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合肥,一個“僞裝成城市的投行”
格隆匯 08-27 13:40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瞭望智庫,作者:崔赫翾

最近,各大省市上半年的GDP陸續公佈,安徽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前十,數據十分亮眼。其中,合肥市GDP5203.46億,同比增長13.6%,在長三角各地市GDP總量排名中位列第七。

從2010年到2020年,10年間,合肥GDP增幅高達272%,“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的標籤備受關注。

2021年8月18日,航拍合肥市天鵝湖商務區。

作爲全國建市時間最短、城市體量最小的省會城市之一,合肥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那麼,合肥,憑什麼能一步步穩贏?

第一次“風投”

舉全省之力接納中科大

“科大之於合肥就像斯坦福之於硅谷”。

1958年9月,由於國家科技和人才發展的需要,中科大在北京應運而生。在首任校長郭沫若的帶領下,中科大在創辦的第二年就躋身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69年,受國內外環境影響,13所在京高校被迫外遷疏散到全國各地,中科大就是其中之一。在那個飯都吃不飽的時代,一所學校的遷入,對地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而中科大因科研成本投入巨大,在13所高校中最不受歡迎。

湖北、江西、河南都說養不起——江西明確拒絕,河南南陽表示力不從心,湖北以“沙市(現湖北荊州)已有中科院五七幹校,無合適地方容納中科大”爲由,婉拒。

最終,安徽舉全省之力接納了中科大。時任安徽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李德生表示:“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

儘管合肥不是中科大的第一選擇,甚至不是第二選擇,但對於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合肥還是給予了“親人”般的待遇。

安徽先是在省會合肥給學校騰出了地方,把原先合肥師範學院和銀行幹校的位置讓給了中科大做校址。雖然校舍面積還不到6萬平方米,卻是合肥當時能拿得出手的最好條件了,就這樣,中科大在合肥紮下了根。

合肥也盡全部力量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合肥沒有集中供暖,中科大卻擁有了安徽省第一條“溫暖專線”,享有專門開放暖氣的待遇;中科大還是合肥最高級別的供電保障單位,市政府可以停電,校區不能停電;交通不便就開通公交專線;安徽最好的醫院之一省立醫院也劃撥給了中科大……

這一切,都是爲了給中科大潛心科研的師生提供儘可能好的條件。

同時,中科大也回饋着合肥,它的存在爲合肥“科教名城”的地位打下了基礎。

1989年合肥首次將“科教興市”作爲全市發展的基本戰略;2004年合肥被科技部批準成爲國家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2017年合肥成爲繼上海之後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城市,科技逐漸成爲合肥發展的強動力。

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目前,全國共有國之“重器”大科學裝置38個,包括已經建成的大科學裝置22個和在建大科學裝置16個,其中合肥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強勁支持,一舉拿下8個大科學裝置,高居全國第一。

注:大科學裝置是指通過較大規模投入和工程建設來完成,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學技術活動,實現重要科學技術目標的大型設施。

安徽正規劃建設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梯次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設施、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時合肥基地等加快建設,合肥先進光源、大氣環境立體探測實驗研究設施、強光磁集成實驗裝置預研進展順利。

從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到中國“人造太陽”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創造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新世界紀錄,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方陣。被普遍認爲有望徹底改變世界的未來三大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和可控核聚變,都成了合肥的強項。

第二次“風投”

工業立市

新中國成立之初,合肥工業僅有一家小發電廠、一些鐵匠鋪和捲菸小作坊,年工業產值不足千萬元。

1983年,合肥市二輕局下屬第二輕工機械廠陷入絕境,瀕臨倒閉,而廠長之位早已懸缺5年,沒人願意來收拾這個爛攤子。

在合肥市經委工作的張巨聲臨危受命,調任這個廠的副廠長。從1983年開始轉產冰箱,到1987年,年產電冰箱已達到6萬餘臺,實現產值4908萬元。到了90年代,該廠還研製出了新一代大冷凍室181型冰箱,創造了轟動業界的“181效應”。此後,第二輕工機械廠成立美菱公司,成爲我國知名電器製造商之一。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把家電產業作爲發展重點的合肥,先後培育了美菱、榮事達等多個本土品牌。

2017年11月9日,安徽合肥市肥西縣桃花工業園內,工人正在流水線上組裝家電。

2005年7月,“工業立市”作爲頭號戰略,被寫入合肥“十一五”規劃,構築以工業化爲主導的經濟增長格局,帶動經濟發展方式發生轉變。

這種工業發展戰略,在當時的國內並不多見,合肥的積極性從何而來?

