技單日下跌3.22%;2月24日,俄烏開戰後,風險偏好急劇下降,恆指單天跌幅3.21%(上證指數單天跌幅1.7%)。
南向資金在2月全年淨流入港股43億人民幣,屬於較低水平。但耐人尋味的是,南向資金在2月18日發改委《通知》後,大幅賣出港股,而在俄烏戰爭後,大幅加倉港股,這反映出內地資金對於政策更加敏感,而俄烏戰爭後加倉則是認同港股的長期投資價值。
從港股通中位數表現來看,一年以來,港股通中位數下跌幅度為14.68%,且仍在創新低,這説明賺錢效應依然沒有有效形成。
風格:長期視角為什麼是成長股的機會
從今年來看,大小股票風格並未體現出明顯的傾向性,儘管投資人會在弱勢的市場環境下關注股票的流動性(這也是我們建議的),但伴隨着2月份政策的出台,大市值下跌幅度又超過了小市值。
我們曾討論過科技週期,也就是在一箇中週期(14-15年)的視角下,對股市風格的影響。如下圖,我們用恆生小型股PB與恆生大型股PB的差值(藍色的陰影)來體現大小股票,或者價值股與成長股的風格切換。
這一切換的跨越週期較長,一個完整的風格歷經14-15年。其中,在2008-2009年,小盤股折價到了極致水平(圖中藍色陰影達到了負值最大水平),在接下來的2個基欽週期之內,一個是2009-2012年,一個是2012-2015年,小股票的估值相較於大股票,都表現出來了顯著的估值擴張,這個擴張的頂峯是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高潮。以科技視角來觀察,2008-2015年,這7年移動互聯網浪潮產生了諸多的創新機會,而小公司憑藉着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成長出一批有時代特徵的企業。
在2015年至今,又是7年左右的時間,風格整體偏向大市值公司,背後的邏輯是龍頭的份額集中,尤其這種觀點在2019年之後被演繹的淋漓盡致。龍頭公司更優的邏輯,突出的是他們在技術穩定的背景下,憑藉自身更大的市場份額、融資優勢、產量優勢,形成了更強的市場競爭力。所以,從2016年以後,小盤股對大盤股的折價觸及到了最低點,大約在-0.3左右,當下,這個水平在-0.2。由於,我們對2022年經濟短週期的判斷是收縮階段,因此,不排除在本輪短週期兩者差值還會觸及-0.3水平,但這個時候反倒是不應繼續悲觀,而可能是面向未來7年時間裏,佈局成長股的最佳時期!
回首2008年,如果加14年大約在2022年或者2023年的某個時間,一輪完整的科技週期,或者叫大小風格的切換時間窗口將重新開啟。屆時,2023-2030年,市場將重新走入到小股票/成長股風格,我們將它背後的驅動叫“智能時代的啟航”,並以此為作為2022年港股的策略報吿標題。
因為這是一個長視角的觀點,因此並不代表在風險偏好有可能下降的當下,小市值風格馬上能夠浮出水面,因為在週期理論中,股票短期的表現,受到短週期的影響(如基欽週期的收縮期)要強於中週期的影響。但投資便是如此,偉大的浪潮與機會,需要更長期的準備和更深邃的思考。
行業表現:依然維持週期股強勢,食品飲料、通信連續個月表現優異
回顧2月的走勢,港股依然延續了週期上游的強勢。其中有色金屬、煤炭、基礎化工、石油石化、鋼鐵均有良好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週期股中,食品飲料、通信已經連續保持了2個月的正收益。
銀行業則沒有延續強勢,尤其是2月底3月初以來,由於香港疫情的惡化,本地銀行股出現了大幅的回調。
農林牧漁、家用電器、汽車、房地產、傳媒、非銀金融等幾個行業,出現了明顯的回撤。
旅遊、餐飲、地產是預期下修明顯的行業
分析師在當下與1個月之前,對於部分公司在2022年的業績進行了修正。上修的行業比較分散,其中包括部分醫藥、半導體、原材料等行業,繼續下修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旅遊、餐飲、地產幾個行業。
南向資金淨流入
南向資金在逆市加倉美團,同時快手、中國海洋石油、藥明生物、中國海外發展、中國神華、海螺創業、安踏體育、金斯瑞、兗州煤業為2月資金淨流入的前十名。
騰訊控股、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長城汽車、吉利汽車、華潤電力、中國太保、華潤品酒、舜宇光學科技、香港交易所為2月資金淨流出的前十名。
投資建議
短期來看,當下是港股市場相對艱難的時刻。一方面,香港疫情單日已經達到了5萬,尚未見頂,這將嚴重影響香港本地的經濟與生活;另一方面,俄烏戰爭爆發之後,風險偏好驟然下降,大宗商品推高了通脹與通脹預期,使得商品價格在高位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但另一方面,目前港股通的估值,PE估值已經回落至2016年以來的11%分位,相當於比過去90%的時間都便宜,因此,一旦短期擾動過去,多數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消費、新經濟等,估值又是非常有吸引力。
我們下調港股的評級至標配,以反映對香港本地疫情與俄烏局勢的短期不利影響。在板塊方面,我們在上個月四條主線上(大型股、本地股、基建、回購)中剔除了香港本地股,建議配置:1、能源與週期上游;2、電信運營商;3、內資央企房企;4、食品飲料;5、綠電運營商;6、科技股中有盈利且有回購能力企業。
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週期下行的風險,俄烏局勢發展的不確定性,美聯儲加息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