第一,如果沒有工業基礎,就算有科技資源高校也會外流;第二,沿海城市的工業往低成本的內陸轉移,先準備的內陸地區一定能佔得先機;第三,當時,合肥市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基本完成,爲“工業立市”戰略創造了基礎。

2005年到2010年,5年間,合肥發力工業,按照產業鏈招商,查漏補缺快速形成了產業集聚,先後引進了美的、格力、海爾、TCL等十幾家家電品牌。

合肥立下一個小目標——改變“北青島、南順德”的全國家電業版圖。

在5年中,京東方6代線、友達、格力、美的、日立、大陸輪胎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陸續建成投產;

第一臺直寫式光刻機、第一臺4G基帶芯片原型機和世界首個規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試驗示範網等成果出現在合肥工業“成績單”上;

合肥的傳統產業集羣也從單一的家電產業增加到汽車、裝備製造等,其中,家電“四大件”產量由1304萬臺套增加到4224萬臺套,躍升全國三大家電基地之首。

2011年,立下的小目標也實現了——合肥冰箱產量佔全國三分之一,洗衣機佔全國四分之一,超過了青島和順德,成爲全國最大的家電生產基地。合肥家電產業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成爲該市首個千億產業。

到2017年,合肥工業生產總值佔GDP的比重始終維持在40%左右高位,2019年,合肥市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736家。現在,合肥家電產業年產值已超過萬億元,本土配套率超過80%,全國每10臺家用電器中,就有4臺是“合肥生產”。

這樣的成績與主政者的信念分不開。如果從2005年算起,四屆合肥市委書記,三任合肥市市長,每一位主政者,均抱定了“工業立市”這個大主張。“工業立市”提出後的2006年、2016年,合肥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了千億元和萬億元大關。

目前,合肥已成爲中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擁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種大宗工業產品。

第三次“風投”

全球顯示屏之都

中科院院士歐陽忠燦曾說,“中國大陸平板顯示有兩個裏程碑,第一個是京東方建立第一條6代線,這使得大陸液晶顯示有了中大尺寸;第二個裏程碑是2016年展現的柔性顯示。這兩個裏程碑是代表中國大陸顯示產業最明顯的特徵

這些都離不開合肥。

曾經,顯示屏是日韓的天下,中國的液晶面板幾乎完全依賴進口。爲了通過建立強大的顯示屏市場,改變一個省會城市被譏諷爲“小縣城”的寒酸形象,2007年,合肥承諾拿出一年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來投資京東方,借力液晶面板爲合肥電子行業壯威。

京東方落戶合肥的消息一落地,周圍一片非議。

當時正值全球金融危機,國外液晶巨頭的降價讓京東方備受打壓。彼時的京東方,公司5代線、4.5代線都不理想,企業運營、市場銷售也都不景氣。

儘管如此,合肥仍然決定全力下注。

爲了引進京東方,合肥拿出了絕對的誠意,除了在地塊配套條件、土地價格、能源供應、貸款貼息等方面給予京東方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承諾拿出90億元資金,與京東方共同投資175億元,敲定了國內首條液晶面板6代線項目。

京東方也沒有辜負合肥,2009年4月,合肥京東方6代線的投產結束了我國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此後的10年裏,京東方8.5代液晶顯示面板生產線、全球最高世代線的10.5代線先後在合肥建成投產,帶動了70多家顯示領域的配套企業到合肥發展,合肥一躍成爲全球最大的顯示屏產地之一。到2017年底,京東方在合肥的投資已超過1000億,據估算,合肥市政府平臺所持有的京東方股票巔峯時期的浮盈有上百億。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京東方的紮根引發了巨大的連鎖效應,彩虹、康寧、三利譜、住友化學、法國液空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顯示產業龍頭企業紛紛入駐。

2019年9月,合肥新型顯示器件成爲國家發改委首批66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之一。目前,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全產業鏈累計投資項目超過120個,完成投資超1550億元,面板產線規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隊。

2021年,有着“最強風投”城市之稱的合肥,又下注了OLED行業的維信諾。

注:OLED又稱爲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OLED屬於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光器件。

2月25日,在安徽合肥市召開的科技創新大會上,發佈了《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報告》,其中提到合肥今年將推進包括維信諾AMOLED在內的重大項目的投產達產。

維信諾也不負所望,全球首款AMOLED全捲曲顯示屏、全球首款任意彎折柔性屏全模組等柔性產品,最小彎折半徑可達到1.6mm,屢次突破柔性顯示摺疊技術邊界,併成爲兩項柔性顯示國際標準的制定者,柔性OLED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第四次“風投”

打造“中國芯”

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逐漸形成了以北京爲核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爲核心的長三角地區、以深圳爲核心的珠三角地區的三大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2021年2月24日,合肥,中國電科芯片研發實驗室工作人員展示研發的芯片及模組。

不過,近幾年來,伴隨着集成電路需求的擴大,僅靠京滬深三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已然不足以供給國內產業需求。

合肥敏銳地捕捉到時機,而且作爲中國家電之城,要升級家電產業,上遊的半導體發展自然要跟上。

2017年,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3年之後,合肥市政府與兆易創新成立合資公司合肥長鑫,專攻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芯片研發生產。DRAM芯片主要用於存儲app運行時的緩存,是電子產品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半導體元件。

當時,中國內地的芯片被日韓、歐美以及中國臺灣的產商霸佔,特別是DRAM,95%市場被韓國三星、韓國海力士、美國美光3家寡頭壟斷,剩下的份額被臺灣的南亞和華邦瓜分,中國內地的自主生產能力幾乎爲零。而且,在三星等國外廠商惡意漲價的大背景下,2017年DRAM的價格瘋漲,內存條被網友調侃“都快漲成金條了”。

爲何要與兆易合作?

因爲DRAM無疑是一個“燒錢”行業,當時長鑫一期預計投入180億元人民幣。不過縱觀國際,DRAM三巨頭中最小的美光科技,2019年一年的資本支出都有97.8億美元,是長鑫一期投資的4倍。

所以,只靠政府,風險大,勝算卻不大。不如找一個熟悉產業規律,又有資本市場經驗的項目方來牽頭推進,政府提供啓動資金就好,項目成了,合肥市政府可以收穫一個周邊配套產業鏈和就業稅收。

就這樣,合肥市政府要錢給錢、要地給地、要人有中科大,與長鑫共同出資購買了關鍵專利,搭建了價值百億的生產線。

2018年,合肥長鑫的DRAM正式投片,產品的規格爲8Gb LPDDR4。這應該是國內公司首次投產LPDDR4內存,此前紫光國芯計劃提供的也只是DDR4顆粒。

兩年後,光威國產內存誕生了,它採用的純國產內存顆粒就來自合肥長鑫。有人說:“自從合肥長鑫發佈了光威國產內存,三星、金士頓的工廠突然就不着火了,不發大水了,員工不罷工了,產能也夠了,價格突然就降了。”

在合肥長鑫的引力下,大批半導體企業相繼來到合肥。“中國芯”的全產業鏈爲合肥帶來一個千億集羣,兆易長鑫上市福利估計超過1000億。

第五次“風投”

迎來新能源汽車時代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新車銷量將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在這一政策指引下,國內多個城市致力於打造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樣板城市。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合肥早就開始了佈局。

2020年初,伴隨着全球車市銷量下行,以及中國新能源車行業面臨補貼退坡的陣痛期,新勢力造車企業資金壓力陡增。身居其中的蔚來汽車一度跌入低谷,其2019年四季度財報公佈後,李斌在財報電話會上坦承:公司的現金流已經撐不過12個月。

由於持續虧損、現金淨流出、營運資金爲負、權益爲負、融資項目完成存在不確定性等相關情況和事件,公司能否持續經營仍存在很大疑問。曾經想“讓特斯拉無路可走”的李斌,幾乎走到了懸崖邊。

就在這時,合肥斥70億巨資“迎娶”蔚來。蔚來中國總部項目正式落地合肥市,雙方從公佈框架協議到達成投資,只用了65天。這筆錢對於蔚來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而合肥下注的卻是它期待已久的新能源產業鏈。

此前,在合肥市政府會議上關於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表述中,再次爲合肥接下來的新興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用八個字概括就是“芯屏汽合、集終生智”。

無獨有偶,合肥與蔚來簽約一個月後,大衆在安徽直接落定兩筆投資。2020年5月,大衆集團宣佈:

將投資約11億歐元獲得合肥新能源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併成爲其大股東;投資10億歐元,獲得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衆股份至75%。

這意味着,國際汽車巨頭真正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此,大衆-江淮-國軒高科聯盟在合肥正式形成。

2020年11月,合肥陸續推出了幾條新政策:

一是合肥將允許新能源汽車非高峯時段使用公交專用道; 

二是從2021年起,合肥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用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 

三是合肥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工作目標爲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質量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成爲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2020年,蔚來不僅收穫了優異的銷量成績,更在股市上順利逆襲。至於與大衆的深度“綁定”,更使得合肥一度躍升成爲了大衆集團繼長春和上海後,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截至目前,合肥已相繼實施了江淮大衆新能源汽車、江淮蔚來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二期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項目,總投資超500億元,並集聚蔚來、江淮、國軒高科、華霆動力、巨一電機等上下遊企業120餘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風投城市”,格局放大

曾有一條很火的微博這樣評價合肥:“中國最牛的風險投資機構其實是合肥市政府!”

2007年,拿出全市1/3的財政收入投入面板(京東方),賺了100多億;2011年,拿出100多億投半導體(長鑫/兆易創新),上市估計浮贏超過1000億;2019年,拿出100億投新能源(蔚來),結果大衆汽車新能源板塊落地合肥。”

2020年在參加央視《對話》節目時,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回答了備受關注的幾個問題:

“合肥靠什麼?”

“怎麼看最牛風投機構?”

“風險誰來擔?”

“真金白銀”的誠意

傳統的招商引資方式,政府大多隻提供土地、稅收等政策性支持,只作爲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中間人。

而縱觀合肥這些年來的“風投”,都採取了一個相同的模式:

先是成立市場化運作的產業投資基金,服務於招商引資戰略性產業,善於大手筆投資基金吸引企業落戶;再將投資所獲股份賣出獲利,然後繼續擴充投資基金,以一筆投資換一個產業。

合肥“真金白銀”對目標項目進行資產的重投資,拉高政府出資比例。這樣的好處在於,合肥用政府資金作爲槓桿基金撬動社會資本跟投,對投資進行擔保,可以穩定項目方、投資方、社會資本的信心和預期。

而且,合肥市政府簽署一系列條款,約定反擔保條款,適時退出,確保政府資金安全,循環投資,保障資金利用效率。合肥和蔚來的對賭協議顯示,蔚來需要在5年內完成上市,否則需回購。

產業精準,善抓頭部力量

在產業方面,合肥不是沒有走過彎路。2007年,合肥提出了121工程計劃即指每年10個新建工程,20個續建工程,10個竣工投產工程。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敗案例,最典型的是船舶重工熔盛重工和生物醫藥企業北大未名兩個案例。

從京東方到兆易,再到蔚來,合肥市政府撬動了顯示屏產業、半導體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緊貼國家政策,並且一直滲透到這個產業的頭部。而頭部企業意味着產業鏈的掌控權,產業鏈帶來產業集羣,產業集羣才能讓合肥成爲新的產業基地。

抓住產業轉移的機遇

爲吸引企業落地,地方政府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產業引導基金等方式入股企業,達到“以基金撬動資本,以資本引入產業”的目的,這原本並不稀奇。早年間便已實踐於江浙一帶,並無太大特別之處。地理位置極佔優勢的合肥,成爲衆多企業佈局產業轉移的首選站點。

合肥是四大科教名城之一,擁有中科大、合工大等一系列高校,高層次人才十分豐富,對於新型材料研發類企業來說很重要。

開放高明的政府班子

合肥的招商投資隊伍,已然演變成了一個職業投行。他們常年外派兩三百支招商小分隊,每支小隊每年10萬經費。一個基層招商員,都具備全產業鏈知識。

這種系統性知識,在合肥的一份《重點產業招商指南》中充分體現了出來,199頁的報告裏,清晰梳理了各個產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需求、技術及政策,精細程度不亞於專業投資機構。編寫這個指南的,就是合肥市投資促進局的人。

合肥以其超強的判斷力、決斷力、執行力,被稱爲“風投城市”。如今的合肥,正在產業、科技、金融、外貿、人才培育等領域全面發力,力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抓住機遇、贏得未來。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資訊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資訊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